专业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如何使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750534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如何使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业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如何使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业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如何使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业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如何使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业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如何使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如何使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如何使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 如何使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 摘要。科学地规划、描述一个专业,摆脱以课程为中心的经验性办学,促进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非常重要。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背景,讨论如何在研究学科、专业、社会需求及其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科学地构建和描述专业教育内容体系,并鼓励教学实践对教学目标的有效支撑。 关键词:专业办学;研究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科学描述 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迅速提高,教育部从202X年开始,就质量工程问题先后发布了多个文件。根据文件的基本精神,高教司在202X年安排各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相关专业的发展战略和规范。 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

2、业为背景,讨论相关问题。 一、研究学科与专业 专业办学依赖于支撑学科及其专业本身的状况。所以,要办好专业,首先必须深入研究面对的学科与专业。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讨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和专业。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涉及科学、工程、应用 简单地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对信息描述和变换算法的系统研究,主要包括它们的理论、分析、效率、实现和应用。从基本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建开始,到各个层次虚拟机的构建,最终给用户提供一个界面友好的系统,涉及计算机理、工程实现和开发利用,呈现出抽象、理论、设计三大学科形态。 如果说科学在于研究现象、发现规律,工程在于低成本有效地构建高效的系统,则技术在于实现方便的服

3、务。落实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计算机科学研究“什么能够有效地自动计算”;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研究和实现“如何低成本、高效地实现自动计算”;而计算机技术则在于研究“如何方便有效地利用计算系统进行计算”。所以,学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能、且如何被有效地自动计算。所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除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外,还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用性,因此,它是一门科学性与工程性并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作为基础,人们需要讨论问题的计算机求解的“能行性”,它将“问题分析、形式化描述、计算机化”作为问题求解的典型过程。由于系统对对象状态刻画的离散特征,决定了其变换的离散特征,使得离散结构成为

4、其重要基础。 2、多个富有生命力的分支学科 相比之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个很年轻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该学科发展非常迅速,从原来的以计算机科学为主,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门基础技术学科,在科技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它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而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它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同样是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学科的发展,计算机工作者的计算情结先后发生了多次迁移,从用原始的0、1代码刻画简单的计算开始,先后经过汇编计算、基于高级语言的科学计算,到关于操作系统、编译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基本系统的计算,再发展到目前的普适计算等广义计算,其追求已经实现

5、从“实例计算”到“类计算”和“模型计算”的跨越。所以,计算的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ac/iee-c的专家们在c202(comptincurric202X)中指出,“计算的概念在过去lo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教学计划的设计和教育方法具有深刻的影响。“计算”已经拓展到难以用一个学科来定义的境地。将计算机科学(c)、计算机工程(ce)和软件工程(e)融合成关于计算教育的一个统一文件的做法在十年前也许是合理的,但我们确信21世纪的计算蕴含有多个富有生命力的学科,它们分别有着自己的完整性和教育学特色。”而且学科的发展,还会逐渐地增加新的分支学科。例如,到了22年,就又新增加了信息技术(it)。我们将计算

6、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与计算学科等同,并称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和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等为他们的分支学科。 、国家的需求促使专业迅速发展 中国最早的计算机专业建立于195年,当年只有两所大学有此专业,958年增加到14所,8年有63所,1年有137所,02X年达到4所,02X年有5所,202X年有652所,0X年有771所。不仅专业点数远远超过其他专业,而且在校生数、招生数也远远超过其他专业。例如,202X年,在校生多达284万人,当年招生量是636万人,毕业生是4.14万人;就工科专业而言,当年专业点数排第二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在校生为1.3万人,招生量是2.773万人。到了02X年,计算

7、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不包括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软件等计算机类专业)的在校生数达到了4万之众,大约占工科在校生的10。巨大规模专业的形成,适应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给专业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4、国家建设需要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需要一支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队伍,此为科学型人才:大部分i企业开发满足国家信息化需求的产品,需要工程型人才。企事业单位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三类人才呈金字塔的结构:科学型的在上部,工程型在中部,应用型在下部。 5、规格分类 注意到我国目前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

8、业基本上是1996年由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合并成的专业,以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为基础。这种设置已经难以容纳目前的办学规模,也难以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吻合。 学科内涵的宽泛化、分支学科相对独立化、社会需求多样化、专业规模巨大化、计算教育大众化、促进我们去追求教育定位准确化和资源效益最大化。所以我们感到简单地诠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个名称与实际已不相适应,需要更多的、更具针对性的专业教育。规格分类就是以计算机科学培养科学型人才,以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培养工程型人才,以信息技术培养应用型人才。他们将致力于不同的问题,强调问题的不同方面,需要不同的培养。 同时我们注意到,人作为最宝贵资

9、源,必须找准其适应点,展开扬长教育,促使其擅长得到发挥,而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也将需要不同的基础。因此必须关注教育的基础性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虽然“地基越厚,楼盖得越高”,但是“基础的厚薄是相对的、内容是因人而异的”,规格分类就在于引导准确定位,给学生不同的基础,有效开发其潜质。 二、构建本科专业教育内容体系 高等教育包括知识、能力、素质。要想实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仅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学科思想和方法的传授。也就是说,要以知识为载体,通过对知识的“研究”将思想、方法融进去,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他们锻炼和获得顶峰体验的机会,实现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创

10、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科专业的教育内容体系可以看成二维的结构,这个体系以分支学科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中间为学科方法学,上层是本科培养中技能要求的主题相关技术。在有关细节描述上,202X(comptingcurrcl202)给出了一套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形式和方法。 c02是在“计算作为一个学科”、c191(outngurrcla1991)、cc202X的基础上发展来的。c199提出用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构成知识体系,替代传统的课程作为专业教育的基本要求。cc22继承了这种科学描述,同时给出了课程设计思想和课程设计示例,并关注了计算学科的发展。此后的cc2给出了各个分支学科的问题空间、

11、知识取向、能力要求,定性、定量地描述了相应分支学科的毕业生的相关教育定位和要求。 1、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给出专业教育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认为计算学科是由多个分支学科组成,每个分支学科包含多个知识领域,每个知识领域包括若干个知识单元,它们可以是必修的,也可以是选修的,而知识单元又由若干个知识点组成。 学科知识体系并不总是和本科专业教育的知识体系是相同的。可以认为,狭义的学科知识体系仅指学科本身的知识,并不包含更基础性的。例如,在软件工程分支学科,sweo给出了学科本身的10个知识领域: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

12、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而k给出的是本科教育知识体系,它也是1个知识领域,共494必修学时:计算基础(cmp)、数学和工程基础(fd)、专业实践(prf)、软件建模与分析(ma)、软件设计(des)、软件验证与确认(vav)、软件演化(evl)、软件过程(pr)、软件质量(qua)和软件管理(mt)。其中后个知识领域是sebok的知识领域整合后得到的,前个是添加的,用于反映计算学科本科教育基础内容,共296必修学时,占5.9。 2、问题空间 问题空间以二维的形式给出分支学科覆盖范围的定性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到人们头脑中习惯的专业印象。其横坐标从最左边的“理论、原理、创新”到最右边的“应

13、用、部署、配置”,从倾向理论逐渐延伸到倾向应用:纵坐标则由下而上分成计算机硬件体系、系统平台结构、软件开发、应用技术、系统组织行为。不同的分支学科占据其中不同的部分。 3、知识取向 知识取向则给出了各个分支学科程序设计基础、软件设计、程序设计语言理论等56个方面知识要求的不同最小和最大权重,用05表示。当某种知识的最小权重和最大权重都是5时,表示该分支学科对这种知识要求极高;如果都是,则表示根本不要求。也存在最小为0,最多为的知识。例如,科学计算(数值方法)对计算机科学来说就是这样。表明科学计算对计算机科学来说可以是不要求的,也可以是要求最高的。实际上,大约在20年前,科学计算是计算机科学的重

14、要领域,而发展到现在,许多数值计算系统已比较成熟,计算机科学的人直接研究科学计算的就很少了。 4、能力要求 为了反映高等教育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要求,c02X给出了计算学科中不同分支学科对算法、应用程序、计算机程序设计、硬件与设备等11个方面59种能力的要求。权重仍然用05表示。与知识取向相比,这里只给出了一个值。例如,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信息技术来说,它们对小规模程序设计能力的要求权值依次为5、5、5、3、,对大规模程序设计能力的要求权值依次为4、3、5、2、,而对选择数据库产品能力的要求权值依次为、1、3、5、5。 5、课程体系 每一个专业的教育,都有自己

15、的定位。我们要求这些定位是明确的,有特色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评测的。在这个基础上去构建课程和课程体系,以实现要求的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 各个分支学科的所有核心知识单元是该分支学科教育的基本内容,其问题空间、知识取向、能力要求给出了另一角度的要求。这些内容,尤其是知识体系给出的内容,需要最终以课程的形式落实到教学中。通常以知识点作为组成课程的基本单元,必修课程实现对必修知识单元的完全覆盖,一个必修知识单元的知识点可以含在不同的课程中,一门课程可以含来自不同知识单元(领域)的知识点,所有必修课程中所含的必修知识单元的学时总数等于知识体系中该知识单元的学时数。作为体现自身的专业特色的一个方面,各个学校可以用不同的思路建立不同的课程体系,规范(教程)中给出的课程体系通常只是示例性的。 三、课程为专业目标服务 在总体目标下,特别强调课程为实现专业目标服务。作为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教师需要掌握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同时要努力使学生理解这些,以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给予良好的配合。因此,发展战略、专业规范等都应该最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所以,通过广泛的宣讲活动等,使广大的教师了解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