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747353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 查 种新型的市场主体,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突出表现为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需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规范运作方式,使其真正发挥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作用。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至202X年底全市已有各类农村合作组织1055个,拥有成员万人,辐射带动农户万户。其中运行较好的合作组织(成员0人以上,辐射带动50户农民以上)4个。202X年,全市农村合作组织共代销农产品9万吨,代购农用物资万吨,年内销售收入达到亿元,盈余566万元,组织成员人均增收00元以上,比其他农户收入高出1015

2、。历城区张而草莓协会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百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单位;章丘市食用菌协会连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农研会”。从组织方式看,我市农村合作组织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以运行较好的464个合作组织为样本分析,下同):一是大户领办型。由农民经纪人和种养殖大户利用自身生产、经营、购销优势 领办。这类合作组织共有37个,占总数的。比较典型的是济阳县孙耿镇东盐村养猪协会,该协会199年月由养猪大户刘成海发起组建,现已发展会员0多个,带动章丘、商河、临邑、齐河等地的养猪大户2X多户。协会与济南、上海等地的几家大型猪肉加工企业签订供货合同,年销售商品猪3万多头,会员户均增收60元以上。二是农技部门领办型。依托

3、乡镇农技服务部门建立,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系列服务。这类合作组织有6个,占。如平阴县平阴镇肉羊合作社,202年4月由镇畜牧兽医站牵头组建,现已发展社员60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群众和社员赞誉“入社养羊,一只保吃粮、五只上学堂、十只盖新房、百只奔小康”。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牵头发起,组织农户共同参与的一种经济利益联合体。这类合作组织共有个,占。如槐荫区蔬菜加工协同协会,由樱龙食品公司牵头兴办,发展 会员120个,以订单形式组织000多户农民联合生产、加工、销售圆葱、牛蒡等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5000亩,年出口创汇30多万美元。四是专业协会型。依托当地主导

4、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经政府部门审批或农民自发组织而成立,对内提供技术指导,对外推销产品、开拓市场。这类合作经济组织有28个,占总数的。如197年组建的历城区董家镇张而草莓协会,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北京、天津等国内个大中城市,现有会员200个,日均销售草莓45万斤,会员户均年收入万元。五是股份合作型。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成立,对外一般称为公司。这类合作经济组织共有0个,占总数的。如长清区万德种子专业合作社成立于998年,现有社员8000多户,合作社资本总额万元,分8334个股份,每股50元,集体入股30万元。这个合作社的建立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玉米制种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制种基地3万亩,社员户均增收1000

5、多元。综上所述的各 类合作组织,不论层次高低和辐射面大小,都带动了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快了农业标准化、集约化步伐,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发现,社会不同层面对合作组织的性质与发展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合作制过时论”、“经济条件论”等错误看法。部分基层党委政府特别是村级组织认为合作组织发展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和集体不宜插手干预,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合作组织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许多实际困难还难以靠自身力量解决。同时,少数农民担心加入合作组织是“重新入社”,心存疑虑,积极性不高。 2、管理比较混乱。目前合作组织还处于多头管理状态,缺少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许多合作组织由于怕麻烦、怕“双重收税”不愿登记。全市登记注册 的合作组织只有126个,仅占总数的,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的40个,占登记总数的;在民政部门登记的6个,占0;在农业部门登记的2个,占,登记的名称也不尽规范。这就使许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自身的合法性令人质疑,其市场主体地位在交易中也不被认可。 3、内部运作不规范。由于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引导,合作组织在内部运行机制上呈现多样性。一是章程不规范,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没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