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本色最是动人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699889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本色最是动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然本色最是动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然本色最是动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本色最是动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本色最是动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本色最是动人 谈老舍的写景散文林海草原趵突泉海南大学文学院刘复老舍是中国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剧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多部(篇)作品,尤其在长篇小说艺术上贡献巨大,因而与茅盾、巴金一起,被并称为“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老舍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出了不少精美的散文,比如一些印象我的母亲宗月大师养花五月的青岛等等,都已成为现当代散文的经典篇目。老舍的散文按内容来分,大体上有五类:写景、写生物、记人、写世态风俗、文论。不管什么内容,这些散文都体现了老舍文学创作的一贯风格:关切世俗人生,同情普通人,尤其是弱小生命的命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不过,比起他的小说和

2、戏剧来,散文更显平易自然,轻松幽默的气息也更浓重一些。在老舍散文中,写景散文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也是老舍散文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历来为读者所称道。老舍笔下的林海、草原、泉水,清新自然,令人陶醉;他对北京、济南、青岛的描写,不仅呈现了这些城市各自最具特色的景色,四季变换的过程,而且准确地刻画了它们内在的城市性格和灵魂。通过老舍的写景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文字所传达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激情。老舍从来不像古典文人那样以静观的态度面对自然,也不像外向的浪漫主义作家那样以夸张的感情赞美自然。老舍不掩饰对自然的喜爱,但在情感表达上又比较含蓄,他以一种平易朴实,夹杂着叙述、议论、抒情的自然活泼的口语,描摹了动人的

3、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平和而有力地传达出一种温暖感人的人间情怀。老舍对自然的热爱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个人生命史的背景。老舍曾于年夏天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中文教师。在英国期间,他广泛地接受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影响,包括法国思想家卢梭的影响。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任副教授、教授,边教学边创作。因授课需要,他编写了文学概论讲义,其中专门谈到了卢梭的文学主张。卢梭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自然的状态”在教育上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罪恶往往是由于所谓文明特别是城市文明对自然人性的扭曲造成的。因

4、此,在卢梭看来,只有“归于自然”,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卢梭的自然人性观念和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有深刻的关联,而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与核心内容就是自然崇拜,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里,对自然景物的书写具有独立而重要的美学意义。尽管老舍并没有在文学中表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气质,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卢梭的影响也不无关系。另外,老舍对自然的热爱,他的健康的生活态度也和母亲的影响有关。老舍一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因此,母性在老舍的生命里举足轻重。母亲自尊、要强,在困苦之中仍然爱洁净,乐于助人,这种生命的教育使老舍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宽容平和地对待世界与他人的方式。这也表现在老舍对于水

5、的偏爱上面,老舍的小说和散文中经常出现水的场景(趵突泉即为一例)。水,例如湖泊、池塘、泉水等,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都是母性的象征,代表着一种博大、柔软的,具有包容性的本源性的事物,能够给人以精神的抚慰。以上两种背景因素直接影响了老舍对自然的偏爱和书写自然的方式。在他的写景散文中总是出现充满生命力的景致,即使写到济南的冬天也是那么温暖、舒适,具有了春的气息。老舍写景散文中最常出现的色彩是绿色,而绿色是象征生命与希望的色彩。在林海(选自老舍访问内蒙的游记内蒙风光)草原两篇课文中,这一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

6、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林海)“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草原)在语言与风格一文中,老舍讨论了语言的四个要点:用字,比喻,句,节段。他认为小说应当力求自然,不能过于注重修辞。在老舍散文中,这种美学追求表现得更加清晰。老舍的散文非常平易自然,态度亲近随和,他使用一种轻松随意的口语娓娓道来,却不给人以浅白之感,因为他使用的这种口语看似

7、随意,却极具表现力。比如,在描述之中不时插入类似“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啊!”“兴安岭越看越可爱!”“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等完全口语化的句子,自然贴切,恰如其分,表情达意,俗白而有味。比如,在趵突泉中,写泉中的水泡“看,又来一个!”给人以极强的现场感,读者不难从中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惊喜之感和童稚之趣。老舍的文字亲切自然,但并非不注重修辞,只是修辞技巧较为内敛而已。老舍写景时最善于运用拟人和比喻,这本来是两种最为常用的修辞手段,如运用得不好,易显俗滥。但老舍却艺高人胆大,巧于使用这两种普通的写作技巧描画自然风光。在看似并不奇崛,甚至有些简单的拟人和比喻中,流露出作者对自然事物的由衷的喜爱,

8、精神的契合,仿佛它们真正拥有了和人类一样平等的生命形态。比如,“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林海),“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趵突泉),传达出说不尽的生活情趣。老舍认为散文必须人人都能够听懂,既须字斟句酌,语言明确,还要铿锵悦耳,引人入胜。这在林海草原中也体现得较为明显。老舍很少使用欧化的长句,一般不用语法层次复杂的分句结构,他的句子

9、结构通常较为单纯明晰,较长一点的句子和短句错落搭配,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也符合文章的文气连贯和内在情绪的节奏转换。如,“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草原),前面是较为平缓的句子,用来描绘草原景色,是一种观察者的角度和较为平稳的心境,短促而突起的“河!”,则给人一种在长久的绿色包围中突然发现新事物的惊喜感,也预示了目的地的临近,“快了,快到了”用节奏和声音就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迫切和愉悦的心情。自然本色是老舍散文的一般特色,而他的写景散文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由于没有更多的社会内容的牵制,这一部分散文写得也最为放松,更显得自如洒脱。因而,在写景散文里,我们也最能充分地领略老舍的语言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