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三级理论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69445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11月三级理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06年11月三级理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06年11月三级理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06年11月三级理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06年11月三级理论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11月三级理论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11月三级理论试题及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11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考试试题第一部分 职业道德(第125题,共25道题)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1、关于道德,正确的说法是( )(A)道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B)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道德是稳定不变的(C) 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道德规范是完全相同的 (D) 道德是处理各种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2、职业道德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 )(A)适用范围上的无限定性 (B)形式上的多样性 (C)内容上的不稳定性 (D)任意解读性3、所谓职业道德的自律功能,是指它( )的作用。(A)制定职业纪律 (B)把握工作节奏 (C)自觉克服危害社会的行

2、为 (D)自主活动4、在协调同事间的人际关系时,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是( )(A)因疏忽给同事造成被动和麻烦,要及时进行补救 (B)对于感情上不融洽的同事,要尽量避免接触(C)尊重同事的隐私,绝不过问他人的私生活 (D)以“大恩不言谢”为基本准则5、关于职业道德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职业道德不是科学技术,因此与企业的竞争力没有任何关联 (B)职业道德决定着企业的形象,进而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高低 (C)职业道德能够提高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D)由于倡导无私奉献,职业道德会遏止人的积极性进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6、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是( ) (

3、A)仪表堂堂 (B)语言犀利 (C)举止潇洒 (D)待人热情7、符合诚实守信要求的是( )(A)从业人员要无条件地为企业保守秘密 (B)遵守劳动合同与否,要视具体情况而定(C)做出承诺而无法兑现,都是背离诚实守信的表现 (D)工作既要出工、也要出力8、坚持办事公道,意思是从业人员要( ) (A)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处理当事双方之间的关系 (B)一切按照上司的要求去做 (C)尊重知识和权威 (D)权衡利弊,处理各种关系(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9、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包括( ) (A)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B)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C)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

4、利忘义为耻 (D)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10、职业道德包括( ) (A)职业情感 (B)职业态度 (C)职业良心 (D)职业作风11、关于企业形象,正确的认识有( )(A)企业形象上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 (B)企业形象并不是产品质量信誉的标志(C)创品牌是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 (D)树立企业形象,最根本的措施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12、( )等说法属于职业“禁语”。 (A)“欢迎再来” (B)“这事儿,我不知道” (C)“还没上班,等会儿再说” (D)“要不要,想好了没有”13、关于爱岗敬业,正确的说法有( ) (A)爱岗敬业是对人们工作态度和职业态度的普遍要求 (B)树立和增强爱岗敬业意

5、识,提高物质待遇是前提和关键 (C)倡导爱岗敬业,也要考虑人们的个人需要 (D)爱岗敬业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14、关于诚实守信,正确的说法有( ) (A)诚实守信既是市场经济的规则,也是伦理道德的要求 (B)坚持诚实守信,基本前提是坚持人是利己主义者这一观念 (C)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与诚实守信能够实现有机协调 (D)只有彻底抛弃个人利益,才能够真正做到诚实守信15、关于节俭,正确的认识有( )(A)人和人不同,节俭不应成为人人秉持的品德 (B)时代的变化导致节俭的标准发生变化(C)节俭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政治价值 (D)节俭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16、关于创新,正确的理解有(

6、 )(A)服务行业蕴藏着许多创新的机会 (B) 一般地说,普通从业人员是难以真正做到创新的(C) 创新并不神秘 (D) 只有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才能算是创新二、职业道德个人表现部分(第1725题单选)17、闲暇聊天时,几个好朋友向你反映你单位的产品存在质量缺陷,你会( ) (A)拒绝承认产品存在质量缺陷 (B)向他们解释说,产品正在改进 (C)向他们征求改进意见 (D)马上向主管反映情况18、社会上有这样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对此,你的感受是( ) (A)从来人员要努力珍惜岗位,努力工作 (B)要与领导搞好关系 (C)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 (D)当一天和尙撞一天钟19

7、、如果要你就自己的产品打个比喻,那么,你觉得它是( ) (A)自己的孩子 (B)烹调的菜肴 (C)雕塑 (D)夏日里的冷饮20、一位司机为抢救一个受伤的路边行人,反而为被救的人所讹诈。你的感受是( )(A)好人难做 (B)公道自在人心 (C)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D)好人自有好报21、某员工是你的好朋友,一次你发现他私自拿走了公司的一件小物品。你会( )(A)装作没看见 (B)私下劝他以后不要再拿 (C)要他归还 (D)报告领导22、在你看来,工作是( ) (A)谋生的饭碗 (B)路边可以乘凉的大树 (C)自己想追求的(异性)朋友 (D)渡河的小舟23、工作上遇到心烦事时,你一般会( )(A)

8、对父母说一说 (B)与朋友聊一聊 (C)与同事聊一聊 (D)自己慢慢消化24、关于梦想,你的看法是( ) (A)水中月亮 (B)过去的一段记忆而已 (C)自己心中的图景 (D)说不清楚,但自己总爱做梦25、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对此,你认为( ) (A)找不到工作是暂时的 (B)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C)上大学和不上大学一样 (D)上大学还不如早工作呢第二部分 理论知识(26125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685题,每题1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26、( B )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A)识记 (B)记忆 (C)再认 (D)回忆27、注

9、意可分为( B ) (A)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C)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D)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28、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 C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动摇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29、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 A ) (A)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 (B)情绪状态的基本形式 (C)复合情绪的不同种类 (D)情绪和情感变化的几种维度30、1860年,( A )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A)布洛卡 (B)斯佩里 (C)巴甫洛夫 (D)艾宾

10、浩斯31、心理过程包括( A )(A)认知、情感和意志 (B)能力、气质和性格(C)知、情、意和能力 (D)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32、持“性恶论”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D ) (A)茍子 (B)告子 (C)世硕 (D)荀子33、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可简称为( A )模型 (A)P-O-X (B)B=f(P,E) (C)TIRO (D)A-B-C34、处于( A )中的人,心无旁鹜,不能忍受爱人的冷落与背叛,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 (A)激情爱 (B)伙伴爱 (C)游戏爱 (D)友谊爱35、受( C )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A)遗忘曲线 (

11、B)印象 (C)图式 (D)自我意识36、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 A )的预测。 (A)较准确 (B)变化 (C)可控 (D)不可控37、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 A )等三个阶段。 (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38、小学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表现为( C ) (A)儿童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增加 (B)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有所增加 (C)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 (D)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逐渐加强39、自我意识的第

12、二次飞跃发生在( B )。 (A)幼儿期 (B)青春期 (C)青年期 (D)更年期40、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表现在(D)(A)成长者能够对自己的发展有正确认识,但父母却不能 (B)父母能够对孩子的发展有正确认识,但孩子自己却不能 (C)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滞后,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超前 (D)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41、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0岁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 (A)获得信任感 ,克服怀疑感 (B)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C)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42、柯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为( B ) (A)2种水平和4个阶段 (B)3种水平和6个阶段 (C)4种水平和8个阶段 (D)4种水平和6个阶段43、一般认为,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在( B )左右。 (A)8岁 (B)10岁 (C)12岁 (D)14岁44、( C )人格障碍,是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