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新)教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67996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脊轩志(新)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项脊轩志(新)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项脊轩志(新)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项脊轩志(新)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项脊轩志(新)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脊轩志(新)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脊轩志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鉴赏课文,体味其中或喜或悲的情感。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生活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过程与方法朗读与探究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在对亲人的思念之中所寄托的寂寥的身世之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对故居亲人的眷恋2、 把握课文“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的或富有深意的名字来表现自己的志趣追求,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张溥的七录斋,姚鼐的惜抱轩,梁启超的饮冰室,周作人的苦雨斋等。(学生有人喊还有项脊轩,教师回应)对,还有明代作家归有光的项脊轩,那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了解项脊轩的特点以及和项脊轩有关的一些人和事,深入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厚感情。二、整体感知阅读课文,理清结构和情感线索。思考:1、全文不是一气写成,是分两次完成的,你能找到两者的分界吗?“余既为此志。”2、哪句话表明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这句话还起什么作用?“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过渡,承上启下。三、研习课文第1段,体会“多可喜”的感情。1、学生朗读第1段2、明确以下字词:(投影)方丈:一丈见方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三五:农历每月十五3、思考:(1)、项脊轩的环境如何?(2)、作者在项脊轩中感受到哪些喜悦?作者在这里得到的是读书乐(板书),感受到的

3、是环境美(板书)。小小书斋,给作者带来无限乐趣,借书满架,可见作者是好学之人,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三史,用五种颜色笔圈点史记。作者在项脊轩中冥然兀坐,静静地思考,“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希望在学业上有新的收获。可爱的不仅是美丽的景色,更是作者的心情。当时青春年少,正在努力攻读,对未来充满希望。4、小结:作者在这里得到的是读书乐,环境美,有希望。四、研习课文第24段,体会“多可悲”的感情1、明确以下字词:(投影)往往:古义,到处今义,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先妣:已死的母亲,礼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乳二世: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哺育。2、朗读课文

4、,思考:(1)、作者写了哪几件可悲的事情?忆分家,忆母亲,忆祖母。(2)、哪些语句最能触动你?又有哪些语句是你难以理解的?(3)、这几件事“悲”在哪里?可悲之事之一诸父异爨。思考:叔父分家是很正常的事,为什么作者却感到悲哀?明确:作者的祖上名声显赫,曾经五代同堂。诸父异爨意味着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 可悲之事二忆亡母。思考:哪句话最感人?看起来平常的话语为什么“余泣,妪亦泣”? 明确:“儿寒乎,欲食乎?”,归有光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是没有印象的,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幼年丧母,这是一点不易言明的伤

5、痛。 可悲之事三回忆祖母。思考:归有光出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里?从哪个细节可看出来?明确:持“象笏至”,这个象笏是官宦人家才有的东西,并为象牙制成,可见归有光的祖上为官不小,在朝堂之上面向皇帝陈说国事,是归家当年的荣耀。老祖母的言行举止充分说明其对孙子的深切期望。3、小结:作者在项脊轩的悲情有:家庭衰败之哀痛,幼年丧母之痛,成就功名之期待.五、研习课文第5段指名朗读,思考:1、补记部分写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忆亡妻。有喜有悲。2、补记是归有光十几年后写的,接上去合适吗?. 补记部分是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伤,仍是紧扣了文眼。两部分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都是围

6、绕项脊轩写家庭生活琐事,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可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作者丧妻之后有没有直接表露自己对妻子的感情?是作者对妻子的感情不真、淡化了还是他不爱妻子呢?4、这种抒情方式与上文有何不同?写作这一段的时候,作者已是而立之年,更加成熟,在经历了家道中落、亲人逝世、理想受挫之后,情感不再那么直接,然而淡淡的话语中,饱含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其离去的伤感,更显出物是人非,身世沧桑。如辛弃疾 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六、总结1、名家评价。明王锡爵:“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言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对此你有何感受?2、写作特色:(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3、小 结文章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触为主线,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细之事的叙述,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在对亲人的思念之中,寄托作者寂寥的身世之感。2009-12-24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