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题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66094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7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环境监测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水环境监测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水环境监测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水环境监测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水环境监测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环境监测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环境监测题库(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环境监测题库一、 名词解释1:即化学需氧量,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2. :指在有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3. 酚酞碱度:水样用标准酸溶液滴定至酚酞指示剂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所测得的碱度。4背景断面:反映进入本地区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5净化断面(削减断面):当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限度混合时,其污染状况明显减缓的断面。6控制断面:为了确定特定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污染状况,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而设置的采样断面。7. 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

2、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8. 固体废物:指人们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 9. 水体污染: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水体发生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改变和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及危害人类健康10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总量,结果以碳的质量浓度(mg/L)表示。二、 选择题1目前,发达国家的环境监测阶段处于 (C) 、污染监测阶段 、目的监测阶段 、 污染防治阶段2水深10-50m时,在采样断面垂线上应设采样点( C )A、一

3、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3最常用于消解测定汞水样的方法是 (D) A、硝酸消解法 B、碱分解法 C、硫酸-磷酸消解法 D、硫酸-高锰酸钾消解法4地面水依据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分为五类,其中源头水属于( A )A、I类水 B、类水 C、类水 D、类水5生化需氧量为 摄氏度时,5天所消耗氧量以mg/l表示( C )A、15 B、18 C、20 D、256溶解氧的测定通常采用( D )A、KmnO4法 B、重铬酸钾法 C、分光光度法 D、 碘量法7水质监测中不反映物体外观指标的项目是( A )A、电导率 B、色度 C、透明度 D、混浊度8生物需氧量测定中,样品在恒温箱中培养时间一般为(

4、C )A、3天 B、4天 C、5天 D、7天9汞原子蒸气选择性吸收紫外光的波长是 ( B )A、485 nm B、253.7 nm C、518 nm D、560 nm10下列各项中不是国家规定的河流水质的必测项目的是()A、悬浮物 B、氨氮 C、六价铬 D、硫化物11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的最低检出浓度为 ( A )A、0.025 mg/l B、0.05 mg/l C、0.5 mg/l D、1.0 mg/l12化学试剂中分析纯的标志颜色是 ( B ) A 绿色 B 红色 C 蓝色 D 黄色13受污染河水灌溉的小块平坦田块的土样的采集应用哪种布点方法 ( D )A 棋盘式布点法 B 蛇形布点

5、法 C梅花形布点法 D 对角线布点法14配制对痕量非金属进行分析的试液时,适宜的蒸馏器是 ( B ) A 亚沸蒸馏器 B 石英蒸馏器 C 玻璃蒸馏器 D 金属蒸馏器15奥氏气体分析器吸收法中用KOH吸收。 ( A )A、CO2 B、CO C、O2 D、N216下列环境标准中哪一种没有地方标准(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基础标准 D、环保仪器设备标准17地面水依据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分为五类,其中游泳区属于( C )A、I类水 B、类水 C、类水 D、类水18下列各项中不是国家规定的水库的水质必测项目的是( D)A、悬浮物 B、氨氮 C、六价铬 D、可溶性固体总量19

6、下列各项中常用重量法测定的是 ( A )A、可滤残渣 B、总硬度 C、挥发酚 D、氨氮20悬浮物SS指( )A、总残渣 B、总可滤残渣 C、总不可滤残渣21对一个监测河段,削减断面应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多少米以外 ( B ) A、1000米B、1500米C、2000米 D、500米22通常,运输水样的最大允许时间为 ( B )A、12 h B、24 h C、48 h D、72 h23测定矿化度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A、重量法 B、电导法 C、离子交换法 D、比重计法24饮用水中含氟的适宜浓度为 ( C )A、 0.2 mg/lB、 1.0 mg/l25严重污染水样的最长贮放时间一般为 (

7、 B ) A、6小时 B、12小时 C、48小时 D、 72小时26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性的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的光所致。硫酸铜溶液呈现兰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 C )A 兰色光波 B 绿色光波 C 黄色光波 D 紫色光波27水质监测中不反映物体外观指标的项目是( A )A、电导率 B、色度 C、透明度 D、混浊度28环境空气是指近地面 km的对流层。 ( B ) A、5 B、10 C、15 D、2029下列各项中特别适用于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方法是 ( A )A 气相色谱法 B 薄层层析法 C 红外分光光度法 D 发射光谱法30下列哪一项不是烟气的基本状态参数( A )A、流 速 B

8、、体 积 C、温 度 D、压 力31下列哪种植物是氟化物的指示植物 ( C )A 西红柿 B 黄瓜 C 郁金香 D 万寿菊32下列各项中常用重量法测定的是 ( )A、可滤残渣 B、总硬度 C、挥发酚 D、氨氮33下列不属于土壤矿物质主体元素的是 ( )A、钠 B、氧 C、氢 D、镁34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能够提供这一区域水环境本底值的断面称为 ( B )A. 控制断面 B. 对照断面 C. 消减断面35 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重要湖泊和水库,应在污染物主要输送路线上设置 ( A ) A. 控制断面 B. 对照断面 C. 削减断面36 当水面宽大于100米时,

9、在一个监测断面上设置的采样垂线数是 ( C) 条。A. 5 B. 2 C. 337饮用水水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中需要重点控制的监测断面采样频次为 ( C )A. 每年至少一次 B. 逢单月一次 C. 每月至少一次38 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水面下 毫米采集柱状水样。采样瓶(容器)不能用采集水样冲洗。( C ) A. 100 B. 200 C. 30039需要单独采样并将采集的样品全部用于测定的项目是 ( C )A. 余氯 B. 硫化物 C. 油类40平原(含盆地)地区,国控地下水监测点网密度一般不少于每100km2( B )A. 0.1 B. 0.2 C. 0.541渗坑、渗

10、井和固体废物堆放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渗透性较大的地区以 污染扩散,监测井应沿地下水流向布设,以平行及垂直的监测线进行控制。( A)A.条带状 B.点状 C. 块状42地下水监测井井管内径不宜小于 米。( A )A. 0.1 B. 0.2 C. 0.543新凿地下水监测井的终孔直径不宜不于 米( A )A. 0.25 B. 05 C. 144从监测井中采集水样,采样深度应在地下水水面 米以下,以保证水样能代表地下水水质。( B )A. 0.2 B. .0.5 C. 145地下水监测项目中,水温监测每年1次,可与 水位监测同步进行。( C )A. 平水期 B. 丰水期 C. 枯水期46 在地下水监测

11、项目中,北方盐碱区和沿海受潮汐影响的地区应增测 项目。( C )A. 电导率、磷酸盐及硅酸盐 B. 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及凯氏氮 C. 导电率、溴化物和碘化物等47等比例混合水样为 ( A )A.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量随时间与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B.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C. 从水中不连续地随机(如时间、流量和地点)采集的样品48废水中一类污染物采样点设置在 ( A )A. 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 B. 排污单位的总排口C. 车间处理设施入口49湖库的水质特性在水平方向未呈现明显差异时,允许只在水的最深位置以上布设 个采样点。(A )A.

12、 1 B. 2 C. 450湖泊和水库的水质有季节性变化,采样频次取决于水质变化的状况及特性,对于水质控制监测,采样时间间隔可为 A ,如果水质变化明显,则每天都需要采样,甚至连续采样。A. 一周 B. 两周 C. 一个月51生物作用会对水样中待测的项目如 的浓度产生影响( A )A. 含氮化合物 B. 硫化物 C. 氰化物52用于测定农药或除草剂等项的水样,一般使用 作盛装水样的容器。( A )A. 棕色玻璃瓶 B. 聚乙烯瓶 C. 无色玻璃瓶53 测定农药或除草剂等项目的样品瓶按一般规则清洗后,在烘箱内 下烘干4小时。冷却后再用纯化过的已烷或石油醚冲洗数次( B )A. 150 B .180 C. 20054测定B. OD和C. OD的,如果其浓度较低,最较用 保存。( B )A. 聚乙烯塑料瓶 B. 玻璃瓶 C. 硼硅玻璃瓶55测定水中铝或铅等金属时,采集样品后加酸酸化至PH小于2,但酸化时不能使用 ( A )A. 硫酸 B. 硝酸 C. 盐酸56测定水中余氯时,最好在现场分析,如果做不到现场分析,需在现场用过量NA. OH固定,且保存时间不应超过 不时。( A )A. 6 B. 24 C.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