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表格式教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964841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的鸭蛋》表格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端午的鸭蛋》表格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端午的鸭蛋》表格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端午的鸭蛋》表格式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端午的鸭蛋》表格式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端午的鸭蛋》表格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的鸭蛋》表格式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 科语 文授 课 时 间设计者孙恒杰授 课 班 级八(3)教授者孙恒杰课 题端午的鸭蛋(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3、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解读文本,品味语言。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珍惜热爱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2、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教学方法朗读 讨论 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班班通设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作者简介自学生字词 一、导入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

3、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门楣mn mi 苋菜xin ci 籍贯j un 硝药xio yo 腌腊 yn l 络子 lu z 大襟d jn 车胤ch yn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

4、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学生联想回顾相关知识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学生默读自学字词学生批注相关知识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文章结构分析问题探究小结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五、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教师明确: 作者先介绍端午

5、节的一般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二)学习第二部分。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教师明确: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

6、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 五、小结 文章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学生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学生批注理解内化作 业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家乡的端午:七种风俗 家乡的鸭蛋: 名声 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生

7、活的怀念端午的鸭蛋:挑装吃玩鸭蛋 行文结构:闲适自由 语言:平淡有味,地方特色,淡淡的幽香教 学感 悟 学 科语 文授 课 时 间设计者孙恒杰授 课 班 级八(3)教授者孙恒杰课 题端午的鸭蛋(第二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3、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解读文本,品味语言。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

8、情趣,发现诗意,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珍惜热爱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教学方法朗读 讨论 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小结全文行文结构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教师明确: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

9、”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三、小结全文:本文写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想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怀念)。四、再看行文结构有什么特点?师生共理:和外地一样的风俗可能不一样的风俗家乡特有

10、的风俗家乡的鸭蛋鸭蛋的名声鸭蛋的特色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囊萤映雪的故事。这种结构好像骑着马自由散漫地走,但又不是完全乱了套,而是始终围绕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题目,题目在文章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五、揣摩学习语言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学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批注理解内化学生默读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揣摩学习语言拓展训练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

11、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1“平淡而有味”例:“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

12、说的神态,突出贡献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3“有淡淡的幽默”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一反问句突出了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幽默。小结: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

13、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六、拓展训练 端午的鸭蛋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彩。童年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包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提问: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教师明确: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学生赏析交流讨论学生思考探讨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