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644137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代诗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衬静来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5.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

2、,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6、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声写静(以声衬静)的手法。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7、诗的颔联后来衍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它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或隐喻了人的品性高洁,

3、情趣高雅,心志淡泊。】 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写出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二、登岳阳楼 杜甫 (唐代大诗人)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ch),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好在何处?【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坼”、“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3首联点明登临之意。有人认为表达喜悦之情,有人评价暗含抑郁悲凉。你同意哪种看法?说说理由。【答:(1)种

4、看法,认为表达作者喜悦之情,因为作者早就盼望登上岳阳楼,今天初次登上,自然满含喜悦之情。(2)种看法,认为作者暗含抑郁悲凉之情,因为杜甫一生怀才不遇,结合“亲朋无一字”“凭轩涕泗流”可知此时作者的坎坷落拓,在平淡的叙述中寄予了作者深沉和抑郁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这首诗历来被称为意境开阔雄伟之作,请结合颔联和尾联具体分析。【答:颔联将洞庭湖的广阔无边、水势浩翰描绘得雄奇壮观。尾联突出诗人虽孤寂多病,但仍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两联上下衬托,相得益彰。】 5、这首诗是如何来写景的?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示例:这首诗三四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写出了洞庭湖壮阔和气势恢弘的特点。】 6、杜甫“凭

5、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示例:与亲朋失去联系,而且自己年老多病,孤单寂寞;更重要的是国家风雨飘摇,天下到处兵荒马乱。是个人的颠沛流离和国家的动荡不安促使着诗人“凭轩涕泗流”。】 三、蝉 虞世南 (唐朝) 垂绥(ru)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 (ji)秋风。1“饮清露”象征着什么?【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2后两句隐喻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答: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品行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3、“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四、孤雁 杜甫 ( 唐朝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6、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诗,其“诗眼”是 “孤”。 2.诗歌的抒情主人翁往往是自己。这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都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 3.诗中“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4、诗人以雁自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哪句话

7、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作者写孤雁自比,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五、鹧鸪 唐朝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 这首诗首联咏其形,以华贵的山鸡类比,写出鹧鸪的“喜暖”的习性、斑斓的羽色。颔联咏其声,以青草湖边迷蒙的雨色、黄陵庙里飘零的落花等景物加以衬托,使鹧鸪的啼声倍觉悲凉。颈联写游子佳人闻其声而触动情怀。尾联写鹧鸪在苦竹丛中寻觅暖巢,衬托出诗人羁旅相思之愁。 2、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的啼声哀怨凄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句话

8、最能体现这种感情?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抒发了游子的乡愁旅思。“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 六、沁 (qn)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上阕描写的是北国雪景,用哪些语句描写北国雪景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些描写语句中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作者对雪景的描述,

9、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望”字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上阕在景物描写,是以动静、虚实相结合的方式写出来的,你能找出来吗?【A、“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B、实写的是望到的“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

10、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写出地域的辽阔。而虚写的是“须晴日”后红装素裹的壮丽景色。“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除了以上表现手法之外,还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请你找一找。【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达到绝妙的意境主要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

11、起伏,远看的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机勃勃。(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结: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下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哪些内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显然,“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有雄才大略,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但也有不足,“惜”字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的欠缺

13、。当然,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的,这里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那么谁是真正的英雄?为什么这么说?【真正的英雄是今朝的“风流人物”,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自身。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

14、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七、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 分析本诗中梅花的形象。【答:毛泽东笔下的梅花的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毛泽东、陆游的这两首同名词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5、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举例说明。【答:“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4、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D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5、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附: 卜算子 咏梅 宋朝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