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夏玉米推荐品种、管理技术.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643458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夏玉米推荐品种、管理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夏玉米推荐品种、管理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夏玉米推荐品种、管理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夏玉米推荐品种、管理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夏玉米推荐品种、管理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夏玉米推荐品种、管理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夏玉米推荐品种、管理技术.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为加快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和“一增四改”、直播晚收等集成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依靠科技进步大面积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根据玉米亩产千斤省建设目标的要求,结合近年来我省玉米生产实际,制订技术意见如下:一、选用优良品种(一)明确主导品种2011年我省确定的夏玉米主导品种为:郑单958、浚单20、金海5号、聊玉22号、登海605、登海3622、泰玉14号、天泰14号、莱农14号、齐单1号、淄玉14号、天泰55、金海702、登海662、先玉335、鲁单818、鲁单981、德利农988。春玉米品种:丹玉86、农大108、威玉308、青农105。(二)重点推广普及耐密型品种1.高

2、产攻关以耐密植、生育期较长、高产潜力大的品种为主。高产攻关要选择登海661、登海605、郑单958等密度适应范围大、施肥响应能力强、抗倒伏、空秆少、果穗匀、耐荫性好、灌浆结实好、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密度适应范围大的品种说明它既有增加亩穗数的潜力,又有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潜力,群体和个体生产能力都有提升空间。2.大面积种植以耐密植、适应性强、熟期适中的高产稳产品种为主。郑单958、浚单20、聊玉18、鲁单818、天泰55等品种生育期都在103天左右,适应性强、熟期适中,稳产性好,适合大面积种植。(三)严格种子质量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筛选,剔除残粒和病粒,经筛选的种子应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精选后的种子

3、应进行包衣。确保种子纯度98%,发芽率85%,净度98%,含水量13%。二、实行机械直播1.提高小麦秸秆粉碎质量。采用带秸秆切碎和抛撒功能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或在小麦联合收割机出草口处,装配专门的秸秆切碎抛撒装置进行联合收获作业。小麦秸秆切碎长度5厘米,抛撒均匀,不漏切。2.推广与大型拖拉机配套的机械,提高机架高度。增加机架和开沟铲强度。3.播期和墒情。在墒情合适的情况下,夏玉米直播越早越好。提倡小麦收获当天播种玉米。在粗缩病连年发生的区域夏玉米适宜播期为6月1015日,重病区可以在15日前后播种。播种时田间相对持水量要在70%75。若墒情不足,可先播种后灌溉,避免先灌溉影响播种机组下地,耽误播

4、种时间。4.开沟施肥。开沟深度要一致,一般68厘米,肥、种隔离。带复合肥每亩1015公斤。种肥选用颗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提倡施用玉米缓释肥,减少玉米管理人工消耗。5.播种深度、行距。玉米播深应深浅一致,一般35厘米;行距一般大田等行距为60厘米。高产攻关田高密度情况下为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便于田间管理,建议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7080厘米,小行距3040厘米,亩产指标1000公斤左右可以将大行距缩小至70厘米左右、小行距25厘米左右,相近两行玉米采用调角留苗。6.播种量。一般在2.53.5公斤/亩。7.覆土镇压。玉米播种后,应覆土严密,镇压强度适宜,镇压轮不打滑。三、合理密植通过改种耐密型品

5、种、缩小行距、精心播种保苗、均匀留苗等措施,继续合理增加种植密度。1.建议参考密度。(1)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攻关田每亩实收55006500株。高产示范田每亩实收45005000株。一般大田每亩实收40004800株。(2)大穗型品种32003700株,高产田3800株左右。2.确定密度要综合考虑栽培条件。(1)要考虑品种的耐密性,要和品种特性相配套。每亩60006500株的密度上限仅适用于登海661等少数耐密型品种,并要有特殊管理措施。郑单958高产攻关可以达到5500株左右。浚单20耐密性稍差,审定密度为40004500株,一般不宜超过4800株。鲁单981就要低一些,大田30003300

6、,高产田33003500株。(2)要和产量指标相适应,与生产条件、栽培水平相配套。生产水平和产量指标不高不要采用过高密度。例如郑单958低肥水密度3500株/亩,中上等水肥4000株/亩,高水肥地4500株/亩,高产攻关可以达到5500株左右。3.及时间苗定苗、拔除弱株。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及时拔除小弱株,提高群体整齐度,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四、测土配方施肥进行过土壤化验的地块要搞好配方施肥。其它地块也要做到氮、磷、钾等平衡施肥。根据产量指标和地力基础确定施肥量,高产田按每生产100公斤籽粒施用纯氮2.53公斤、五氧化二磷1.5公斤,氧化钾3公斤计算需肥量。亩产600公斤左右的高产田,每

7、亩需施纯氮1518公斤,折合尿素3137.5公斤;五氧化二磷9公斤,折合标准过磷酸钙56.3公斤;氧化钾18公斤,折合硫酸钾36公斤。针对当前玉米施肥现状,要特别注意增施磷、钾肥和微肥,缺锌地块每亩增施硫酸锌12公斤。在肥料运筹上,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在玉米拔节前用完(可作为基肥、种肥、苗肥施用,尽量早施)。钾肥用量较大时,可以留出40%作穗肥。氮肥要施入土中,避免撒施,可以开沟埋施或耧播;分期施用,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将氮肥总量的30%左右,同其他肥料一起,沿幼苗一侧开沟深施,距苗1520厘米,深施15厘米左右,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5

8、5%60%,第1112片叶展开)追施总氮量的40%50%,以促穗大粒多。花粒肥。在籽粒灌浆期追施总氮量的15%20%,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粒重。高产攻关田可适当提高后期用氮肥比例。建议高产攻关田提高后期用氮肥比例至30%左右。五、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一)推行化学除草可在播后芽前,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或40%乙莠水150200毫升对水3050公斤喷地面。苗后茎叶处理,可亩用4%玉农乐胶悬剂75毫升茎叶喷雾,或亩用20%克芜踪水剂120150毫升对水3050公斤在玉米苗高30厘米以上时定向喷雾防治,注意不要喷到玉米上。(二)药剂防治病虫害1.播种期。播种期预防的病虫害主要有粗缩病、

9、丝黑穗病、苗枯病和地下害虫等。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病毒病,要坚持治虫防病、综合防治的原则,力争把传毒昆虫消灭在传毒之前。麦蚜、灰飞虱兼治可亩用10%吡虫啉10克喷雾,也可在麦蚜防治药剂中加入25%捕虱灵20克兼治灰飞虱。在玉米上,一要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或包衣,可用70%高巧按种子量的0.6拌种或包衣。二要在出苗前进行药剂防治,可亩用10%吡虫啉10克喷雾防治,灰飞虱若虫盛期可亩用25%捕虱灵20克防治,同时注意田边、沟边喷药防治。三是农业防治。玉米播种前田间及周边及时除草,以减少虫源。适当调整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错过灰飞虱的盛发期。及时拔除病株。苗枯病、丝黑穗病可用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

10、.2%拌种预防。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0.2%拌种防治,兼治灰飞虱、蚜种等害虫。可以选用含上述有效成分的种衣剂包衣。2.苗期。苗期主要病虫害有二代黏虫、玉米螟、红蜘蛛、蓟马、稀点雪灯蛾等。其防治指标是:二代黏虫玉米2叶期百株10头,玉米4叶期百株40头;玉米螟为花叶株率10%;稀点雪灯蛾为每平方米5头。玉米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0克加细砂5公斤施于心叶内,可兼治玉米蓟马。二代黏虫和玉米蓟马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兼治玉米蚜和稀点雪灯蛾。3.穗期。穗期是多种病虫的盛发期,主要有玉米蚜、三代黏虫、叶斑病、茎基腐病、锈病等。其防治指标

11、,玉米蚜百株1.5万头;三代黏虫直播玉米百株120头,套播玉米百株150头;玉米穗虫百株30头;大斑病、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均为抽穗前后病叶率10%20%。防治弯孢菌叶斑病可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大斑病可用40%克瘟散、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等药剂500800倍液喷雾。褐斑病可用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防治。摘除老叶病叶,可减少菌源和降低田间湿度。在玉米锈病发病初期,可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75100毫升喷雾防治。玉米穗虫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滴灌果穗防治。玉米蚜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吡虫啉每亩1015克加水4

12、5公斤喷雾防治。三代黏虫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六、适当晚收,机械收获1.适当晚收。直播要与晚收相配套。要在玉米成熟期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高产田10月上旬、一般田9月底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晚收要与加强中后期管理及品种特性配套,加大中后期投肥比例,开花灌浆期注意防旱,攻关田地皮见干就浇水。2.机械收获。大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玉米联合收获机能一次完成割秆、摘穗和切碎茎叶等工序,速度快,效率高。采用联合收获机作业,既提高了收获速度,又达到了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目的,要继续大力推广。提高机械作业质量。机械收获时要特别注意秸秆粉碎质量问题,防止机手图快不讲质量。秸秆最长不能超过10厘米,抛撒要均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