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637988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学习目标:1、掌握有效的审题方法;2、进一步提升审题立意能力。教学流程:1、了解方法;2、小试牛刀;3、正误判断;4、原因分析;5、方法强调;6、对点直练。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

2、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现场答案:(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3)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4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5)谦虚、低调;(6)简朴、节俭。正误判断:(1)(2)(3)正确,(4)(5)(6)错误。原因分析: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所以1、2、3观点是正确的。 而4、5、6只看到小孩子说的话,没有把它和盖尔达的话结合起来看,也就是没有全面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故是错误的。 正确方法:准确把握中心意思。对点直练:一位裁缝在吸

3、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分析】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

4、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以下几种立意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一)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二)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三)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一)创新塑造

5、成功。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它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

6、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现场答案:1、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2、彩虹总在风雨后。正误判断: 都是正确的。原因分析: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彩虹总在风雨后。正确方法:抓住材料的关键句。对点直练【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

7、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三、由果溯因

8、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现场答案:1、打破常规;2、换一种角度看世界;3、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4、实践创造精彩。正误判断:1、2、3准确;4错

9、误 。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由此可引申出结论:打破常规,换一种角度看世界,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而第四种观点虽然也分析了原因,但嫌大,不是最本质的,他动手切(实践),如果是竖着切不还是一样的吗?所以本质的原因是打破了常规。正确方法:由果溯因,而且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本质原因。对点直练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

10、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分析】赞美的力量四、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

11、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现场答案:1、坚持自我,拒绝盲从;2、勿崇洋媚外;3、要有民族尊严;4、抛弃形式,享受自我(和服是外在的,樱花才是自然美);5、要原汁原味;6、善于宣传自己。正误判断: 1、2、3正确,4、5、6错误。原因分析: 这则材料从韩国青年的“大惑不解”,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 来看,表现了对那些穿着和服照相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这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是本材料的情感基调,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相的中国青年

12、,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 5、6观点完全没有注意材料感情地褒贬导向,4虽已经注意到,但还处于浅层,没有上升到民族角度。故也不准确。正确方法:准确把握材料,注意材料的感情色彩,褒贬导向。对点直练:【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

13、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五、寻求共同法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有时可以多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寻求这些材料的共同点,把它们提取出来,抽象成一个统一的观点。这样观点才会准确,才符合命题者的意图。【材料】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

14、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现场答案:1、残缺也是一种美;2、有感情地人生才丰富;3、人无完人;4、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5、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正误判断:1、2、3错误,4、5正确。 原因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所以4、5两个观点是正确。而第

15、1个观点更是就着第一则材料说的,第2个 观点 是就着第二则材料的说的, 而对材料的理解也有失偏颇,不哭的人就没有感情吗? 第3个观点看似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了,但因为是站在对第二则材料的错误理解之上的,所以还是不正确。正确方法:全面正确的理解各则材料,在此基础上寻找共同点立意对点直练【材料】 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六、相互补充法两则材料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但又是相反的意思,我们不能简单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但既然都是正确的,我们把两者结合起来,让它们互为补充,形成一个统一而正确的观点。【材料】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