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测试.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635046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测试.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一、单选题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A、教教材B、用教材教C、自己创编教材D、完善教材3、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的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C)、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A、数学思想B、过程与方法C、问题解决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C、学习活动的情感目标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A、成绩B、目的C、过程6、(A)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A、数学素养B、

2、数学知识C、数学技能D、数学思想7、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B)是创新的重要方法。A、应用B、验证C、推广D、深化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C)。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教师指挥下的,有步骤的C、按照教师要求的,整齐一致的10、推理一般包括(C)。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数学教育在培养人的(C)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A、应用B、抽象C、思维12、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划分为(C)个学段。A、1

3、个B、2个C、3个D、4个13、(C)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A、计算机技术B、数学学科C、信息技术D、教育心理学14、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不包括(A)A、做习题B、认真听讲C、自主探索、合作交流D、积极思考、动手实践15、数学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B),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A、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B、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C、选拔出优秀的数学人才D、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16、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数学课程目标的表达方式是以(D)为主体的。A、师生活动B、教师行为C、教师讲授D学生行为17、下列不属于过程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D

4、)。A、经历B、体验C、探索D、运用18、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不包括(D)A、符号意识C、模型思想C、运算能力D、转化思想19、几何直观是指利用(C)描述和分析问题。A、几何体B、三视图C、图形D、实物20、关于学生几何直观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D)A、在教学中使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B、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C、利用图形的变换认识、理解几何图形D、尽量让学生摆脱对画图的依赖。21、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的核心目标是发展(C)观念。A、随机B、制作统计图表C、数据分析D、求平均数22、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高度重视估算,下面哪个表述不是第二学段学段课

5、程内容和学段目标对估算的要求?(B)A、理解估算的意义B、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D、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23、(C)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A、概念教学B、解答应用题C、综合实践活动D、推理过程24、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A)意识,提高实践能力。A、应用B、创新C、抽象D、推理25、关于学生应用意识培养下面说法错误的是(D)A、教师教学时要尽量提供数学知识产生的

6、现实背景;结合生活情境呈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过程B、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C、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很好的载体D、数学是高度抽象的,数学的学习要脱离开现实情境26、(B)是学生创新的基础。A、提出问题B、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C、解决问题D、运用知识27、(C)是创新的核心A、解决问题B、运用知识C、独立思考学会思考D、合作交流28、在第一、二学段,学生接触和学习较多的是(A)A、合情推理B、类比推理C、演绎推理D、归纳推理29、课程总目标关于“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

7、和科学态度”是关于(C)方面的目标。A、知识与技能B、数学思考C、情感态度D、问题解决30、下面关于第一学段“数与代数”课程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D)A、第一学段比较重视数字的现实意义,强调联系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体会数字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B、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初步建立数感C、重视口算、估算与笔算的结合D、在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学习代数知识31、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B)”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A、因材施教B、以人为本C、教师主导C、创新思维32、实行(A)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A、启发式B、班级授课制C、

8、教授式D、小组合作33、(C)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A、基础知识B、基本技能C、知识技能D、数学知识34、(A)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A、数学思想B、数学技能C、应用意识D、实践精神35、关于“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下面叙述错误的是(D)A、数学活动不一定就是动手实践,数学建模、数学探究都是很好的数学活动。B、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C、“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D、数学活动经验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教给学生36、“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B)为

9、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A、数学知识B、问题C、实践活动D、小组学习37、关于“综合与实践”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B、在活动中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C、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D、数学是综合实践的分支38、对于“综合与实践”实施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好活动步骤,带领学生得出既定的活动结论B、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C、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段合理设计并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D、综合实践的实施要成为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素

10、质的互动过程39、数学教学活动应努力使(B)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A、优秀学生B、全体学生C、一半学生D、大多数学生40、对于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做法叙述错误的是(C)A、教师要及时的关注与帮助B、教师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C、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程度的数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不用过多的要求。D、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和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改正41、教学方案的行程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D)A、理解、钻研B、再创造C、认识D、理解、钻研和再创造42、(B)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

11、教学。A、课堂教学B、评价C、实践活动D、探究活动43、“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是对(C)的描述。A、理解B、掌握C、了解D、运用44、“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对(A)的描述。A、理解B、掌握C、了解D、运用45、“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是对(B)的描述。A、理解B、掌握C、了解D、运用46、“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对(D)的描述。A、理解B、掌握C、了解D、运用47、“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是对(A)的描述。A、经历B、体

12、验C、探索D、运用48、“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是对(B)的描述。A、经历B、体验C、探索D、运用49、“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是对(C)的描述A、经历B、体验C、探索D、运用50、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C)中的各种资源。A、教师教学B、学生学习C、教与学活动D、综合实践活动51、(A)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A、生成性资源B、数学实验室C、信息技术资源D、文本资源52

13、、数学是研究(C)的科学。A、抽象的存在B、几何图形C、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D、数量大小53、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整数的认识”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不包括(C)。A、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的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B、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C、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D、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54、(A)是我国传统的计算工具,第一学段让学生知道用它可以表示多位数。A、算盘B、计数器C、计算机D、计算器55、第二学段对四则混合运算课程内容的要求为(A)A、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B、以三步为主,不超过四步C、三步D、四步以内56、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第(B)学段提出了使用计算器的要求。A、一B、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