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下的阅读教学.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628833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多媒体下的阅读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多媒体下的阅读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多媒体下的阅读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多媒体下的阅读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多媒体下的阅读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多媒体下的阅读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多媒体下的阅读教学.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多媒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单位 浚县第二实验中学姓名 梁 海 苹职称 中 教 一 级电话 15839253766论多媒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环,对于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多媒体的引进恰恰给语文阅读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多媒体提供了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等教学信息,使学生的阅读对象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更有各种各样的有声读书、动画和视频,改变了教师是唯一信息来源的现状, 多媒体开放了阅读教学课堂,能帮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

2、青睐。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激发阅读激情 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阶段,他们往往只对直接刺激于感官的事物感兴趣。但中学生的情感又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其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

3、。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我在教学曹操的乐府诗观沧海时,在课件中引入一段曹操东临大海,即兴赋诗影像。学生完全陶醉在那浩瀚的沧海,那雄浑的声音,那博大的胸怀之中。学生们进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用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对诗歌所体现的诗人豪迈的襟怀已经完全感受到了。在教读陋室铭一文时,我和同学们先欣赏了著名演员张家生的朗诵。张家生的朗诵很有特点,他是这样结束的:“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 呵!哈哈哈哈”学生很容易地就被他的朗诵所吸引,都觉得很新鲜,大家很兴奋。于是我

4、适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张家生的朗诵好在哪里?你的理由是什么?这样,就由对朗诵的处理方法,深入到理解文章表达的作者安贫乐道的性格和高洁傲岸的情操,以及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取得很好的效果。 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和现代传媒技术的转变,学生对画面的兴趣往往大于对文字的兴趣,于是我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这一特点,在将其兴趣点激发出来之后,引导到对文本的兴趣中来。如飞红滴翠记黄山一文中,描写黄山日出之后,有一段抒情文字,尽管学生也感到这段文字很美,但对理解其中的意蕴和语言表达的技巧,缺乏兴趣。于是我们先播放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中的这部分剪辑,先欣赏黄山日出的美景,然后要求学生来表述自己的感受,再和课文这部

5、分内容相比较,从而将兴趣点引导到“作者美妙的文字是如何写的”这一点上,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二、理解作品意境 意境,作为中国美学中独特而重要的范畴,不仅对于文学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欣赏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是情与物的结合体。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它不仅是创作的依据,也是欣赏的依据。正确把握作品的意境,就要准确地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象”,并由“象”具有的“意”即物象承载的精神因素,进而理解作品的情感。因此,理解意境,是把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结合的过程

6、。中学生对于形象较易感知,而对于凭借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再现形象,则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对于理解形象的情感因素,由于其知识、阅历、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则是比较难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具体地再现作品的形象,利于教师结合形象,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其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比如,余光中的名诗乡愁,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形象,表达对故乡、亲人、故国的眷恋与思念之情。理解这四个形象的意蕴,是正确理解这首诗的感情以及理解其写作技巧的重要的一步。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四个画面:一是手捧来信,向远方眺望的母亲;

7、二是伫立岸边等待的新娘;三是面对父母的坟墓,默默站立的“我”;四是海峡边眺望大陆的“我”。这样,就可以结合画面与学生讨论画面的蕴涵,从而达到对其中情感的把握。又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利用多媒体,就完全能够生动地表现作品的意境:枯干的藤萝,苍老的树木,一条小河,河中是淙淙的流水,望不到尽头的路,低矮的房屋,袅袅的炊烟,瘦骨嶙峋的马,凝神远眺的游子,天空中鸣叫着飞过乌鸦。把作品的意境通过画面与声音表现出来,学生就从这些画面中,感受和体味诗词中蕴涵的感情。从而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入阅读,并提高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应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意境,对朗读训练也是极为有益的。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

8、情地朗读作品,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朗读,需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并通过声音表达自己的理解。而对情感的把握,首先是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实现的。基于此,形象鲜明生动的作品,都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如岳阳楼记、陋室铭、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再现形象,理解形象,体味感情,正确朗读,并通过朗读促进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与把握。三、体现作品思路阅读,不仅要感知内容,还要理清文本各部分以至句段之间的关系,文学作品则需要把握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是由对形象的感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读者理解作者思路、学习构思技巧的过程。但是,初中学生的理性思维相对较弱,加之对于这个过程既少兴趣,也缺乏足够的概括

9、能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这方面的困难。比如,萧乾的枣核,这篇文章先叙述远在异国的朋友托自己带枣核的事情和两人相见后的种种情形,文章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之后,用这样的句子来结束:“改了国籍,并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这个句子,实际上是全文的统帅,尤其是“民族感情”四个字,更是作者的朋友爱国情怀的具体内涵。我们不妨回过头看看前文所写的内容后花园中的杨柳、睡莲池、凉亭、红庙、白塔,以及作者所述筑建这一切的过程,荷塘月色的意境所有这一切,无一不体现者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趣味,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民族感情”由故国的土地、文化、风俗等形成的一种根深蒂固

10、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成为作者构思这篇文章的纲,换句话说,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这样的认识,又以此为出发点构思这篇文章。具体写作时,则运用了篇末点题的写法。对于作者的这种思路,我们当然可以用语言来表述,但是,这样的表述恐怕难以为学生理解和接受,而且这个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需要体现内容之间关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通过图形、画面,动态地揭示这种关系与过程,形象生动地体现作品的思路。四、审美情趣熏陶语文阅读材料往往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事物。而事物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而且还可以通过图片、影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来表达。运用多媒体手段将真切的声音、生动的图像、跃动

11、的影像和形象的动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如春以优美的文字描写春花图、春雨图、春草图,我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理的顺序,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放映不同的媒体材料,使学生进入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在美的熏陶中掌握了课文内容,训练了想象、理解、表达等多种能力。 多媒体能够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使声音和画面并存,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化的图画,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产生感情共振。又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播放封神榜中比干劝谏纣王的影像,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什么是“直谏”,这种劝谏方式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美。 总之,多媒体的运用,开放了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点,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本身的一种自我学习需要,在情感上表现出高涨的求知欲望;多媒体的运用,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形成了一种内驱力,在这种“力”的推动下,激励他们主动地质疑;多媒体的运用,能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多媒体的运用,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有话想说,有内容可写”,为读写结合开创了一个新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