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棉病虫害防治技术.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626147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虫棉病虫害防治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抗虫棉病虫害防治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抗虫棉病虫害防治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抗虫棉病虫害防治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抗虫棉病虫害防治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虫棉病虫害防治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虫棉病虫害防治技术.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虫棉病虫害防治技术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爆发危害,但是,由于抗虫棉田间施药量和次数的减少,也导致了棉田棉蚜、棉盲蝽、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非靶标害虫的种群数量上升,危害日益加重。 一、棉花苗期病虫防治技术 该生育期从4月上中旬播种至6月中旬进入蕾期止。防治重点是棉花立枯病,其次是棉蚜和棉红蜘蛛。 1.有效控制棉花立枯病 首先是做到“三不”,创造有利于棉苗发芽出苗的环境,即不播未经种衣剂包衣的种子;不在寒流来临前播种,应该选择冷尾暖头或者是晴好的天气播种;不让幼苗淋雨或苗床积水。其次是抢在黄芽期穿上“保护衣”,在棉苗出土达到50%以上时,选用等量式波尔多液、或20%甲

2、基立枯灵4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同时混喷壮苗素,可防病、保苗和壮苗,增强棉苗的抗逆能力,一般喷施2次为宜。棉花苗期禁用三唑类杀菌剂,如咪鲜胺(施保克、使百克)等,避免药害的产生。 2.巧治棉蚜和红蜘蛛 于播种前或播种后盖土前在苗床营养钵面撒施3%呋喃丹颗粒剂,按照每4000个营养钵苗床500克撒施,这种方法既能使棉苗免受蚜虫和蓟马危害,又可以保护天敌,还可以杀死苗床上的蚯蚓。移栽大田后当棉苗4片真叶后百株蚜量达到4000头、卷叶株为30%左右时需要进行喷药防治。当田间发现黄斑、白斑株率达10%时,应立即施用

3、杀螨剂防治红蜘蛛。防治蚜虫每667平方米选用70%吡虫啉(艾美乐)1克1.5克或10%吡虫啉70克100克或3%啶虫咪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选用15%达螨灵乳油750倍液15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500倍液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施药重点部位是叶片背面。 二、棉花蕾期、花铃期病虫防治技术 该生育期从6月中旬9月中旬。防治重点是棉花枯萎(黄萎)病、棉盲椿象、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和棉红蜘蛛。 1.治养结合防治棉花枯萎、黄萎病 棉花枯萎、黄萎病在我省有蕾期和花铃盛期2个发病高峰期。田间出现该病流行时,实行治养结合,即将杀菌剂和氨基酸、磷酸二氢钾、爱多

4、收等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使发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最大限度地减轻病害的损失。可供选择的杀菌剂有:80%乙蒜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4%农抗120水剂等。 2.点片结合化学防治棉花害虫 防治棉花盲椿象。一看棉花长势长相,嫩绿旺长是重点防治对象田;二抓时期,6月中旬至7月下旬是关键时期,当田间被害株率5%10%时应施药;三定施药时间,每天的9时以前和17时之后,盲椿象一般在棉花心叶危害,喷药效果好;四选高效药剂,可供选择的配方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5%氟虫腈悬浮剂溉劲特)每667平方米20克30克、或10%氯氰菊

5、酯乳油加 25%辛氰乳油按照11混合后1000倍液。防治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一是诱杀成虫。人工摘卵作补充,趁早挑治是关键。诱杀方法:在6月中旬8月下旬期间,按照每60米80米半径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于成虫发蛾期开灯诱杀;也可用糖醋液(糖酒醋水=61310)诱杀成虫,糖醋液中可加少许敌百虫;在成虫发生期之后3天5天,结合田间农事操作,注意摘除棉叶背面盖有绒毛的卵块,带出田间集中消灭。二是化学防治。最佳时机是田间棉花叶片出现密集白色天窗状危害症状和棉花蕾期心叶或嫩叶出现密集穿孔性被害症状时。可用5%卡死克可分散液剂1500倍液2000倍液、或20%灭幼脲500倍液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

6、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加10%氯氰菊酯乳油(21)混合后1000倍液。喷药宜在傍晚进行。防治棉铃虫和红蜘蛛。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当棉铃虫百株幼虫达到20条左右时,要进行化学防治,使用药剂同斜纹夜蛾。为防止红蜘蛛爆发危害,在防治棉铃虫时,可以加入上述杀螨剂混合喷施。速冻玉米加工技术速冻是一种快速冻结的低温保鲜法。所谓速冻果蔬就是将经过处理的果蔬原料,在-2535的温度下使之迅速冻结,然后在-1820的低温下保存待用。速冻保藏是当前果蔬加工保藏技术中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其果蔬原有风味和营养成分的理想方法。 1. 工艺流程 采收预处理蒸煮烫漂冷却沥干水分快速冻结包装冻

7、藏。 2.操作要点 2.1 采收 在乳热初期,即授粉后20天22天采收,也可在授粉后第18天开始测量甜玉米的水分含量,含水量在70%73%时即可采收。装箱宜轻放,装车时上层筐不可压在下层筐上。采收后立即装箱,不能在田间长时间存放和曝晒,以保持苞叶青绿不脱水。 2.2 去苞叶 清除苞叶,掰掉秃尖,去掉虫蛀发霉、腐烂、缺粒、杂色、籽粒排列不紧密和过熟、过嫩的原料。还可在浓度为1%1.5%的食盐溶液中浸泡1h5h,收到调味、驱虫和冷却的效果。 2.3 冷却 刚采收的玉米,带有田间热及释放的呼吸热。为确保快速冷冻,必须在速冻前进行预冷,冷却的方法有空气冷却和冷水冷却,前者可用鼓风机吹风冷却,后者可直接

8、用冷水浸泡或喷淋使其降温。玉米通常采用冷水冷却法,去苞叶后在4冷水中循环冷却15min20min。 2.4分级 按整穗、切段分级,要求不秃尖、不秃尾,整体无虫蛀、无缺粒,籽粒排列整齐均匀。按直径分级,直径4.5cm5cm为一级、3.8cm4.4cm为二级。 2.5去花丝、清洗 用手工或机械去除花丝,在流水中清洗干净。 2.6 切段 用切段机或切刀切段,切刀操作实行流水作业,第一操作者将尾部(粗端)切除1cm2cm,第二操作者切去尖部3cm5cm,确保切口平整,刀口周围籽粒无破碎。 2.7 漂洗 在流水中清洗玉米穗表面(快速操作),要求无花丝、无污渍,大小粗细一致。 2.8 热烫 玉米穗在沸水或

9、蒸汽中加热到9098,时间为7min12min,可杀死部分微生物,破坏酶活性,排去组织内部分气体,减少脆性和破损粒。 2.9 冷却 烫后立即冷却,先在1015的冷水中预冷,玉米穗由90降至30后,再放入05冷水中冷却至5以下。 2.10 挑选 冷透后在传送带上人工挑选,剔除过热的未烫透的玉米穗和碎粒。 2.11 吹干冷却 甜玉米表面的水分不除掉,冷却结果很容易形成块状,即不利于快速冷冻,也不利于冻后包装,所以在速冻前要吹干玉米表面水分使其进一步冷却。 2.12 速冻 吹干后的玉米需要快速冻结,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其迅速通过冰晶形成阶段(-0.5-3.5)才能保证速冻质量,一般采用流化床隧道,要

10、求装置内气温为-30-40,冷空气流速为6m/s8m/s,直径为4.5cm5cm的玉米棒冷冻时间为8min15min(棒中心温度在-18以下)。 2.13 挑选、包装 进一步剔除有缺陷粒及碎粒,以保证产品质量。包装是贮藏好速冻玉米的重要条件,其作用是防止玉米因表面水分的蒸发而形成干燥状态;防止产品在贮藏中接触空气而氧化变色;防止大气污染,保持产品卫生;便于运输、销售和食用。通常用聚乙烯薄膜包装袋在-5条件下进行包装,装好后要密封,以真空密封包装最为理想。 2.14 冻藏 冻藏过程中温度不能忽高忽低,要保持低而稳定的冷藏温度。一般冻藏温度为-1820,相对温度为95%98%,贮藏期间主要防止结晶

11、和冰升华。 3 速冻对甜玉米的影响 3.1组织结构变化 果蔬在速冻过程中可以导致细胞膜透性增强,膨压降低,随着冻结的进行,冰晶体的增长对细胞产生挤压使细胞组织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同时细胞内水分外流,原生质体中无机盐浓度增加,足以达到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变性凝固,造成细胞死亡、组织解体、质地软化、品质下降。 3.2 生化变化 速冻产品经过降温、冻结、冻藏和解冻后都会发生色泽、风味、质地等变化,从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3.3 酶变化 有些酶,如脱氢酶在冻结时其活性受到强烈抑制。但大多数酶,如转化酶、脂肪酶、脂肪氧化酶、催化酶、过氧化物酶、果胶酶等,在冻结的果蔬中仍继续有活性。故降温虽减少了生化反应的

12、速度,但并没有使酶的活性钝化。多数酶在-20-30,才能完全受到抑制。 4.产品指标 感观指标。产品具有鲜穗持有的色泽,籽粒饱满、光洁、无残缺,排列紧密、形态一致;口感香糯,无不良气味。理化指标。氧化钠含量不大于0.5%,铅含量不大于1mg/kg,砷含量不大于0.5 mg/kg。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不超过3000个/g,致病菌不得检出,霉菌数不大于150个/g。小麦白粉病防治白粉病是我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在条件适宜时会大面积发生,造成严重减产。该病发生规律是早春气温回升后,开始大量繁殖、扩散和危害。冬麦区发病菌源主要来自当地。该病发生适温1520,低于10发病缓慢,本区的发病高峰期在小麦小麦

13、扬花期。干旱少雨,光线充足可抑治白粉病发生。高肥水、高密度,高湿度,通风透光不良的麦田容易诱发白粉病发生。气候多阴雨,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该病害流行。最近我区连续降雨,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逐步回升给白粉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加上麦田得到大量降水,田间郁蔽易于白粉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因此做好白粉病的防治是当前应该抓好的一件工作。白粉病防治重点在防,当麦田大面发生时,再进行防治为时已晚,一是控制不住白粉病,二是已经造成损失。所以要及早动手,控制白粉病的发生。春季防治白粉病的主要方法是化学防治。防治的重点是长势好、产量高、发病较重的麦田。常用药剂和操作(1)三唑酮(粉锈宁),每亩用有效

14、成分8克,在小麦孕穗(打苞)前喷洒1次,一般可控制此病的为害,并可兼治小麦锈病。 (2)其它制剂 如保丰宁、植保宁、复方粉锈宁等,防治效果也较好,用量用法与三唑酮相同;三唑醇(羟锈宁),其施用方法与三唑酮相同,用药量减少一半。防治白粉病药剂较多,可以根据药剂说明书进行使用。(3)硫制剂,如波美0.50.8度石硫合剂、胶体硫2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每亩0.5千克,这些药一般需喷2次以上,每次间隔7天左右,开始喷药的时间也应提早一些。小麦蚜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小麦蚜虫年年发生,几乎每年都要进行防治,成为小麦管理中必要措施。有些年份小麦蚜虫防治要进行三次,除去蚜虫发生严重外还有喷药时机过晚

15、;药剂选用和配比和使用量不对;使用了假冒伪劣产品等原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防治效果和不必要人员伤害。尽管防治蚜虫成为麦田管理的常规措施,但是科学的防治蚜虫,可有效提高控制蚜虫效果,对于减少小麦生产损失还是非常必要的。小麦蚜虫对小麦生产的危害极大,常以若虫、成虫大量群集以吮吸麦株的茎、叶和嫩穗的汁液,被害处初呈黄色小斑,后为条斑,枯萎、整株变枯至死亡。最常见的田间症状是蚜虫排出的污物,粘糊糊地覆盖在叶片上,看上去似一层油,百姓常说的流油了。小麦受害后,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结粒减少,千粒重下降,为害严重时小麦减产20%以上。除小麦蚜虫还为害麦类和其它禾本科作物与杂草。小麦蚜虫控制主要方法是药剂防治,科学搭配药剂,及时喷药最大限度的减少蚜虫危害,保证小麦产量。一、选好小麦蚜虫的防治时机 我省麦蚜发生的种类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麦黍缢管蚜。小麦蚜虫发生很早,因为麦二叉蚜和麦黍缢管蚜可以在我省越夏,小麦播种后小麦就开始有蚜虫发生,这些蚜虫主要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