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623528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引出质疑:1、 上节课,我们谈到,在苏格拉底的话语中,弟子们领悟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出示课文最后一段)2、 对于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思考一下,把你的疑问和大家说一说。3、 指名提出疑问。4、 这个道理,是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后悟出来的,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关键在于读懂苏格拉底的话,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16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苏格拉底所说的话。三、精读感悟:1、.品读第一句话。课件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指名读。(1)苏格拉底会以一种怎样的口气说?(严肃、认真的口吻)你能读出来吗?(2)你听懂了他的哪些要求?(一是摘

2、一个最大的,二是只许进不许退。)在文中做好标记。板书:布置任务2.品读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的时候,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的表现怎么样?板书:空手而归(2)你认为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来说这七个字?(惋惜、气愤)(3)文中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苏格拉底_:“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齐读(4)两手空空的弟子们这才如梦初醒,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想?(明白了自己已经没有选择的机会)(5)苏格拉底是有名的哲学家,弟子们以追随他为荣,内心是多么渴望完成任务。弟子们没有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不是)(6)如此认真渴望却又事

3、与愿违,让我们一起关注课文,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圈出描写弟子们在摘麦穗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7)你关注了哪些词?四人小组交流,告诉大家你画的词语,并谈谈从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他们态度认真?)(8)句式训练:请你用上“虽然但是”说说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原因。3.品读第三句话。面对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的弟子们,苏格拉底送上了他的忠言。课件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1)这回,苏格拉底又会以怎样的语气对他的弟子们说呢?(2)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麦

4、地里,仅仅是为了让弟子们去摘那个最大的麦穗吗?你觉得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3)如果说,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这样理解。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里肯定会有最好的_,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就是你们刚刚_的。” (4)同学们,如果给你走进麦地,你们会两手空空吗?(不会),对啊,因为你们懂得了这个道理,我想,如果再给弟子们重新走回麦地,他们肯定也不会再两手空空。因为他们和你们一样,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一个人生道理(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个别读。板书:悟出道理。四、.领悟真理。课件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

5、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1)麦穗这个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麦穗就是机会,麦地就是人生)引号在这里表示特殊含义。(2)这段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比喻)(3)这些短语背后的含义你了解吗?“饱满的麦穗”指的是什么?好的机会“眼前的一穗”指的是什么?眼前的机会(4)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会碰到两种人,一种人是,另一种人是。为什们有些人会一再错失良机?你能给这样的人一点忠告吗?(5)谁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个别发言。五、课外拓展,升华主题。1.是呀,只有珍惜身边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才能有所收获!2.同学们,让我们牢牢记住苏格拉底的这句话: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3.老师这里有两句和机遇有关的名言要送给大家,齐诵。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