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讲义[完整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623193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讲义[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建筑史讲义[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建筑史讲义[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建筑史讲义[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建筑史讲义[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讲义[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讲义[完整版].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史讲义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章 前言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老子第十一章(该书成于公元前500多年的战国初期)有:埏(Shan)埴(zh)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的“二、建筑的构成”一节中说:“建筑是由希腊人称作塔克西斯的

2、法式,称作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装饰,和称作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高履泰译建筑十书10-11页) (该书大约写于公元前27至前23年间。)在西方人的语汇中,没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义。直到现代建筑开始之后,有机建筑的创始人、“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想家”(赖特引言)在谈到过这个观念和中国老子的关系时说:“正是老子,在耶苏之前五百年,首先声称房屋的实在不是四片墙和屋顶,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是古典的所有关于房屋的观念的颠倒。只要你接受这样的概念,古典主义

3、建筑就必然被否定。”(赖特40页)赖特1941年提出:“内部空间是建筑的主体,房间本身应显露出来,否则建筑物就缺乏现代感”(赖特40页)赖特说“原先我曾自诩自己有先见之明,认为自己满脑子装有人类需要的伟大预见”。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由此可见,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观有着根本地不同。研究或说明这些空间的形成及不同时期的发展,就是中国建筑历史。二、建筑的发展及其发展的原动力:建筑是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所必需的空间,因此,建筑与人类的这两种生活相关联;两种生活中,精神生活依附于物质生活,生产是物质生活的基础,所以,生产是建筑发展的原动力, 而生产中的生产力是建筑发展

4、的决定性因素。根据一般公式: 生产力劳动力(体力和脑力)劳动工具(包括科学技术) 有什麽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麽样的建筑;这种相适应的特点,贯穿于整个建筑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这就是本课的研究对象与目的。三、中国建筑历史的分期:与通史的分期相同:古代史:公元前 270 万年公元 1840 年。 .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近代史:1840年1949年现代史:1949年至今附:中国古代通史时序:原始社会:古猿从思维与制作工具开始,成为人类旧石器时代: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万年;早期: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0万年;1999年在云南元谋竹棚地区发现 500 万年前的古猿人头骨化石;史称:猿人

5、(直立人),打制石器,分节语言,穴居野处,会用火管火,不分辈的乱婚制,早夭,三分之一的人死于1415岁。中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30万年; 史称:古人(早期智人),活动地域广,脑量增加, 石器已有刃和尖,已会取火(燧人氏时代),洞居,从事采集与狩猎,血缘家族,有葬。晚期,公元前4万年公元前1万年; 史称:新人(晚期智人),即北京人时代,已形成氏族,从事采集、狩猎与捕渔业,发明了弓箭(伏羲时代,传说中后羿射日的故事),衣兽皮,带饰品,母系氏族社会,族外婚,穴居野处,上居室,下墓室,已有了灵魂。新石器时代,公元前 1 万年4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 70005000年前; 1922年于河南渑池仰

6、韶村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中有彩陶,又称“彩陶文化”;为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 (神农氏时代)。龙山文化时期: 4000年前;1928 年于山东章邱龙山镇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中有薄如蛋壳的黑陶,红铜、铜镜、石制的农业工具;已会打井、琢制玉器、制弓箭,已有占卜;生产发展,有了商品交换;父系氏族社会,对偶家庭,小房子,夫妻合葬,有殉葬品,财产私有; 发生部落战争(黄帝炎帝, 黄炎蚩尤, 舜共工之战), 兴筑城防设施。尧舜禹揖让,军事民主时期;原始社会趋于崩溃。奴隶社会: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476 年,先后约 1600 年。夏:公元前2033公元前1562年商:公元前 1562

7、年公元前1066年周: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亡,东周始历王苛政,被国人驱逐,推共国伯,名“和”者代执政,纪共和元年,时为公元前 841年,中国纪元以此为始,至今未断。春秋: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76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先后2315年封建社会前期:公元前475年公元580年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56年周亡,公元前221年战国结束 秦:公元前 221 年公元前 207 年 秦始皇千古一帝,统一七国汉:公元前 206 年公元 220 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 220589 年 封建社会中期: 公元 581 年公元 1279

8、 年隋:公元 581 年公元 618 年 唐:公元 618年公元 907 年 五代十国:公元 907年-公元 960 年五代:后梁 907 923后唐 923 936后晋 936 947后汉 947 950后周 951 960十国:前蜀 891 925 吴 892 937吴越 893 978 闽 893 945楚 896 951 南汉 905 971后蜀 925 963 南平907 963南唐 937 975 北汉 951 979五代:唐代灭亡后在北部先后占据中原的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其中后唐都洛阳,余均都开封;同时在南部及陕西地区先后出现十国: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宋,979年消

9、灭北汉,才结束大分裂的局面。宋、辽、金: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北宋( 9601127)与辽( 9601125)相对峙,南宋(11271279)与金(11151234)相对峙。封建社会后期: 公元 1279 年公元 1840 年 元:公元 1279 年公元 1368 年 明:公元 1368 年公元 1644 年 清:公元 1644 年公元 1840 年 四、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主要是指中国汉族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建筑造形:由屋顶、墙柱、台基三部分组成。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一段喻皓木经中的文字:“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中国建筑的间: 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以“

10、间”为基本单元, 不同的间组成一栋建筑,直到一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 还可增加“又次间”、“又梢间”,而成为九间、十一间殿宇。用材:木为主,土、竹、砖、石为补充结构:抬梁式、穿逗式、井干式、砖石拱【抬梁式】:春秋时完成,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 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穿逗式木构建筑】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汉时已成熟,南方各省多用;也有在中部屋架改为抬梁式,以扩大空间。

11、【井干式木构建筑】汉代以前多用,商墓中用,如今很少。【砖石拱】建筑中多为砖拱、无梁殿;石拱用于城门、桥梁与墓室。屋顶形式:抚殿、歇山、悬山、重檐、赞尖、单坡、双坡、平顶、硬山、风火山墙、囤顶、穹顶等等。(教科书175页图7-3)布局:.建筑以中轴组织群体,规则、有序、主次分明。.园林则自然而无拘束,有构图重心而无程式布局。中国古典木构建筑的优缺点:. 取材方便,加工容易; . 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 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 . 抗震性能好; .不耐火, 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五、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从原始社

12、会独立发展起来并逐步完善的, 木构为主,砖、石、竹、土建筑为补充;结构体系完善,构造规范而严密,类型丰富地建筑空间,以满足社会生活的各种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发展创新: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不断发展、提高,对建筑不断地提出新要求,建筑才得以不断完善;在近代与现代仍有极大的生命力:三、五十年代的建筑复古活动就是证明;现代的旅游建筑、乡土建筑、仿古建筑以及成功的创新之中,都证明了其生命力;东方建筑体系的始祖:在世界四大建筑体系中 (另三种是西方建筑、印度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体系),中国建筑体系除适用于本土,还影响到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蒙古等地,有1100多KM2,人口占世界的 1/3,是影响力最大

13、的建筑体系;独特的建筑风格:对木构的应用、加工、防护都有悠久而深入的研究,如:台基、出檐、古漆等的应用,至使造型奇特,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独树一帜;独特的建筑设计理论:早在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一书中就论述了城市规划建与筑设计的原理;宋朝的营造法式;元朝的梓人遗制;明代的鲁班经、园冶;清工部工程做法;以及流传至今的民间口诀;也可以从古典建筑和古典建筑群的合谐与严谨的构图中看出, 有一个体系完整、又富于哲理的创作理论指导着。对这些不露面不成书的古文化遗产,已有前人发掘并整理了一些,以后的工作,还有待在座的诸位去进行。建筑是空间艺术、空间原理;老子:“当其无,有室之用”。为人而用的工程;计成著园冶相地宅旁地

14、中:“固作千年事,宁知百岁人;足矣乐闲,悠然护宅”。模数,标准化,坐标定位,装配化快速施工;【古典模数观】考工记载:“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上度以寻,野上度以步,涂上度以轨”。以后的“材”与“斗口”。【标准化】一榀屋架,金柱、檐柱,铺作、斗拱。【坐标化】内院,正房,明间、前檐柱。【装配化】指出与木构件可同时施工,台基上诸多木柱、铺作、屋架可同时、顺序组装。六、怎样学好中国建筑历史:建筑与民族文化及建筑师与规划师的责任:建筑是民族文化之一,反映着当时当地的民族风俗,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和精神境界;是历史的镜子,时代的结晶体;更应懂得,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规划师与建筑师的责任是发展并创造

15、本民族的建筑文化,以丰富世界文化;维护并保存好古典建筑遗存与遗物。这就要求建筑师与规划师有足够的历史知识与建筑知识。建筑历史知识的精深与否,反映着民族的强弱与自尊。上个世纪中期的中国不单是国力衰微、民族危难,国土任列强瓜分;就是对本民族文化史的研究也无一席之地。建筑史是造型艺术史,是技术科学史,空间科学史;科学的史学原则是史实第一,史论从之;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掌握史实,就是史学的基本功;历史中的建筑形象随着时代而不断的变化,为提高对各时代建筑形象的识别能力,要用大量图象来补充实地考察之不足。认真听课,作好笔记;完成课堂和课外作业、认真地预习、复习、考试(熟练、检查),以更好地掌握、巩固和加深所学。第二章 原始社会的建筑(旧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一、建筑的产生:大约在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人为的生活空间。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地理环境差异较大, 南方为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