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谁编辑-打印-原体.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622054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是谁编辑-打印-原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是谁编辑-打印-原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是谁编辑-打印-原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是谁编辑-打印-原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是谁编辑-打印-原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是谁编辑-打印-原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是谁编辑-打印-原体.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是谁美赫舍尔著隗仁莲译陈维正校人是誰美赫舍爾著愧仁蓮譯陳維正校- 2 編者的話 現當代西方學術思想的主要特征之壹,是註重人的主體性研究.這種以人為中心的研究,意在尋求到人類和人類文化所依據的先在的根,由此而重識、重鑄人與世界、人與社會的關系. 對人的研究是從兩方面入手的:壹是對人的宏觀研究,即著眼於整個人類社會及其各個側面,如經濟、政治、文化、歷史、宗教等的研究;壹是對人的微觀研究,即立足於人的主體性,致力於探求人的深奧莫測的精神世界和千變萬化的行為表現.為了幫助國內學術界及廣大讀者了解現當代西方學術研究的主潮,以便縱觀全局,我們選編翻譯了現當代西方著名學者對人進行微觀研究的壹批有代表性的著

2、作,作為叢書出版. 這些著作從各個領域的不同角度對人的本質、人格、本能、潛能、情感、價值、需要、信仰等進行了較深刻的剖析,力圖揭示現代人在現代社會中的精神狀態,並預測這種精神狀態在未來的演變.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壹方面,對人的主體性研究已成為許多學科的交匯點,由此形成了哲學人類學、深層心理學、社會生物學、人類行為學等競相爭艷的紛繁格局;另壹方面,這些著作在壹定程度上較客觀地揭示了西方社會所面臨的- 3 深刻的精神危機. 當然,由於作者固有的資產階級的局限性,這些著作中存在著壹些唯心主義的觀點和偏見,也不可能提供解決問題的答案.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時加以分析、鑒別,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對這些著

3、作進行科學的、實事求是的研究,吸收其中對我們有益的成分,為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 現代社會與人名著譯叢編委會年月- 4 中譯者序 赫舍爾(。 華沙。 紐約)是頗有影響的美籍猶太教哲學家和神學家.人是誰這本小冊子是他對人的生存及地位的問題的回答.人的問題不僅是壹個哲學問題,而且是壹個神學問題.這有點不可思議.因為按定義,神學就是關於神的存在及其屬性的學問.但神學也包含神與世界、神與人的關系問題,因而很自然,人的問題便成為神學中壹個迫切的問題. 人的問題頗受神學家的青睞;人在神的眼中,絕非無關緊要. 這在西方猶太基督教傳統文化中本不足為奇.但我們卻受到壹種偽謬的教誨,似乎神學忽視

4、並抹殺人的問題,似乎宗教使人輕賤自我. 有壹種流行的說法:自文藝復興起,先進思想家們以人性對抗神性,以人權對抗神權,以人道對抗神道,以人本對抗神本,以人學對抗神學,人的尊嚴才得以恢復. 不少哲學史與世界史年復壹年地向求知的頭腦進行這樣的宣教. 但是,恰恰是對神性的崇奉,強化了人性的重要;恰恰是神權,限制並阻遏了王權;恰恰是神道,推進了人道精神的宏布;恰恰是神本,提高了人的地位. 說“人本乎神” ,比說“人本乎自然”,使人更多地具有神性,使人有別於自然萬物;人權壹開始就是特權的對立物特權是壹部分人享有高於其他人的權利,而人權則意味著人人享有平等的普遍權利.因此,人道、人性、人權、人本、人學並不與

5、神道、神性、神權、神本、神學相對立. 這就是為什麽恰恰在信奉基督教的西方而不是在別的“註重人倫”的文化中更多地湧現過諸如“人是什麽”、“人是誰”壹類同名的人學著作.- 5 赫舍爾於年生於波蘭華沙,從小接受的是傳統的猶太教教育.年獲柏林大學博士學位.年,在德國猶太神學院教學,年被納粹驅逐出國,到華沙猶太神學院任教.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先移居到英國,而後又移居美國.年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希伯來協和神學院教學. 從年到年逝世,壹直擔任紐約猶太神學院猶太倫理與神秘主義教授. 他的早期著作主要討論古代中世紀秘教問題. 奧斯維辛集中營結束以後,他把註意力放到人與上帝關系上. 他試圖使世紀的人從內心激發

6、猶太教中包含的深厚的獻身精神和對上帝自發的順從. 他也強調社會行為是虔誠信徒的倫理關切的表現.本世紀年代和年代,作為壹個活動家,他與馬丁. 路德. 金壹道參加了民權運動,走在抗議與示威隊伍的前列,為爭取美國黑人的平等權利、停止武裝幹涉越南而鬥爭,並參加了“非暴力社會變革研究所”。 雖然他很晚才到達英語國家,但他的寫作具有生動感人的英語散文風格. 其哲學的主要特點是介紹猶太教中警世性的與神秘的內容,試圖以古代中世紀猶太教傳統為基礎創建現代宗教哲學. 他把存在主義的分析同希伯來傳統結合在壹起.赫舍爾的主要著作有:地球是上帝的()、人不孤獨()、空間、時間與實在()、人尋找上帝:祈禱與象征主義研究(

7、)、上帝尋找人()(這幾部著作是存在主義與猶太教哈西德派的混合)。此外,還有宗教哲學()、安息日:它的意義與現代人()、猶太教哲學()、論先知()等.人是誰(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其中的某些章節系根據以前的著作改編而成. 在美國,面對著“上帝已死”的爭論,神學家不得不考慮:在我們這個時代,是否仍有可能存在著可信的上帝概念? 傳統的神學從自然出發來證明上帝的存在,而當今神學更註重從人出- 6 發來證明上帝的存在. 或者說,傳統神學要證明上帝的存在,而今天的神學則立足於證明人的存在. 人的問題成了壹個疑難.“人在何處”是當今最大的困惑. 赫舍爾是個倫理學家與神秘主義教授. 了解這點,有助於我們進壹

8、步理解他的著作. 首先,倫理學這壹概念對我們既熟悉又陌生. 人們往往把倫理學與道德教育看成壹回事. 其實,倫理學是對道德的哲學思考,因而可以稱為關於道德的哲學.它並不告訴人們什麽是善,什麽是惡,它並不研究善惡的標準,而是研究根據什麽來確定善惡的標準,因而它是關於標準的標準. 它帶有很強的形而上學色彩,帶有更多的思辨因素. 對於很少閱讀西方倫理學的人們來說,赫舍爾的著作自然十分費解. 神學是關於神及其與人的關系的學問,倫理學是關於人的行為、人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問,而神學倫理學則是關於人同上帝的關系的學問. 赫舍爾的倫理學關系到人對上帝所負有的義務. 其次,赫舍爾是個神秘主義者. 神秘主義的特點是

9、神秘性,往往帶有極大跳躍性和突發性,不註重邏輯的連貫性和概念清晰度,而註重內心的直接感受和即興式聯想.因此,當我們循著本書的線索,尋根窮底,試圖搞清作者的思路與結論時,往往面臨山窮水盡.赫舍爾深受猶太神秘主義的影響. 猶太神秘主義強調內心的神秘體驗,主張在祈禱中完全消滅自我,靈魂向神光飛升;在禮拜中強調謙卑、感恩、喜樂.世紀猶太教哲學受存在主義浸潤,與理性主義分離,強調經驗中的啟示. 著名猶太教存在主義者馬丁. 布伯特別宣傳神秘主義哈西德派所強調的與神交通. 赫舍爾也毫不遜色. 哈西德派是世紀在波蘭猶太人中興起的神秘主義派別,主張通過狂熱祈禱達到與神結合,反對理性主義. 這壹派直到本世紀仍在波

10、蘭、美國有極大勢力. 生長於華沙的赫舍爾正是在這種氣氛中奠定其日後神學思想的.他的寫作往往不用傳統形式邏輯三段式,他的思想是直覺的、- 7 不連續的,他的語句是各自獨立的,很少使用諸如“因為”、“所以”、“不但”、“而且”、“然而”、“首先”、“其次”、“反之”等壹類副詞.作者說,此書畢竟“可以作為我們從事已久的較全面的研究的壹個緒論”。 我們可能難以在這個“緒論”中將赫舍爾的全部思路理出個頭緒. 與本書的厚度相比,本書的目錄比較詳備. 讀者或許可以從目錄中看出作者思想的端倪. 這裏我們只想對“人是誰”這個問題的提出略作分析. 長久以來,倫理學所探究的問題是“我應當做什麽?”其實,這個問題本身

11、是很成問題的,因為沒有任何倫理的規則可以代替你決定在具體境況中應當這樣做或那樣做. 這樣的倫理學是無用的. 與其提出諸如“我應當做什麽”這類沒有答案的問題,不如提出“我是什麽”亦即“人是什麽”的問題.“人是什麽”即人對人的本質的認識,同“某物是什麽”這類認識論問題不同.“某物是什麽”以及我們關於某個事物的定義,並不影響該物. 對“馬是什麽”這個問題的任何解答都不影響馬的行為. 但“人是什麽”這個問題則不同,它深刻地影響到人自身,影響到人的行為.“自我認識是我們存在的壹部分.”因而與其說這是壹個認識論問題,不如說是壹個倫理問題、價值問題. 例如如果從動物出發來定義人,認為人對人是豺狼,人的本質就

12、是彼此進行無休止的鬥爭,或者說人沒有與動物不同的共同本質,人不具有神性而只具有獸性,那麽,人就會極端卑鄙,以最惡劣的手段懲治異己,人就會變得殘酷無情,爾虞我詐. 又如,如果從機器出發來解釋人,規定“人是機器”,那麽,人就會成為馴服的工具,不肯用頭腦去思想.因此,提出“人是什麽”比提出“人應當做什麽”更有意義,更有助於解決倫理道德價值問題. 赫舍爾認為,提出“我應該做什麽”這個傳統的倫理學問題,是把“我做什麽”()同“我是什麽”()割裂開來了,似乎倫理學問題(做什麽)是附加在人的實存(人是誰)之上的另- 8壹個問題. 但是倫理學問題說到底是個“自我”的問題,而不是行動的問題. 道德的問題歸根到底

13、不是“我該做什麽”而是“我的生命”如何度過.人不僅要為他做什麽負責,更要對他是什麽負責.這個問題之所以重要,並不是由於社會的需要,而是如果沒有它,則不能理解“我是人”中的“人”指什麽.但是,如上所說,人不同於物,因而提出“人是什麽”仍然是以事物的眼光來看待人,對“人是什麽”這個問題的更恰當表述應當是“人是誰”。 人是誰?對這個問題的第壹個答案是:人是探究關於他自己的問題的存在. 正是由於提出這個問題,人才發現自己是人. 人提出的問題揭示了人的狀況.“人是誰?”這個問題不僅僅指人類的本性,而且指的是人類個體的處境,指的是“人的存在”中的“人”。因而我們討論的,不僅是人的存在,而且是:什麽是做人.

14、“人是誰” 指的是做人意味著什麽,根據什麽來證明人類有資格做人. 這個問題在我們時代異常重要,以至全部的困惑和災難都源於對這個問題未能作出合理解決. 赫舍爾說:“我們從來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因我們對人的無知而感到吃驚和好奇,感到愕然和難堪,我們知道人制造什麽,但我們不知道人是什麽,或者可以期望他是什麽. 我們的全部文明建立在對人的誤解上,這難道不可思議嗎?人的悲劇是由於他是壹個忘記了人是誰這個問題的存在,這難道不可思議嗎?忽視了對他自身作出鑒定,忽視了什麽是人的真實的存在,使人采取了虛偽的身分,假裝就是他所不能成為的,或者不承認他的存在的根基中的事物;對人的無知不是因為缺乏知識,而是因為錯誤的知識.”人的理智的力量是巨大的,近代科學技術的巨大進展證明了這壹點. 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人可以借助於科學儀器認識宏觀宇宙和微- 9觀粒子,但獨獨不能認識自己,這是人的可悲. 人的可悲不在於他缺乏知識,人的悲劇不是認識論上的缺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