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ppt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70313142 上传时间:2024-08-0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课标版课标版 历史历史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教材研读教材研读题组一古代中国的商业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2.隋唐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两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3.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4.宋朝以前,政府对市管理比较严格,市场交易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

2、间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5.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是著名的商业中心。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6.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7.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8.明清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3、”统一经营对外贸易。9.由于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从秦至清商人的地位均呈下降趋势。()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题组二资本主义萌芽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私营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其特点是规模较小,仅局限于商品经济较发达的一些地区,并且发展非常缓慢。2.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3.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它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4.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5.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6.“海禁”政策就是“闭关锁国”政策。()7.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题组一古代中国的商业1.据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描述:康熙年间鲁西南曹县,木棉之利“几与九谷平分轻重”,乾隆间,鲁

5、北沾化县“通县所赖惟小麦、棉花二种”。材料反映了当时山东()A.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了农业的发展B.对外贸易发达,棉花出口增加迅猛C.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作物广泛种植D.棉布开始成为民众普遍使用的衣料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答案C本题考查了学生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生产技术的提高,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棉花出口的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木棉之利几与九谷平分轻重”可知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根据材料信息“通县所赖惟小麦、棉花二种”可知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故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棉花的种植和销售情况,并没有反映棉布的用途,故D项错误。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2.宋会要辑稿职官载:“绍兴

6、十四年(1144年)九月提举福建路市舶楼璹言欲乞依广南市舶司体例每年于遣发船舶之际,宴设诸国蕃商,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从之。”这段材料说明()A.南宋政府对外贸易不计经济效益B.南宋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C.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南宋政府重视蕃商来华贸易答案D宴请蕃商,并不能说明对外贸易不计成本,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欲乞依广南市舶司体例”可以看出,当时沿用以前的体例,并没有加强管理,故B项错误;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在清代,故C项错误;宴请蕃商,本身就说明了政府对蕃商的重视,故D项正确。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3.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日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

7、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材料说明先秦时期()A.按时段分类交易B.已经出现了夜市C.交易场所已趋固定D.市场初显专业化答案A材料中“日昃(太阳偏西)而市”“朝市”“夕市”“百族为主”“商贾为主”“贩夫贩妇为主”说明是按照时段分类交易,故A项正确;夜市在材料中没有显示,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交易场所,故C项错误;市场专业化是指交易物品的专门化,材料中没有显示这一点,故D项错误。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4.西汉初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促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是()A.“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B.“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C.“敢私铸铁器煮盐

8、者,金大左趾,没入其器物”D.“国家置市易司,笼制百货”答案B“贾人不得衣丝乘车”是有意压低商人社会地位,不利于商业发展,属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表明商业发展有了统一的市场,有利于商品流通,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金大左趾,没入其器物”说明盐铁官营,属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置市易司,笼制百货”说明国家对商业严格控制,不利于商业自由发展,属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题组二资本主义萌芽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5.1601年,江苏巡抚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

9、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之,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答案B根据材料信息“染坊罢而染工散”“机房罢而织工散”可知丝织业发达,存在着雇佣关系,结合时间“1601年”,得出材料反映了当时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C、D三项错误。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6.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

10、啸集亡命”。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海禁”政策的实施B.社会矛盾尖锐C.倭寇为患D.土地兼并严重答案A“海滨民众,生理无路”“穷民往往入海从盗”说明与“海禁”政策有直接关联,故A项正确;社会矛盾尖锐不是材料反映现象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倭寇为患”是材料反映现象的结果,故C项错误;土地兼并严重不是材料反映现象的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7.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陈伯献奏说:“近许官府抽分(注:征收进口税),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据此可知()A.陈伯献反对海禁政策B.明政府加强海禁力度C.明代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D.明政府曾经

11、放松海禁答案D通过材料中“奸民纵横海上”可知并不是反对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明政府“近许官府抽分”和“公为贸易”表明海禁有所放松,故B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侵略,故C项错误。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8.“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B.“生民在勤,所宝惟谷”C.“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D.“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答案C材料信息的大意是:商业借助农业而存在,农产品依赖商业而流通,二者互相辅助依存,而不是互相毁伤各地之间互通有无,不论官吏、百姓、

12、农夫、商人,都各自安居乐业,这才是最好的社会。这体现了农商并重思想。A、B、D三项均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C项体现了对商业的重视。选C项。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变化及特点1.商业发展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重难突破重难突破重难点一古代中国的商业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

13、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5)商人地位的变化:由最初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2.商业发展特点(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2)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历程艰难曲折。(3)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5)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命题视角高考对古代商业发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不同时期商业发

14、展的表现、原因及影响上。(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关系,认识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思想、文学、艺术、社会观念的影响。(3)从唐宋城市布局变化,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看商业发展对城市繁荣的推动。(4)考查农业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古代城市的发展规律(1)从城市功能上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来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城镇。(4)从城市分

15、布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典例1(2014课标,26,4分)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命题立意本题以北宋中期有关交子使用情况的史料作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历史现象、证明历史观点的能力。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解题关键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以便贸易”,并准确把握宋代交子的作用。解析

16、材料中“券”“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表明交子是一种兑换券,在“富者”不能兑付时可作为诉讼依据,体现出其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故A项符合题意。“蜀民”造交子是为了方便贸易而非解决民间的商业纠纷,B项错误;材料只提到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后因不能兑付而官司缠身,不能说明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C项错误;材料缺乏对当时不同地区经济状况的比较,故不能得出D项的结论。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私为券”“争讼数起”的含义。答案A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1-1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形成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大商帮。谢肇淛五杂俎卷四称:“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指的是()A.徽商B.闽商C.

17、晋商D.鲁商答案C解析根据“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形成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大商帮”,可知本题考查商帮,联系教材可知“新安”指的是徽商,“山右”指的是晋商,故C项正确。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1-2“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该地()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交通便利C.小麦种植业较发达D.商业繁荣答案D解析该县需要的米要从其他地方买进,粮食收获的季节商人就会载米前来,“舳舻相衔”,可见该地商业繁荣,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该地的交通状况,故B项错误;根据

18、材料无法推测当地小麦种植业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一、“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评价1.原因(1)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2)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以及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3)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清朝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汉人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重难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2.评价(1)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巩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

19、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2)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也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的心理。命题视角封建王朝的经济政策是影响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考中对此考查较多。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1)从正反两个方面考查重农抑商、海禁、闭关政策的影响,特别是与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相联系,考查重农抑商、海禁、闭关政策的消极影响。(2)以新材料、新情境切入,考查对重农抑商、海禁、闭关概念的理解。(3)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的

20、具体表现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2.资金因素: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典例2(2014江苏单科,4,3分)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

21、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命题立意本题利用明代海禁政策执行情况作为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时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解题关键真正读懂材料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并迁移明朝海禁政策的具体规定进行分析。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隆庆初年,有大臣建议“开市舶”通商,通商不得去日本,同时也不允许交易硝黄、

22、铜、铁违禁之物,该建议获得政府允许。这说明当时官府有条件地开放了“海禁”,故选B项。A项中的“废止”表述不当且与史实不符;巡抚并没有也不可能掌握对外贸易的决策权,排除C项;建议开放“海禁”并不意味着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故D项错误。答案B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2-1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C.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D.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答案C解析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中名门望族对工商业的态度表明纲常礼教有所松动,故B项错误;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允许选择工商业来经营家业,商业成为“民家常业”,这表明古代中国传统的轻视商业、贬低商人的观念发生改变,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耕经济的衰退,故D项错误。教材研读重难突破栏目索引2-2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收获谷物)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段话反映的经济思想是()A.重农抑商B.重商抑农C.以农为本D.农商并重答案D解析由“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可知,张居正认为农商应并重,故D项正确;A、B、C三项皆不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