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范文班主任手记班级管理的无为与民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621755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范文班主任手记班级管理的无为与民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班主任手记班级管理的无为与民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班主任手记班级管理的无为与民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班主任手记班级管理的无为与民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班主任手记班级管理的无为与民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范文班主任手记班级管理的无为与民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范文班主任手记班级管理的无为与民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主任手记班级治理的无为与民主 当前,相当多的空洞、单调的说教(包括学校与家庭)与青青年不断增长的自主认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屡见不鲜。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连学者群的著作治理新论无为治理学,书中提出了“无为治理”这个概念,构成了一门崭新的治理学科。我读后颇受启发,下面就结合本人的班主任工作谈一些体会。老子指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两者同出而异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阐述的“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无”是潜在的“有”,“有”是显现的“无”。无和有是事物两种存在表现方式。无、有合二而一,融为一体,

2、相伴相随。如,无更多的限制,则有更多的自主同出而异名。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有许多“无中生有”的生动写照。如白居易诗中所写“别有幽愁仇恨生,如今无声胜有声”。鲁迅诗“万家墨面没篙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与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不仅能够生有,甚至是无胜于有了。 老子指明万事万物发生开展的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不为,也不是消极无为。“无为”的正意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无为,即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治理”的真理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其开悟。“无为”教育的目的,正

3、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一“无为”教育艺术的特征 1. 教育意图的隐蔽性:“把本人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要素之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集中概括了“无为”教育的首要特征。 教育手段的间接性: 常用的直截了当的教育手段,如:讲课、报告、参观、访咨询、表扬、批判、奖励、惩处、谈话而不运用某些直截了当的详细手段,教育者的有些行为,在有意或无意中触动了受教育者的心灵,促使其觉悟。这种间接手段,有时更有力量。. 教育者身教的示范性: 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的示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老师无小节。选择了

4、这种职业,就应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老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妨碍深远。素养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学,自然,老师的示范作用主要应该表达在教学上。老师示范,不仅要表达在学科的知识构造中,而且要表达出思维质量和哲学高度。应既是学科课,又是哲学课,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启迪智慧。平常常说的功夫在课外确实是这个道理。弦外之音最动听,感受的是乐曲的美和心灵的美。 4. 受教育者亲身经历的体验性应该说,没有亲身的体验,就不会有觉悟。“无为”教育是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我行!” 二 “无为”教育艺术常法 .垂范:教育者的示范是无言的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确实是垂范的作

5、用。青青年擅长模拟,教育者的行为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宏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妨碍。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202年1月7日的早自修时间,我班学生正在走廊上拖地,许校长走过并从地上捡起了一张餐巾纸。事实上这张纸该由扫地的学生来清扫,只是她还在扫教室,而拖地的学生就熟视无睹了。我当时发觉那位拖地的学生非常惊讶而且红了脸。我想她确信在校长的不经意的举动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假如换作一顿批判,那或许就没有如此的效果了。月12日上午上课前,我看到讲台前有一张餐巾纸,正预备捡,那位拖地的学生非常自觉地说:“王老师,我来吧。” 有一次,()班一个我曾经

6、教过的学生对我说:“你们班的学生说你骑自行车都那么认真。”我自认为我对工作的态度是非常认确实,而从学生的话语里也能够看出他们已经感遭到这一点,我想这会对他们大有助益的。认确实态度表达在老师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它比不管多少次的空洞说教都有效。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将来的人才,学生在高压下会服从纪律,可一旦压力解除就难有保证,只有触动心灵的体悟才有永久的效力,因此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而动不动就用空洞的说教乃至以纪律来压制学生。所谓“无为”的治理确实是有所必为而有所不为。 .鼓励: 教育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委婉地、寓意深长地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制造性,开发潜能。鼓励源于尊重

7、,源于信任。出人预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对象的心灵震撼。 3.迂回: 对教育对象的咨询题,不采取就事论事的直截了当说教,而是通过心理暗示启发联想等手段,使其认识事物的规律、领悟生活的真理。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直道而走弯道,这往往是获得成功的策略。上学期期末时我曾经留下班里成绩最好的四个学生做值日,她们咨询我缘故,我就告诉她们值日能让她们考上重点大学,她们笑而不答,我又接着说:“班里都叫你们四大才女呢。才女不考重点,谁考?” 4.空白摒弃包办代替,给教育对象留有制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其主动性。为了获得教育的实效,往往需要等待。“耐心是伟大的老师”。 5.宽容 对教育对象错误、过失产生的缘故,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省。“出奇制胜”的兵法运用在教育领域是教育方法的极致。教育者的宽容使教育对象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我们经常说起班级治理的民主咨询题,民主治理说得简单一些确实是班主任不独断,不强迫学生,而是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尽量地参与班级治理,无为的治理方式的根本点也就在此,它非常好地表达了民主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