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对策.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62128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复习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复习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复习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复习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对策.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举考试悲喜诗 -2006年06月14日 10:14 自隋一代开科取士以后,科举考试成了读书人踏入仕途的唯一通路,因为事关荣华富贵,无不梦寐以求金榜题名。然称心如愿的毕竟极少数,也因此有大悲大喜,往往表现了在字里行间。 旧有夸世间得意事,把金榜题名时与洞房花烛夜并列为特大喜事。人逢喜事精神爽,金榜题名者如沐春风,飘飘然得意之至,代表作要数唐孟郊的登科后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制,新科进士要举行多种显示其荣耀的庆贺活动,其中一项,是游览京都长安著名花苑。诗人陶醉在美好前途中,过去的穷困潦倒也不值一提了。 唐朝诗人王建中举后同样的心花怒放,挥毫疾书

2、: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二十七岁考取了进士,是十七名新科进士中最年轻的一个,参加了长安“雁塔题名”后,兴奋得夜难成寝,书写了登第诗,自豪之情洋溢: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又有及第诗,写的也是题名金榜后的喜悦与意气洋洋: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唐袁皓及第后作,自比蓬莱岛上神仙,又如展翅高空九万里的大鹏,自夸月宫折桂易哉勿难: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惊。 宋代的梁灏屡试不第,但他并不气馁,苦读如新,有道是天道酬勤,终于

3、在耄耋之年的八十二岁时中了进士,钦点头名状元,兴奋之余写道: 白首穷尽,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这位高龄状元真是老当益壮,自称较之传授尚书的伏生还年轻八岁,比辅助周文王的开国功臣姜子牙只大了二岁!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逃不出名落孙山的命运,失望与痛苦可想而知。唐时众多考生落榜后不回家,留在京都长安,既为下一次考试作准备,又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如常建的落第长安: 家园好在尚留秦,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这首七律的大意谓:榜上无名感到羞,回乡恐怕黄莺花草也会嘲笑,所以家园虽好还是留在长安再一年。 豆卢复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诗,也是自感羞愧,只是换了一个无颜面对的

4、对象,意谓借住长安沉浸在忧愁中忘了春天到来,听到莺歌才知柳条发了新芽,年复一年落第后东回家乡,实在不好意思向长安客栈的店主告别: 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因考场失意而悲泣者大有人在,更有屡试不第年年伤心落泪的,请看钱起长安落第: 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 还有为落榜写下绝命词一死了之的,据清代笔记冷庐杂识载,咸丰年间江南乡试,一个浙江山阴(今绍兴)的胡姓考生,在考卷上题写云: 黄土丛深白骨眠,凄凉情事渺秋烟。何须更作登科记,修到鸳鸯便是仙。 未待放榜,这个考生已发疯致死,原因是一次又一次榜

5、上无名绝望到顶。无怪乎古人将科场落第列为人间四大失意事之一: 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 (来源:香港大公报 文:陆茂清)中 考 复 习 对 策陕西省2010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的变化及复习建议2009年12月15日,陕西省出台了2010年中考工作方案,2010年全省统一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时间与去年相比推迟近一个星期,为6月26日至27日。考试科目仍为7科5卷。各科目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未变。语文为一卷制,其他科目为两卷制,英语听力考试成绩计入英语学科的总分。继续实施体育与健康考试,继续开展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加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向薄弱初中分配比例

6、应达到20%以上。2010年初中历史中考在整体把握上要与去年持平,考试的性质、范围、命题原则、能力要求、试卷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故而在复习时多去研究2009年的正、副题,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中考。一、2010年初中历史学业考试说明的一些变化1.考点表现形式方面以板块和专题的方式呈现2.考试内容要点方面删减了“以科举制度废除和京师大学堂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主要史实。”“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的主要成就。”“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知道凡尔登战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

7、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等6个考点。增加了“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这一内容。3.题型方面(1)选择题出现材料型选择题(单选、否定、组合、材料型、2道主题式)例如: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变化最早应出现在A.戊戌变法后B.洋务运动后C.辛亥革命后D.五四运动后(2)非选择题进一步深化价值立意,增加思辨性、开放性、探究性试题。非选择题的材料来源于课外,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是超本不超标。例如:(2009年陕西省)21(1

8、4分)某校八年级(2)班小华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中,看到一段文字:“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为寻找历史事实依据,印证上述结论,他和同学们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治疗,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屈辱与探索】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

9、之路任重道远。(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2分)(2)材料一所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2分)概括“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2分)【抉择与奋斗】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0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不能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材料而

10、所述,“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1分)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例即可)(2分)【发展与富强】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4)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1分)“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1分)请列举1978-2001年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1分)(一例即可)【收获与拓展】(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

11、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2分)4.在考查能力的方面更加突出,能够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的试题减少。(例如:2009年陕西省)20(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这天,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狱,这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象征意味的形式。由此开始,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发生了。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深感,“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

12、放农民”。随后,他颁布法令,开始了改革。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世界近代史上欧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1分)(3)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请你谈谈对法、俄两国能够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认识。(1分)二、2010年中考历史复习备考策略(一)整体构想:研究说明密切关注考纲(考试说明)的变化,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夯实基础中考题千变万化,唯一不变的是基础知识,历史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要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不但要考察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传统的双基仍然是历史考试的重点,只不过在考察方式上有所创新而已

13、。整合专题历史事件之间互相联系与先后相承的,有其内存联系,纵横串联十分重要,既可以巩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又可以加深对知识全貌和实质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回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此阶段复习中,要求师生将已基本掌握的六本教科书内容前后上下、东西南北贯通起来,构建知识网络,获求规律性的知识。紧抓热点以史为鉴是中考历史命题的一个特点,四年以来的所有试题都与社会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与社会热点结合,可以以小热点的问题呈现,这样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我们可以链接多考点,因而开放性、探究性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了。总结技巧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讲究技巧,另一

14、方面在做题方法,给学生多总结技巧。评价历史人物的方式:(1)什么样的人。(称谓)(2)做了什么事,起了什么作用。(史实)(3)最后取得了哪些伟大功绩。(结论)强化模拟按陕西中考要求进行,包括试卷长度,题型,时间,格式等,强调答题的准确性,规范性等。通过模拟练习,让学生总结考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二)复习、备考时间安排(采用四轮复习法:) 1全面复习:知识深化,打好基础(三月初五月上旬)在这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阅读教材,熟悉考点。即使是开卷考试,主要的参考书还是教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熟悉教材很重要。读教材读什么?我们的做法是要求学生们做到七熟知,即熟目

15、录、熟提示、熟正文、熟小字、熟图片、熟引用资料、熟练习题。 2专题复习:比较对照,辨其导同、“纵横”串联(五月上旬五月底)经过系统、全面地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为了把知识学活,第二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结合课本,比较对照,辨其异同,“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其实,中考都有很重视能力的考查,若不注意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很难适应中考的要求。因此,只有在充实基础,全面掌握历史课本知识,再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才能具有中考应变的能力。在这个复习阶段中,要在全面复习历史教材的前提下,重视重新组合教材,进行知识归类。因此,这就要求师生双边活动,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一方面要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