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617702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课程设计说明书第1章1.1设计任务本设计对象为某公路桥梁,该桥梁的上部结构设计已经完成,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桥墩基础与地基的设计与检算。要求同学按给定的条件完成相关的设计和计算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综合分析设计资料,对三种常用的桥梁基础类型(刚性扩大基础、桩基础和沉井基础)的技术合理性进行比较(限于课时,本次课程设计不考虑造价因素),选择较为合理的基础方案。2对选定的基础方案进行详细设计。3初步决定修筑基础的施工方案。4将以上全部成果整理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施工图。1.2设计资料1.2.1工程概况该桥梁系某I级公路干线上的中桥(单线),线路位于直线平坡地段。该地区地震烈度较低,不

2、考虑地震设防问题。桥梁及桥墩部分的设计已经完成,桥跨由4孔3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组成。 1.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河床标高为78.32,桩顶与河床平齐,一般冲刷线标高为75.94 m,局部冲刷线标高为73.62 m。 地基土为中密砂砾土,地基土比例系数m10 000 kN/m4;地基土极限摩阻力 kPa;地基容许承载力430 kPa,内摩擦角20o,土的密度r = 11. 80 kN/m2(已考虑浮力)1.2.3荷载情况 桥墩为单排双柱式,上部结构为30 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桥面净宽9m20.75 m,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I级,人群荷载标准值为3.0kN/m2。以顺桥向计算,计得至盖

3、梁顶的各作用值见表1。荷载情况P/kNH/KnM/(kNm)结构重力(两跨)2934.80 顺汽车双列双孔1561.23 140.18桥人群双孔133.77 0方汽车双到单孔1161.97 487.33向人群单孔64.41 26.36单孔制动力163.80 风力盖梁 风力4.70 距桩顶力臂 5.8m墩柱 风力4.80 距栏顶力臂 2.5m横汽车双孔双列7562.43 2421.77桥人群单孔134.97 0方汽车双列单孔1163.17 1802.91向人群单孔65.61 0根据表1,经计算求得作用一根桩顶荷载为:双跨结构重力 P1=1467.40kN盖梁自重反力 P2=264.00kN一根墩

4、柱自重 P3=165.32kN系梁自重反力 P4=66.90kN每一延米桩重 q=25.91kN/m(已考虑浮力)两跨双列汽车荷载反力 P5=1184.24kN(考虑横桥向偏心影响,计算桩长用,取大值)两跨人群荷载反力 P6=66.89kN单跨双列汽车荷载反力P7=280.50kN(考虑横桥向偏心影响,计算内力用,取小值)单跨人群荷载反力P8=32.21kN单跨双列汽车荷载弯矩 M1=243.67kN*m单跨人群荷载弯矩M2=13.18kN*m水平制动力H1=81.9kN 风力水平力H2=9.5kN 1.3 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

5、7).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标准铁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J2993赵明华主编,徐学燕副主编基础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李克钏主编,罗书学副主编基础工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5王晓谋主编,基础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第2章 方案设计2.1方案比选 (1)对刚性扩大基础基础在外力(包括基础自重)作用下,基底的地基反力为 ,此时基础的悬出部分a-a断面左端,相当于承受着强度为的均布荷载的悬臂梁,在荷载作用下,a-a断面将产生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当基础圬工具有足够的截面使材料的容许应力大于由地基反力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时,a-a断面不会出现裂缝,这时,基础

6、内不需配置受力钢筋,这种基础称为刚性基础。刚性扩大基础属于浅基础,其埋置深度一般小于5米,对于本工程若采用刚性扩大基础,其须埋于最大冲刷线下不小于1米,刚最小的进置深度为5.7m因此,尽管持力层土层地质良好,考虑浅基础特点故不适合。(2)沉井基础沉井基础适用以下情况1上部荷载较大,而表层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不足,扩大基础开挖工作量大,以及支撑困难,但在一定深度下有好的持力层,采用沉井基础与其它深基础相比较,经济上较为合理时;2在山区河流中,虽然土质较好,但冲刷大或河中有较大卵石不便桩基础施工时;3岩层表面较平坦且覆盖层薄,但河水较深;采用扩大基础施工围堰有困难时。综上所述,本工程不须采用沉井基础

7、。(3)桩基础(1)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上部土层软弱或适宜的地基持力层位置较深,地下水位较高,采用浅基础或人工地基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 (2)河床冲刷较大,河道不稳定或冲刷深度不易计算正确,位于基础或结构物下面的土层有可能被侵蚀、冲刷,如果采用浅基础不能保证基础安全时; (3)当地基计算沉降过大或结构物对基础沉降变形与水平侧向位移较敏感,采用桩基础穿过松软(高压缩)土层,将荷载传到较坚实(低压缩性)土层,以减少建筑物沉降并使沉降较均匀; (4)承受较大的水平力,需要减少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倾斜时,对稳定性要求较高; (5) 在地震区,可液化地基中, 采用桩基础可增加建筑物抗震能力,桩基础穿

8、越可液化土层并伸入下部密实稳定土层,可消除或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本工程对水平位移要求严格,本工程中局部冲刷线集位置较深,采用桩基础具有造价低,强度高,沉降量小而均匀,施工较两者简易,综上所述,本工程采用桩基础比较合理。2.2墩柱及桩的尺寸 采用双柱式墩(图1)。墩帽盖梁顶标高为84.72 m,墩柱顶标高为83.32m;桩顶标高为78.32m。墩柱直径1.30m;桩的直径1.50 m。桩身用C20混凝土;其受压弹性模量 kPa。图1 双柱式桥墩计算图第3章 技术设计3.1桩长计算 由于地基土土层单一,为中密砂砾土,根据地质情况桩长不可确定,应按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公式反算桩长。 采用短期效应组

9、合,除了考虑永久作用外,还需考虑汽车效应和人群效应。 按两跨布载考虑= 1467.4+264+165.32+66.9+(78.32-73.62)25.91+25.91h+1184.24+66.89=3336.48+12.955h 设桩埋入局部冲刷线下深度为h,埋入一般冲刷线下,则 计算时取以下数据:桩的设计桩径1.50m,成空直径1.60m,桩周长 =5.03,=1.766,=0.7, =0.85, =5.0, =430,=11.80(已考虑浮力),=60,所以得=5.03h60+0.70.851.766430+511.8(h+2.32-3)=409.67+212.895h 解得h=14.64

10、m 取h=15.0m 桩底标高为58.62 取h=15.0m桩的轴向承载力满足要求。3.2单桩所受外荷载的分配计算墩柱顶外荷载、(按单跨计算) 3.3桩身内力及变位计算3.3.1 局部冲刷线处计算汽车按一跨布载考虑,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组合计算,除汽车荷载效应外还需考虑人群荷载、汽车制动力、风荷载的可变效应。=1192.01KN*M3.3.2 桩的各参数确定及地基土比例系数 计算宽度m 3.3.3单位力作用在局部冲刷线处,桩柱在该处产生的变位计算据分析,摩擦桩且2.5或支承桩且时,几乎为零,且此时对 的影响极小,可以认为=1作用时,水平位移 = =1.23m 转角 = =2.

11、77rad=1作用时,水平位移m 转角 = =1.00rad3.3.4局部冲刷线处桩柱变位计算水平位移 = =6.22m转角 = =m3.3.5 局部冲刷线以下深度Z处桩身各截面内力计算弯矩 =3652.08-3554.27+1192.03+371.25剪力 =1230.75+1197.79+401.71+125.11采用试算法z0.5930.21261.84103.610.890.31289.2680.091.170.41308.7950.861.480.51319.12-16.991.780.61319.2617.912.971.01246.29-144.324.451.5953.34-6

12、82.025.641.9800.57-86.215.932.0795.8516.327.122.41010.83390.458.312.81801.91963.3710.393.55108.342223.111.874.08649.62639.03由图示可知:3.4 柱底最大压应力验算 桩端最大和最小压应力应满足下式要求:式中GK=15 则则 =18.22KN则因 故则 显然:3.5. 桩柱顶水平位移验算 桩柱顶水平位移 又 3.6 配筋 3.6.1计算受压区高度系数以下采用试算法列表计算。/NN0.250.44730.3413-1.23481.60121.1540.3103-1.34861.53611.0360.220.37230.2945-1.40741.50040.985 由上表可见,当=0.22时,计算纵向力与设计值相近。这时得到:。由于,则: 现选用2422,188mm,满足规定的净距不应小于3.6.2 由上可知。1)在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内,长细比混凝土截面积为,实际纵向钢筋面积=9132,则在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承载力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