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的心留下.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610586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要让孩子的心留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不要让孩子的心留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不要让孩子的心留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不要让孩子的心留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不要让孩子的心留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要让孩子的心留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要让孩子的心留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要让孩子的心留下“伤痕”【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体罚学生的现象正逐渐减少,而用粗暴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对学生实行“心罚”的现象却有逐年增加的苗头。心灵的伤害远比肉体的伤害更大,更持久性,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更严重的影响。本文从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涵养、热爱学生,更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会宽容等方面来探讨如何避免伤害学生的心灵。【关键词】: 心罚 尊重 宽容 关爱以前报纸、电视台曾大量报道老师体罚学生,致使学生伤残,甚至发生死亡的事件,令人痛惜不已。此种事件的不断发生,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明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使体罚学生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但不容忽视的是:体罚学

2、生少了,用粗暴的语言挖苦学生,讽刺学生的现象却逐渐增多,使这些学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心灵上受到强烈的伤害,失去应有的尊严,从此一蹶不振,性格变得孤僻,甚而“破罐破摔”,变得更不听话。作为老师,你是否反省过,在你的批评中是否伤了他们的心。“心灵的惩罚”即“心罚”,是相对于“体罚”而言的。“心罚”是教师出于某种目的有意或无意地对学生的心理上的惩罚,包括讽刺、挖苦、厌恶、轻视等。“心罚”不同于“体罚”,“体罚”往往外化为具体的行动,是肉体上的折磨;“心罚”则变现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感情倾向,是隐藏在心里的。“心罚”表面上没有“体罚”那样的直接伤害性,但它伤在学生的心里,伤害的程度远远比“体罚”更严重

3、。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避免“心罚”学生,以免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心灵上的伤害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涵养。不“体罚”学生,更不能“心罚”学生,这是一种极不容易的事情,它从师德上规范了教师的言和行,充分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核心意识。“心罚”不仅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更是一种潜在的行为。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这种有意识的行为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潜意识的行为会因事件的突发性而不自觉地表露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善于应变,处理突发事件,并能在教育活动中保持宽广的胸怀,真诚友善的爱心,耐心平等的对待学生,特别是不能在学生惹你生气的时候,而做出伤害学生自尊

4、心的事,使你的狭窄的心胸暴露在学生面前,见底自身的威信。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老师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由于应变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差,未能妥善处理问题,旧矛盾未解决,新矛盾又接踵而至,而教师又不能很好地反思自己,改变教育方式,结果矛盾激化,最后只好以讽刺、挖苦的手段来强制解决矛盾,来维护自己的虚荣心和尊严。殊不知,“德高望重”的尊严是建立在个人崇高品德和渊博的学识上,而不是建立在教师的专制上。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言论、行为、品格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痕迹。有位教师曾作过形象的比喻“学生的心灵如长长的胶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上面感光,留下永久的记忆。”可见教师的一切良好

5、的品行、言论是对学生良好的现身教育。教师在如何塑造自己,就是如何塑造学生。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涵养,严于律己,博学多才,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去影响每一位学生,塑造他们。具体地说,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涵养:一有远大理想,坚定地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二有开创进取的创新观念;三有热爱、信任、理解学生的宽广的胸襟;四有多才多艺,并能恰当地融入本学科的教学或班级管理当中;五有良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素质,讲究教书育人的艺术性。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涵养水平,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二、热爱学生,更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必须以热爱学生为

6、前提。对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进行中肯而真诚的批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种批评必须要出自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要让学生在你的批评中享受到温暖和爱意。教育学生,没有比真正的爱所带来的愉快和相互理解更为有效了。只有当学生热爱自己的老师时,才会对老师的感情转化为上进的动力,才能主动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才能“尊其师,信其道”。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尊心是一个敏感区,他们喜欢独立自主,厌恶别人过多的管教。如果处理得当,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自尊理解的强与弱、深与浅、对与错,是他是否要求进步,是否认真学习的基础。任何教师都有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的愿望。辛勤工作可能效果不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7、,忽视了学生的自尊心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家都有一种体会: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一味地采取“强制手段”,毫不留情地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去呵斥,甚至侮辱学生的人格。这种做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走向极端。有的老师虽然也懂得维护学生的尊严,但话已说出,事已做过,无法收回,于是便采取强制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认为“顾了学生的面子,就没有老师的面子”。因此,就一味地要使学生无地自容,殊不知,这样一来,严重地伤害了学生尊严,学生可能永远记恨于心中,“敬”而远之,这样的老师又谈何威信和尊严呢?而那些能在关键时刻给学生留“情面”的老师,将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因为他们从这些老师那里获得了尊严,“亲其师,信其道

8、”将在他们心中成为至理名言。这并是说不能批评学生,如何批评学生,这要看批评能否达到良好的效果。批评学生要得到良好的效果是一件比较困那的事,尤其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他们心虚胆怯,对老师有戒心,甚至有敌意,但他们还是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从人格上尊重他,平等对待他,给学生认识错误的时间,用情感去感化、用爱去沟通。因势利导,把学生的自尊的需要不断转化为上进的动力,转化为改正错误、纠正缺点的契机,铺设转化台阶,让他们因爱而进,等待质的飞跃。三、学会“宽容”。这里所讲的宽容不是宽纵放任,也不是取消必要的纪律处罚,它是在教育过程的某些方面或环节,做出某种程度的让步,从而有利于教育和

9、转化学生,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待错误言行寸步不让,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真理放弃错误。因此,宽容的提出不是放松要求,而是提高要求和标准。由于学生从各个方面讲都处于在“成长中的人”这一阶段,对于他们的某些错误行为需要谅解,批评要有人情味,因而需要宽容,应采取避其锋芒,耐心等待。从时间、认识、态度等各个方面加以缓解,来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局面,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得到转变,抵抗情绪得到消除。使“宽容”收到“专制”达不到的效果。我们要赢得学生的热爱,就必须先热爱学生,不能让学生的心灵留下伤痕。只有这样,才能以纯洁的心灵塑造出纯洁的心灵,才能体现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者博大的胸怀,从而使“师道尊严”在学生的心灵上得到体现、升华。参考资料:1、 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心理健康教师手册19972、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 蔡克勇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学会刊1998 题目:不要让孩子的心留下“伤痕” 作者:朱万民 年龄:38 性别:男 教龄:16 职务:教师 职称:中一 通讯地址:江苏宿迁宿城区耿车初中 邮政编码:223815 联系方式:13951395436 单位:宿城区耿车初中(公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