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寺中学校本教材第1册寅阳风情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607312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寅寺中学校本教材第1册寅阳风情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寅寺中学校本教材第1册寅阳风情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寅寺中学校本教材第1册寅阳风情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寅寺中学校本教材第1册寅阳风情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寅寺中学校本教材第1册寅阳风情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寅寺中学校本教材第1册寅阳风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寅寺中学校本教材第1册寅阳风情(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佛教传入与寅阳寺的来历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佛教刚传入中国时,信奉的人多是帝王贵族,他们把佛教看成是一种神仙方术,随着佛经被翻译成汉文,人们开始接触佛教教义。约东汉时期传入汶上县。其基本教义为“修身养性,普度众生。”要求信徒以“忍”为本,吃尽现实痛苦,换取来世幸福。专职信徒男称“和尚”(僧),女称“尼姑”,祛须发,吃素食,不嫁娶,早晚诵经拜佛,击磬撞钟,遇有丧事,应召前往诵经超度。旧县志记载,汶上较早的寺院为城内昭空寺。始建于唐文宗太和年间,宋咸平五年(1002)重建时易名宝相寺,今存古塔及其遗

2、物。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来汶上时曾入内晋谒,可知其规模和影响已颇为可观。明清时较大寺院有宝相寺、清凉寺、兴化寺、东海寺、寅阳寺等30余处。近代以后,因洋教传入,战乱不止,佛教渐行衰落。至1930年,县内尚有清凉寺、寅阳寺等20余处(其中多数已无僧人)。佛教的传播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对我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解放前我镇有大小庙宇多处,只有后李村、东石楼两个庙里有四个和尚,一般群众只是在思想上信仰,有的修庙,有的家中供奉菩萨,按时烧香磕头,祈福。解放后,庙宇已多数被拆除,和尚年老的死了,年轻的还俗,群众大多数不再信奉。但善恶报应的思想仍在年老一代人的脑海中存在。寺庙名称建造年

3、代座落村庄寺庙规模有无僧道备 考寅阳寺唐代寅寺村房屋20余间农历二月十九有香火会天齐庙清初东石楼房屋20余间僧2人泰山行宫庙明初前李村房屋15间农历四月十八有香火会西兴化寺明初后李村房屋22间僧2人五圣堂清初后李村房屋10间真武庙明末草桥房屋5间行宫庙清初草桥房屋6间道士1人罗汉庙清初罗汉庙村房屋4间:1、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何时传入汶上?2、你能说说我镇寺庙的分布情况吗?第二课寅寺镇的建置沿革寅寺镇溯至春秋为鲁中都邑属地,战国时,齐置平陆邑,汉改为东平陆县,南朝宋初改称平陆县,后改为东平县,724年(唐天宝元年)改为中都,1153年(金贞元元年)改称汶阳县,1208年(金泰和八年)改称汶上

4、县,我镇历代皆属之。清宣统年间(1908年-1910年)划全县为东、南、西、北、坡南、河西六个乡,我镇属西乡。民国初年,全县设十三个区,我镇属其中的“五福区”,1927年(民国十六年)全县改为十个区,我镇属“第四区”。1935年废区,设“寅阳寺乡农学校”,我镇属之。1938年,我地沦陷,我镇仍属伪“四区”。1947年,国民党撤区并乡,将原四区划为平原,寅阳两大乡,我镇南部属平原乡,北部属寅阳乡。1948年,我地解放,人民政权建立,我镇仍属“四区”,后因区政府驻林堂村,改称“林堂区”。1957年,废区建制,合并为石楼、信庄、马店、阳城坝四个乡,我镇归属石楼、信庄两乡,后又将两乡合并为“寅寺乡”。

5、1958年,公社化高潮到来后,寅寺、郭楼两乡合并成立“运东”人民公社,后改称“寅寺人民公社”。1960年,建置改革时,我镇兖梁公路以南,划归次邱公社,公路北、东部划入城关公社,西部划归梁山县,仍名“寅寺公社”,1961年恢复原状。1962年,将北半部划出成立“郭楼”公社。1984年4月,废公社改为“寅寺”区。1985年12月,废区改称“寅寺”乡。1996年8月,撤寅寺乡改称“寅寺镇”至今。全镇下设寅寺、林楼、石楼、李村、胡楼、草桥六个管区,45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1、请简述寅寺镇建置沿革的历史。2、你能说出寅寺镇的几个管区和行政村吗?第三课四河环绕的美丽寅寺寅寺镇东有小汶河,西邻老运河,中

6、有唐河横贯东西,东南有王家河子,四河环绕,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环境优美。一、小汶河:开掘于明永乐年间,自戴村坝分大汶河水,逶迤西南,经杨店乡西边、郭仓、郭楼两乡之间到草桥流入我镇境内,缘我东境到尚庄流入次邱镇,在我镇境内流长6公里,过去对它利用不多,可是每逢两季汛期,决口多次,造成严重水灾,到五十年代,政府于戴村坝南修筑拦河坝,使我镇内河道近于干涸。虽然水灾没了,但地下水得不到补充,致使每年水位下降。二、老运河:从次邱镇北流到侯口,进入我镇与梁山县之间,北流到西王庄,流入郭楼乡。在我镇境内流长约5公里,在过去它担负着我国南北物质、文化交流的巨大任务,自新京杭大运河竣工使用以来,也已成了干河。

7、三、王家河子:是小汶河的支流,从我镇的东南角的尚庄,分小汶河水西流注入老运河。全长约7公里,在出汶处建有“河家坝”一座。每当汛期,洪水漫坝,浪花飞溅,声闻五里之远。同时也盛产鱼虾,捕捞者人山人海,颇为壮观热闹。据考查此河和坝与小汶河,同时兴修,其目的一是分汶河之洪,二是接济老运河。汶河干涸后此地已废,坝和堤岸也都破坏了。四、唐河:从我镇东北角草桥村后,出小汶河,经我镇北部西流,注入老运河,全长10公里,此河修建年代无从查考,据传说和分析,这是古代的排、灌两用的水利工程。1、你能说出环绕寅寺的四条河流吗?2、横贯寅寺的河流是哪条?第四课古老的寅寺风俗(1)节日一、传统节日元旦:古人称岁首,即“一

8、元复始”之日,据传自夏代其定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殷、商、周、秦各有变更。自汉武帝时复定元旦为正月初一,以后相沿成习。1911年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改为阳历纪年,并宣布元月1日为元旦。此后,元旦渐成为阳历元月1日的代名词。汶上人俗称元旦为:“阳历年”。是日,机关、学校等皆挂旗放假示庆。但民间对此迄今未成俗。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推行阳历,元旦渐为人重视。70年代后,居民于是日吃水饺以示庆祝。春节:俗称“年日”、“新年”,或与阳历年相对称为“阴历年”,为民间最为古老隆重的传统节日。始于夏历腊月之最末一日(除夕)。届时,户户门上张贴对联,全家聚食水饺,园中供奉天地,室内祭祀祖先牌位或“家堂”(名

9、曰“请主”)。入夜,全家向神灵祖先烧香叩拜,然后围火盆而坐,家长向儿女分“压岁钱”(寓年终有钱,故又称“压腰钱”)。小康之家多于此时剥食花生瓜子(名曰“剥岁”)或欢饮辞岁酒。酒毕,留少壮“守岁”。至午夜零时,燃蜡烛、烧长香、上供品、焚“元宝”,向神灵祖先磕头。一炷香尽,燃鞭炮“送神”,同时烧掉画有72全神的“年神码子”(俗称“发码子”),阖家老幼依次向神灵祖先叩拜新年。然后,晚辈向尊长行拜年礼。继赴同族及邻里家祝福拜贺。自正月初二至十四日,为亲友互致拜贺时间。其中,又有“初三园锅”和“捏四”、“破五”等小节,均以食水饺示庆。1948年汶上解放后,人民生活逐年提高,欢度春节之俗更盛于旧时,但跪拜

10、祭神者渐少。1958年后,拜神祭祖之俗绝迹。80年代后,复有极少数来人奉行祭祀活动。元宵节:夏历正月十五日,俗称“小年”。是日晨起后家家放鞭炮、吃水饺(县北部和南部多在中午吃水饺)。入夜,向天地祖先烧香、燃烛。同时向外鸣放鞭炮。致村村烟火通明、爆竹灌耳,往往持续数小时之久。富有者多于此时燃放大挂鞭炮和诸多“花筒”、“二踢脚”、“气火”“水老鼠”等,并悬起各式彩灯,借以炫耀取乐、俗称“赛灯节”。元宵节前后,大村镇多有群众自发组织游艺表演,如“玩花船”、“狮子滚绣球”、“甩花灯”、“踩高跷”以及类似活报剧式的“拉刘甲”、“抬赃官”、“大钜缸”等化装杂耍。此俗至日军侵华而中断。放鞭炮、散花灯等俗仍盛

11、行。1983、1984年元宵节,县政府两次于汶城组织赛花灯、比烟火活动,观赏者各达十万余人。二月二:夏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之日,居民多于是日破晓前以草木灰在室内和院门内外、打谷场等处撒成若干圆圈,曰“围仓”。院内外“仓”中压硬币,意祈“钱龙引进”。同时,各户把腌咸、晒干的黄豆入锅炒脆,而后全家分食并赠邻人品尝,名曰“吃蝎子爪”。传谓可避蝎蛰。本世纪60年代后,“吃蝎子爪”之俗仍行,围仓之俗渐废。清明节:为24节气之一。由于夏历交节时间不能固定,节日约定为三月初或二月底,约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是日家家门上插柳,妇女戴柳,赴祖坟焚化纸钱。50年代后,烧纸钱者渐少,党政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多于是

12、日祭扫烈士陵墓,缅怀革命先烈。端午节:俗称“端午节”,在夏历五月初五日。为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纪念日。民间妇女旧有于是日佩戴艾草或香草包以及阖家吃粽子饭的习俗。50年代后,此俗渐废。六月一:夏历六月初一日。时麦收刚过,鲜果上市,居民多于是日购买鲜果一祭祖先,并阖家吃水饺示庆。40年代后渐废。六月六:有“六月六看谷秀”之农谚,意即看作物长势,预知年岁丰谦。阖家吃水饺示庆。居民多于是日晒衣服,有“六月六日晒龙衣”之说。清代、民国时,读书人家多于此日晒书。七月七:夏历七月初七日。深话传说为牛郎织女渡过鹊桥在天河上相会之期。会时悲喜交集至于啼泣。故又是日为雨日。天气久旱,人们多盼此日落雨,名曰“可怜雨

13、”。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汶上居民颇为重视的节日。节前亲友间持中秋月饼等互相拜望。即日,祭祖供神。入夜,阖家饮酒赏月或邀知己畅饮。50年代后,祭祖拜神渐废,探亲赏月和食水饺之风仍盛行。十月一:农历十月初一。俗传为阴司鬼魂“放风”之日,须于是日向祖先焚化纸钱,以供享用。60年代烧纸者渐少。1975年平坟节地后,此俗不为人注意。腊八节:即农历腊月初八日。时值寒冬,旧时多于此日为女孩穿耳。早饭用粘米加大枣煮粥,谓之“腊八粥”。60年代后,穿耳俗废,“腊八粥”渐鲜为人知。辞灶日: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一家之主”的“灶王爷”于是日赴天堂向玉皇大帝汇报所在人家的善恶。旧俗多于此日打扫厨房,日落后,

14、户主向灶神焚香礼祭,供奉粘糖、纸马等,祈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50年代后,供奉灶神者渐至绝迹。近年。部分村复有供奉者。制做粘糖者已极少见。二、新兴节日新的庆贺节日皆为公历,多有革命纪念意义。“三八”国际妇女节:时在公历3月8日。是日,各级妇联多主持妇女集会或举行其他形式的纪念活动。“五一”国际劳动节:工厂企业和机关团体单位,放假一天,多于是日挂彩旗、结彩灯、隆重集会,或举行文体活动。“五四”青年节:各级共青团组织于是日组织青年活动。“六一”儿童节:小学、幼儿园多于是日举行文娱活动或运动会等。“七一”中国共产党诞生日:各级党组织多于是日举行纪念活动或召开党的生活会等。“八一”建军节:多于

15、是日举行军民联欢、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活动。“九十”教师节:起于1985年9月10日。县乡两级政府多于是日举行教师集会,开展奖模或慰问活动。群众则张贴标语等,表达尊师重教情意。“十一”国庆节:庆祝活动较隆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学校均于是日悬挂国旗或举行集会联欢等。近年居民也多于是日团聚、吃水饺。1、 你认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哪些?2、 你认为最值得纪念的新兴节日有哪些?第五课古老的寅寺风俗(2)方言 一、礼貌用语借光用作向别人请问的开头或请人让路等。劳驾请别人代劳的敬语。 承情表感激。没啥、没啥对别人致歉时的答语。发福敬称人发胖。 “不在了”或“老了”称人死了。吃饭了吗?饭后问候语。 有空来送客话别用语。上哪里去?路遇招呼用语。二、时间用语老大一会表时间较长。大前儿里前三天。前儿里前天。 夜儿里昨天。今每儿今天。 明儿里明天。过明儿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