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7篇.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60690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7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7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7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7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7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7篇.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7篇(通用) 教学目标: 1.熟悉11个生字。 2.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懂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知音。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知音。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古筝曲高山流水、知音。 教学流程: 一、设疑 板书“知音” 1.同学们,走进课文之前,让我们闭上眼睛进入音乐殿堂,认真倾听来自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从乐曲中听懂了什么? 我们从曲子中没有听懂什么,可是有一个人却能听懂。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欢乐读书屋知音,感受这美丽旋律背后的动人故事。 2.板书课题知音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

2、 感知“知音” 1.请同学们把书翻开71页,在我们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朗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1)怎样的人才能算是知音呢? (2)你有知音吗? 了解了学习任务,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检查学生是否把句子读通顺了,并准时订正字音。 3.同学们,课文我们读了两遍了,信任你们已经与文中的生字成为了朋友,谁情愿领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大屏出示生字) 4 . 我们已经与生字成为了朋友,信任这次你再读课文,肯定会通顺、流利、有感情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是( )的知音, 你对俞伯牙和钟子期有什么了解? 俞伯牙:晋国的上大夫,

3、是闻名的琴师。 钟子期:是一名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三、再读 领悟“知音 1.他们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学生学习其次自然段查找问题答案, 2.学生朗读相关的段落、语句。 3.依据句子学生绽开想像,教师适时指导重点句子的朗读。 (真好啊!宏伟而庄重,似乎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真美啊!宽广浩荡,似乎观察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既然又好又美,就请你美美地读出来吧! 师:正是由于钟子期听懂了俞伯牙的琴声,所以俞伯牙快乐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师:俞伯牙最终找到了让他等三十多年,也寻找了三十多年的人,此时俞伯牙感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师:俞伯牙非常兴奋地说

4、:(“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师:看着这个不起眼的樵夫,俞伯牙百感交集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4.其实,同学们想一想,听俞伯牙弹琴的人还少吗?为什么他见到钟子期会这样感动啊?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查找俞伯牙遇到钟子期无比感动的缘由。用笔圈画出问题的答案。 隐藏在琴声中的心情被谁听出来了?(钟子期) 师:是啊!钟子期不仅能听懂俞伯牙的琴声,更能听出他琴声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们试想一下,假如俞伯牙的琴声是哀婉的,那钟子期就能知道他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哀痛难受悲伤) 师:假如俞伯牙的琴声是欢快的的,那钟子期就能知道他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快乐、快乐、兴奋、欢乐) 师

5、:钟子期是最了解俞伯牙的人,他才是俞伯牙的(知音)。 师:同学们,你们说一说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知音呢? (喻意:懂得你的心愿,最了解你的朋友、知己就是你的知音。) 师:刚刚我们说的不仅是这个词的由来,也是这个词的表达的意义。在钟子期之前,俞伯牙有没有遇到能听懂琴声心愿的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一个“从来没有”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琴仙的孤独孤独。 依据资料记载:37岁时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试想一想,当他遇到既能听懂琴声,又能懂得他的心愿的人。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四、升华 体会“知音” 1.来之不易才更显宝贵,所以俞伯牙无比感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正所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6、”,虽然伯牙当时已是一位朝廷官员,而子期只是一个砍柴的樵夫,但是靠着对音乐的心有灵犀,靠着志趣的情投意合,他们结为了知已并结拜为兄弟。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的噩耗时,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圈画相关的语句。 2.你感受到俞伯牙的哀思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读一读。 这种场面让我们也忍不住要落泪了,同学们,除了哀思,我们从俞伯牙摔琴的动作、和他再也不弹琴的语言中还能感受到什么? (无望) 师: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知音了,这是何等的无望呀!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课件”正是这样才留下了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千古的慨叹。 师:同学们,你有知音吗? 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

7、、友谅、友多闻。”让我们多与正直、诚恳、博学的人交朋友吧!最终祝你们都能找到与自己知心的朋友。 五、拓展 珍惜“知音” 1.出示拓展短文李白与杜甫的友情,生自由阅读答复课后问题。 关于知音的故事太多太多,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材料李白与杜甫的友情读后把文章补充完整。 2.出示如梦令学生读后谈感受。 同学们说得可真好。教师送给同学们一小令。(大屏出示) 3 . 推举“八拜之交”的故事。 古代有“八拜之交”。 一般人都认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之礼,但其实这八拜,拜的是八份感天动地的友情典故。(大屏出示) 在这些典故中,有我

8、们敬重的十七位古人,更有舍得我们去深思的情意与诺言;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懂得了该如何对待自己亲切的朋友。请同学们课下仔细阅读,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再做沟通。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喧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庆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妙愿望。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

9、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头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日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出色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

10、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宏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常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沟通,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登记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沟通。 3、检查沟通状况。 屠苏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订正不正确的读音。 留意读准平舌音“苏”。 (2)沟通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解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化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

11、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间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化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旧符。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构造:符。 “日+丨=旧”。 2、观看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沟通争论。 “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察,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观赏,深入探究 (一)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1、春节是个

12、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沟通,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爱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辞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头,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妙的将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妙的心愿) 2、教师归纳:依据同学们刚刚供应的信息,教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 炮竹声声,告辞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妙心愿。 (二)理解古诗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喧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沟

13、通“我读懂了哪句诗。” 3、指名集体沟通,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应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学问。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5、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 (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 (4)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 四、联系“元日”,迁移学习 1、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依据学生的答复相机在一开头贴的句子旁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 2、小结、介绍:同学们肯定发觉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方,现在我们叫“春节”,面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方“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 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洁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课件出示:中秋、端午等节日简介) 4、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