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602348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标要求了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成就,认识其背景和影响。学习目标1.通达时空观念掌握宋代儒学的复兴,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艺术的成熟。2.运用史料实证探究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宋词的突出成就。3.明确历史解释研思北宋中期的儒学复兴运动,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所反映的时代特征。4.立足唯物史观认知程朱理学宇宙观、人生观相结合的特点渗透家国情怀感悟宋元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辽夏金元统治者十分注意本民族的文化建设。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儒学的复兴1.儒学复兴的背景(1)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 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

2、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2)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 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作用,为现实服务。2代表人物北宋后期的程颢(hao)、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这一学派也被称为“ ”。3思想主张(1)宇宙观:理学比较注重 ,具有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在内的一套理论体系。(2)道德观: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 ,也称“天理”。(3)人生观:“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 ”的精神境界。4深远影响(1)“四书”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理学大师朱熹对 进行了深入探索。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

3、释,作为先于“ ”的儒学基础读物。(2)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 ,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点二文学艺术1.宋词(1)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 。(2)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3)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的著名词作在社会上广泛流传。(4)作家以 的苏轼、辛弃疾和 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2元曲和元杂剧(1)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包括散曲和杂剧。(2)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 的需要。(3)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

4、一个完整的 ,就形成了杂剧。(4)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 的成熟,代表作家有 、王实甫等。3.话本宋元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 。4艺术(1)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 ,不拘法度。(2)绘画成就以 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3)花鸟画、 水平也很高。知识点三科技1宋元三大发明(1)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 基本成熟。(2)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3)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 。(4)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并且广泛应用于 。三大发明

5、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2沈括和郭守敬两位大科学家(1)沈括所著 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2)郭守敬最重要的业绩是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 ,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大为领先。知识点四少数民族文字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1)契丹文字: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 。(2)女真文字:金也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 ,用女真文字答题。(3)西夏文: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 。(4)蒙古文: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

6、古文。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 。(5)八思巴字: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 ,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既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 的最早尝试。自主检测1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学说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解析: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认为儒教与佛教都是圣人之教,对治世治心都有帮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契嵩和尚是看到了当时儒家文化的庞大影响力,想借助于儒家文化来宣扬

7、佛教,这是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的表现,故A项正确;佛教与儒教在宋以前就开始了合流,“开始出现合流”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契嵩和尚虽认为儒教和佛教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儒教仍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其统治地位并未发生动摇,故C、D两项均错误。答案:A2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

8、对儒家思想的冲击解析:“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无法全面体现材料信息,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已经瓦解,B项错误;依据材料“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信息可知,作者强调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D项错误。答案:C3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

9、完善道德D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可见材料认为教育的功能是完善道德,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两项没有揭示材料的本质,排除。答案:C4朱熹认为8岁宜进入小学阶段,他花费了很大精力编著小学阶段的教材,其中小学一书最为著名,该书以立教、明伦、修身、稽古为纲。这反映出朱熹()A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 B是理学的集大成者C推动儒家伦理普及化 D关注儿童全面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了朱熹和程朱理学。根据所

10、学内容可知,倡导经世致用实学的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故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的内容,故排除B项;根据“以立教、明伦、修身、稽古为纲”可知朱熹编著小学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儒家伦理的普及化,而不是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故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5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A官僚 B市民C皇族 D农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宋元时期,话本、杂剧作为一种通俗的大众文化,主要流行于城市中的市民阶层。故选B项。答案:B6元杂剧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作为舞台艺术也取得很高成就。下列对元杂剧的认识,正确的是(

11、)A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体现B代表作家有关汉卿、李清照C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科举制的废除D是士大夫文学的代表形式解析: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A项正确;李清照是宋朝词人,B项错误;元曲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需要,科举制的废除只是重要的推动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C项错误;元曲是世俗文化的代表,D项错误。答案:A7辽夏金元统治者十分注意本民族文化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制文字。下列有关少数民族政权文字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B金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C元朝统一后,用畏兀体蒙古文修史D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

12、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解析: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用畏兀体蒙古文修史,C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符合史实,正确,不合题意。答案:C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美国学者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二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元商业的发展,

13、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文化角度说明“宋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文化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宋词、绘画、理学、科技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第(2)问材料二中“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说明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小地主发展壮大起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答案:(1)宋词、文人画、理学的形成,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等。(2)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小地主发展壮大起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