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观《三峡》.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9599269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课异构”观《三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同课异构”观《三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同课异构”观《三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同课异构”观《三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同课异构”观《三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观《三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课异构”观《三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课异构”观三峡固镇县石湖中学 李建洲笔者有幸在蚌埠市九中连续听了三位教师的公开课。李正兵、丁云峰和徐莉三位教师分别选取七年级三个不同班级,在同一教室,先后对三峡这篇文言文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基于此次听课,笔者以课堂观察为窗口,以同课异构为角度,以语文教学为基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对同课异构的思考。一、什么是同课异构?从执教者出发,同课异构大体上可分为“异师异构”和“同师异构”。相较而言,前者较为普遍。“异师异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实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不同老师对相同课文(知识点)采用不同构思备课并上课。“同师异构”简单说就是同一教师在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法,或在同一班级,在不同

2、时间采用不同的教法。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切实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和教研活动,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互学平台,对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二、三位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为了更方便观察同课异构,特别是“异构”的特点,这里有必要把三位教师上课的基本程序梳理一下。李正兵老师教学的基本程序:由余秋雨的话导入展示教学目标播放录音朗读学生自由朗读两名同学(男、女)朗读和师生点评合作翻译全文学生质疑投影重难点(词义和翻译

3、)内容分析(文章写了哪些景物?)要求学生以固定句式向别人介绍三峡总结。丁云峰老师教学的基本程序:由学生听录音朗读导入激趣提问(如果你到三峡,你要准备哪些东西?)展示教学目标以商讨的方式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学习什么呢?)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学习本文学生质疑,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总结。徐莉老师教学的基本程序:由屏幕展示三峡画面导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字词理解)指名一生翻译全文,译后学生点评屏幕展示难译文句听录音朗读指名范读集体朗读内容分析(本文写了哪些景物?)分角色朗读(男生朗读写山和夏水的部分,女生朗读写秋冬之景的部分)分析文章思路(本文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学生

4、畅言(你喜欢文中什么地方的描写?为什么?)学生齐读有关三峡的诗句总结。三、三峡“异构”得失谈。研究同课异构重在研究“异构”。对“异构”之“构”含义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但基本上涉及到以下概念: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风格无论人们对“异构”之“构”怎么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教师在整合了教师、学生、文本和教学媒体四个教学要素后,总会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教的效果会怎样。四个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鉴于此,笔者对三位教师的教学作如下分析。(一)观教学目标李老师和丁老师课前都向学生明确展示了教学目标。徐老师则不然,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引领学

5、生朝着既定的目标靠近。先看李老师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疏通文意,感受三峡的自然美。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再看丁老师的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3、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运用语言的特点。两位老师拟定的教学目标都属于传统型的,较抽象,也容易模糊。这种教学目标的拟定多用“了解”、“掌握”、“感受”、“体会”等词语,其表述的科学性已遭到许多人的质疑。相较,前者拟定的目标还是比后者较为明确、合理。其把“朗读”的要求单独作为一个目标,暗合了文言文“以读促教”的章法。其在目

6、标中强调“重点词句”和“疏通文意”,这也紧扣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后者拟定的目标有些大而化之,尤其一些概念不利于学生理解。比如,“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就不如前者“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概括得清晰。再如,后者目标中的“古人写景抒情”和“运用语言的特点”两处表述较模糊。还有,前两个目标的内容有重复之嫌。教学目标是受教师教学的主导思想支配的。李老师偏重于“传统”,注重基础教学,注重对课堂的支配。丁老师偏重于“现代”,注重整体感悟,注重对学生的解放。从两人的实际教学来看,恰好体现了这点。从二位教师课堂氛围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现代”竟不如“传统”。这不仅与二位老师教学目标的设定

7、有关,而且与他们对课堂驾驭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出色的教学毫无疑问必需有清晰、可行的目标,但目标不是摆设,根本而言,目标达成效果的好坏不在于教师是否向学生明确展示目标,而在于教师能否运用科学的方法引领学生落实目标。徐老师就是一个例子。她没单独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但她目标达成的效果依笔者之见可以说在三人中是最好的。(二)观教学内容同教三峡,但并不代表三位教师的教学内容完全一致。教师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不同,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这决定着不同教师对同一篇课文教学的具体内容有所区别,甚至是很大的区别。李老师特别注重文言文的基础教学,他教学的主导内容是朗读、字词理解和翻译,而后是在此基础上对

8、文章内容的基本梳理。从丁老师布置的问题式学生学习目标看(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按什么顺序?怎样写这些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他把对课文内容、写法和主题的概要分析作为教学重点。徐老师和李老师都重视朗读教学,徐老师更是在其上巧妙设计。徐老师以“读”作为教学主环节,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中逐步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字词理解和文句翻译教学主要通过学生展示来完成的。同课异构既“同中有异”,又“异中有同”,从教学内容而言,也不例外。因为一篇课文的核心内容并不是变幻莫测或随意主观臆断的,有时是“公认”的。因此,不同教师执教同一篇课文,在核心内容的指向性上往往是有共同点的。三位教师对三峡核

9、心内容的教学是有共同指向性的,但为什么课堂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呢?原因是三位教师对教学具体内容的安排和处理是不同的。李老师把较多的时间用在字词理解和翻译上,对课文的整体分析也只有草草收兵了。丁老师试图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但他不重视文言基础,也缺少对学生的指导。徐老师运用让学生展示的方式,轻松完成字词理解和翻译两个教学内容,既提高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又节省了大量课堂时间,从而有充足的时间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看来,同课异构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可以“异构”的,但要坚持“殊途同归”的原则。(三)观教学结构何克抗教授说:“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

10、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简单地说,教学结构就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看来,研究教学结构重在研究教学组成要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应用及其相互关系。李老师偏重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这种结构对学生控制偏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它立足于稳扎稳打,教师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往往在课堂上也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李老师就属于此类。丁老师偏重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这种结构关注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大致坚持以下原则:在学生协商中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师暗示中选择学习方法

11、;在个性爱好中选择学习过程;在操作中选择课堂学习;在学习需求中选择教师行为。这是新课改以来许多教师在努力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然而,丁老师的课堂效果为什么不显著呢?关键是他在课堂的具体操作中有以下问题。一是没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教师不了解学生靠自学已掌握哪些内容。还有,教师在课前的导学情况也不得而知。二是对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合作学习缺乏指导(课前的指导也没体现出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也没体现出来。怎么自主?用时多少?怎么合作?合作小组原来是怎么划分的?学生学会了什么?这都几乎是未知数。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只“放”不“收”,老师虽然讲得极少,但学生似乎学得也不多。徐老师的教学结构融合传统和现代的特色,

12、在二者之间找到了契合点,正确处理了课外与课内、“放”与“收”之间的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对文言文同课异构的几点思考。(一)语文教师无论对文言文教学怎么“异构”,都不应让课堂失去文言文的味道。不谈字词理解、不谈翻译的文言文教学绝不是成功的教学。文言文教学必需抓住“三重”:一重朗读;二重文言现象;三重翻译。试想,如果把文言文当成现代文来教学,那文言知识的积累哪去了?再说,学生能有那么高的水平吗?(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导学。教师可针对上面提到的“三重”环节指导学生认真预习,从而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三)对文言文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要适时而行,适可而止。综合分析应在字词句疏通之后进行,一般不宜边分析边疏通,更不能分析后再疏通。文言文基础知识应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综合分析虽有必要,但不能喧宾夺主。总之,同课异构的目的不是一味为了“求异”,而是为了追求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所以,同课异构要始终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放在第一位。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教育家威廉亚瑟伍德说过:“平庸的教师讲述,好的教师解释,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教师对同课异构的研究,应立足于探求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开启学生的灵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