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试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59280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全卷共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10分)(1)树树皆秋色, 。 (王绩野望)(2)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3)柴门何萧条, 。 (曹植梁甫行)(4)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6)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7)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创设了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境界的句子是 , ,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浩瀚(hn) 翘(qio)首 为富不仁 (rn) 深恶(w)

2、痛疾 B.不辍(chu) 教诲(hu) 油光可鉴(jin) 屏(bng)息敛声C.悄(qio)然 溃(ku)退 抑扬顿挫(cu) 杳(yo)无消息D.咆啸(xio) 胆怯(qi) 眼花缭乱(lio) 锐不可当(dng) 3.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温婉,是江南的容貌,而那一抹绿色的生机与活力,却是江南的A( )。永远向上,是花的心声,想想那些花儿,它们也许每日都在担忧自己的凋零,害怕自己柔情不再。而绿叶,每天都朝着阳光的方向,为每一朵花奉献着。这样的品质才是真正的江南之魂。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是江南的一抹绿。即使没有桃花的妖艳,没有莲花的清雅, ,我依然是江南这幅画卷中不可缺少的绿

3、意。我是绿,象征着生机与活力,无需纠结于我是像一个真正的江南女子。此时此刻,我不再B( ),我的眼中是江南人的坚毅,是永远向阳的“绿意”。因为我坚信阳光与微笑永远属于我江南的一抹绿。(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风采 神韵 懦弱 孱弱 A. B. (2) 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续写一句话。(2分)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消息(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特写(如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二者的共同特点是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二者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写

4、新闻事件中的片段。B.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藤野先生父亲的病等。C.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自号华阳隐居的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的文学家苏轼,庭中有奇树选自古诗十九首。D. 山水,形态各异,名称有别。“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山夹着的水道为“峡”; “则素湍绿潭”,“缓缓流动的水”为“湍”;“重岩叠嶂”,“高峻的山崖”为“岩”,“高耸险峻如同屏障一样的山峰”为“嶂”。二、古诗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6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5、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仆:自己的简称。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岫:山洞。英英:同

6、“嘤嘤”,象声词。偏:特别。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这里指山中的物产。办:具备。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D.仁智之乐岂/徒语哉!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互相轩邈 (2)鸢飞戾天者 (3)还觅薜萝 (4)遂葺宇其上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哀转久绝 猿则百叫无绝B则素湍绿潭 既素重幽居C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斯是陋室 于斯已办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从流飘荡,

7、任意东西。 (2)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9【甲】文“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与【乙】文“争”“限”“含”“蓄”都运用了 修辞手法摹写山水之态;两文都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情感。(2分)(二)古诗词鉴赏。(3分)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记叙,它交代了远渡的地点荆门和此行的目的地楚地。B.“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先以水中明月

8、如圆镜衬托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D“送”字直接点题,“送”的主体是作者的友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9分)【甲】这时我发现戴着厚玻璃近视眼镜的交通处长李克农在笑我。他扯扯我的袖子,对我说:“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自愿到这里来帮忙。他们不是佣仆。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正好这个时候,冷水来了。“谢谢你同志!”我道歉说。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 “你不用为了这样一

9、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造反者”)【乙】A告诉我,他有一次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但是我就是A,”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相信地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A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红小鬼”)11.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 ,“我”是本文的作者美国作家 ,A是 。(3分)12.【甲】【乙】两文各表现出少先队员怎样的形象特点?(3分) 13.联系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红小鬼”全文,请你简要分析“红小鬼”喜欢红军的原因(至少

10、3条)。(3分) (二)阅读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完成14-15题。(12分)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

11、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14.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6分)(1)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3分)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3分) 15. 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6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第16-18题。(13分)做父亲丰子恺(1)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2)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