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烧烫伤的急救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589836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烧烫伤的急救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烧烫伤的急救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烧烫伤的急救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烧烫伤的急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烧烫伤的急救(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烧烫伤的急救 烧伤是指各种热力、化学物质、电流及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后造成的特殊损伤。.热烧伤的急救。 火焰、开水、蒸汽、热液体或固体直接接触与人体引起的烧伤,都属于热烧伤。其烧伤程度取决于作用物体的温度和作用持续的时间。 热烧伤的救护方法如下: 轻度烧伤尤其是不严重的肢体烧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或将患肢浸泡在冷水中1020分钟,如不方便浸泡,可用湿毛巾或布单盖住在患部,然后浇冷水,以上伤口尽快冷却降温,减轻热力引起的损伤。穿着衣服的部位烧伤严重,不要先脱衣服,否则易使烧伤处的水泡皮一同撕脱,造成伤口创面暴露,增加感染机会。而应立即朝医附上面浇冷水,等衣服局部温度快速下降后,再轻轻脱去衣服或用剪刀

2、剪开脱去衣服。 若烧伤处已有水泡形成,小的水泡不要随便弄破,大的水泡应到医院处理或用消毒过的针刺一小孔排出泡内液体,以免影响创面修复,增加感染机会。 烧伤创面一般不作特殊处理,不要再创面上涂抹任何有刺激性的液体或不清洁的粉或油剂,只需保持创面及周围清洁。较大面积烧伤用清水冲喜清洁后,最好用干净纱布或布单覆盖创面,并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火灾引起烧伤时,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如果一时难以脱下来,可让伤员卧倒在地滚压灭火,或用水浇灭火焰。切勿带火奔跑或用手拍打,否则可能使得火借风势越烧越旺,使手被烧伤。也不可在火场大声呼喊,以免导致呼吸道烧伤。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雾吸入导致窒息或中毒。 重要部位

3、烧伤后,抢救时要特别注意。如头棉布烧伤后,常极度肿胀,且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导致形态改变、畸形和功能障碍。呼吸道烧伤,如吸入热气流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严重者甚至出现黏膜坏死、脱落,导致气道阻塞;吸入火焰烟雾或化学蒸气烟雾,会使支气管痉挛,肺充血水肿,降低通气功能而造成呼吸窘迫。由于呼吸道烧伤属于内脏烧伤,容易被漏诊因而延误抢救,以致造成早期死亡。因此要密切观察伤员有无进展性呼吸困难,并及时护送到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断治疗。2化学烧伤的救护。 化学物质对人体组织有热力、腐蚀致伤作用,一般称为化学烧伤。其烧伤的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和作用持续的时间。常见的化学烧伤有碱烧伤和酸烧伤。常见的

4、化学烧伤救护方法如下:3.生石灰烧伤。 被生石灰烧伤后,要迅速清除石灰颗粒,用大量流动的洁净的冷水冲洗,至少0分钟以上,尤其是眼内烧伤,更应彻底冲洗。切忌将受伤部位用水浸泡,防止生石灰遇水产生大量热量而加重烧伤。 磷烧伤。 被磷烧伤后,要迅速清除磷克里,然后用大量流动的洁净的冷水冲洗,至少10分钟以上;然后用5%碳酸氢钠或食用苏打水湿敷创面,使创面与空气隔绝,防止磷在空气中氧化燃烧而加重烧伤。5强酸烧伤。 强酸包括硫酸、盐酸、硝酸。 出现皮肤烧伤情况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0分钟。如果衣服被污染,应立即脱掉或将污染的部位撕掉,同时用大量水冲洗。还可用4%碳酸氢钠获2苏打水冲洗中和。 若眼睛

5、被烧伤,首先采取简易的冲洗方法,即用手将被烧伤的眼睛撑开,把面部进入清水中,将头轻轻摇动。冲洗时间不低于20分钟。切忌用手或手帕揉擦眼睛,以免增加创伤。吸入性烧伤可出现咳血性泡沫痰、胸闷、流泪、呼吸困难、肺水肿等症状。此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可用2%4%碳酸氢钠雾化吸入。 消化道烧伤后出现上腹部剧痛、呕吐大量褐色物及食道、胃粘膜碎片。此时可口服牛奶、蛋清、豆浆、食用植物油任一种,每次20m,保护消化道黏膜。严禁催吐或洗胃,也不得口服碳酸氢钠,以免因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导致胃穿孔。强碱烧伤。 强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钾等。 皮肤烧伤需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创面,直到皂样物质消失为止;也可用

6、食醋或2%的醋酸冲洗中和或湿敷。 眼部烧伤至少用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严禁用酸性物质冲洗眼内,可在清水冲洗后点眼药水。误服强碱后,立即口服食醋、柠檬汁以起到中和作用,也可口服牛奶、蛋清、豆浆、食用植物油任一种,每次200ml,保护消化道黏膜。严禁催吐或洗胃。需要注意的事,严重烧伤早期应及时给伤员补充体液,防止休克。最好口服烧伤饮料、含盐饮料,少量多次饮用。不要单纯和白水、糖水,更不可一次饮水过多。7电烧伤的救护。 电烧伤是电能转化成热能造成的烧伤。由于电能的特殊作用,电烧伤所造成的软组织损伤是不规则的立体烧伤,烧伤口小、基底大而深,不能单纯用烧伤部位的面积来衡量烧伤的程度,而应该同时注意其深度

7、及全身情况。电烧伤有种情况: 一种是接触性电烧伤,又称电灼伤,是人体与带电体直接接触,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的热效应的结果。在人体与带电体的接触处,接触面积一般较小,电流密度可达很大数值,又因皮肤电阻较体内组织电阻大许多倍,故在接触处产生很大的热量,致使皮肤灼伤; 另一种是电弧烧伤,电气设备的电压较高时产生的强烈电弧或电火花,瞬间所产生的温度高达25003000,可烧伤人体,甚至击穿人体的某一部位,而使电弧电流直接通过内部组织或器官,造成深部组织坏死。 电烧伤后体表一般有一个入口和相应的出口,且入口比出口损伤重。电弧烧伤一般不会引起心脏纤维性颤动,更为常见的是人体由于呼吸麻痹而死亡,故抢救时应先进行呼吸的复苏;有甚至障碍者,头部可用冰帽或冰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