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中级工复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589612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放线中级工复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测量放线中级工复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测量放线中级工复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测量放线中级工复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测量放线中级工复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放线中级工复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放线中级工复习题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技能鉴定中级测量放线工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视距测量中,使用仪器的( D )丝来截起尺上的读数。 A上 B下 C中 D上下2施工平面图中标注的尺寸与标高只有数值不标单位,按国家制图标准规定其单位应是( D )。A.mm与mm B.mm与cm C.cm与m D.mm与m3一个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穿过大陆和岛屿所形成的闭合曲面是( B )。A.水准面 B.大地水准面 C.旋转椭球体 D.高斯投影面4水平角的观测有( C )法,方向观测法和复测法等几种。A.全圆 B.来回 C.测回 D.夹角5测量学是研究如何测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 B ),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以及确定地球

2、形状和大小的科学。A.高度 B.高程 C.距离 D.高差 6 确定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必须进行三项基本测量工作,即( D ).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A.平距测量 B.坐标测量 C.斜距测量 D.高程测量7水准路线有三种,即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和( D )水准路线。A.封闭 B.附加 C.圆圈 D.支8为了将地物.地貌测绘到图上,必须测定一些特征点的( B )和高程。A.角度 B.平面位置 C.距离 D.位置9施工测量工作遵循测量工作的共同原则。即“从整体到局部”,“先( D )后碎部”的作业原则。A.图根 B.导线 C.整体 D.控制10在视距测量中,斜距换平距的公式为D=( D )。A.

3、klsin2 B.kltg2 C.klctg2 D.klcos211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工程建设在( B ),建筑施工和运用管理各个阶段,进行各种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A.勘测 B.规划设计 C.设计阶段 D.规划阶段12.水准基点为变形观测的( A ),不应受到水库压应力的影响。A.高程原点 B.海拔高程点 C.投影高程点 D.联测点13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对竖立在两个地面点上的水准尺进行读数,据以求得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推算( A )的一种精密测量方法。A.高程 B.高差 C.高度 D.距离14已知A水准点高程HA=9.0m,相应尺的读数a=1.230m,测站B的高程

4、H设=8.9m, 求b应=( C )m。A.1.230 B.-1.230 C.1.330 D.-1.33015相对高程是指地面点到( A )的铅垂距离。A.假定水准面 B.大地水准面 C.平均海水面 D.假定水平面15( C )用以表示建筑物的整体形状和外貌,并表示外墙装修做法及要求。A.建筑平面图 B.建筑剖面图 C. 建筑立面图 D. 建筑轴测图16一间房屋的深度,即两条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称为( B )。A.层高 B.进深 C. 开间 D.净高17( A )是指建筑物各层面积的总和,一般指建筑物的总长总宽层数。A. 建筑面积 B. 有效面积 C. 结构面积 D. 交通面积18施工图中,符号

5、 表示:( B )。A. A号轴线后附加的第三根轴线 B. A号轴线前附加的第三根轴线 C. A图的第三根轴线 D. 0A号轴线后附加的第三根轴线19施工图中,符号表示:( A )。A.编号为5的图纸中采用J103标准图册中编号为3的详图 B.编号为3的图纸中采用J103标准图册中编号为5的详图 C. J103标准图册中5号轴线后附加的第三根轴线 D. J103标准图册中3号轴线后附加的第五根轴线20根据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图幅尺寸为210297的幅面代号为( D )。A. A1 B. A2 C. A3 D. A4 21高程测量因所使用的仪器不同,可分为( C ),三角高程测量与气压高程测量

6、。A.大地测量 B.控制测量 C.水准测量 D.导线测量22已知A为后视点,读数为1.210m,B为前视点,读数为1.640m,高差hAB=( A )m。A.0.430 B.0.340 C.-0.440 D.-0.43023角度测量包含( C )测量与竖直角测量。A.垂直角 B.平面角 C.水平角 D.闭合角24三角高程测量在已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竖直角,用间接的方法求得两点间的高差h为( A )。A.Dtg+i-v B.Dtg-i+v C.Dctg+i-v D.Dctg-i+v25地形图上,地物和地貌常以惯用( D )表示。A.标志 B.数字 C.代号 D.符号26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

7、间的距离称为( A )。A.标志尺寸 B.构造尺寸 C. 实际尺寸 D.细部尺寸27尺寸起止符号一般应用( B )绘制,其倾斜方向应与尺寸界线成顺时针45角。A. 点划短线 B.中粗斜短线 C. 粗斜虚线 D. 细虚短线28以钢筋混凝土梁、柱、板及楼梯为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称为(D )。A 砖木结构 B钢结构 C 砖混结构 D 钢筋混凝土结构29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时,13层的建筑称为(A )。A 低层建筑 B多层建筑 C 中高层建筑 D 高层建筑30( D )是指建筑中各层之间、楼层之间和房屋内外之间联系通行的面积,如走廊、门厅、过厅、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等所占的面积。A. 建筑面积 B.

8、 有效面积 C. 结构面积 D. 交通面积36 通测量中常用的水平角观测方法有( A )法和方向观测法。A.测回 B.夹角 C.倍角 D.照准37在使用DS3型微顷水准仪的水准测量中,一测站中要进行一次粗略整平,至少( B )次精确整平。A.1 B.2 C.3 D.438以正.倒镜分别观测两个方向之间的( A ),称为测回法。A.水平角 B.竖直角 C.水准角 D.空间夹角39具有固定分微尺装置的J6光学经纬仪,秒的读数数应为( C )倍数。A.3 B.12 C.6 D.940点的平面位置测设一般有( A )、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四种。A.直角坐标法 B.瞄准法 C.经纬仪法 D.

9、测回法41计曲线是按基本等高距的整( A )倍数加粗描绘的等高线。A.5 B.2 C.10 D.142水准测量中,闭合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为( D )。A.2h B.h-(H终-H起) C.h+(H终-H起) D.h43正反方位角的关系式为21=( C )。A.12360 B.12270 C.12180 D.129044 地物即地面上具有明显( C )的固定物体。A.标志 B.位置 C.轮廓线 D.目标45比例尺的分母越大,则比例尺( A )。A.越小 B.越大 C.相等 D.不确定46等高线是以地面上高程( D )的相邻的点连成的闭和曲线。A. 相加 B .相减 C.不等 D.相等47我国规定以

10、( D )平均海水面,称为大地水准面。A .渤海 B .吴淞口 C.大沽口 D.黄海48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水平角观测,通常都要用( A )各观测一次。A . 盘左和盘右 B. 盘中 C.正镜和盘左 D.倒镜和盘右49用以观测( B ),竖直角或天顶距的仪器称为经纬仪。A .空间角角 B.水平角 C.夹角 D.倾斜角50四等水准测量中的累计视距差不应超过( D )m。A .+ 5 B .+3 C.+15 D. +1051由一点到两个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 D )所成的角称为水平角。A.地面上 B.立面上 C.水准面上 D.水平面上52在四等水准测量中,k加黑减红不应超过( B )mm。A.2

11、 B.3 C.6 D.553水准仪和经纬仪的十字丝分划板都有上.下两条较短的横丝可以用来测量距离,称为( D )。A.水平丝 B.视距丝 C.十字丝 D.高差丝54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 D )。A.等距 B.等长距 C.等平距 D.等高距55等高距越小,表示相应的坡度越(D )。A.缓 B.小 C.平 D.陡56地貌即地表的起伏状态,用( D )表示。A.等距线 B .等角线 C.等边线 D.等高线57 斜坡上丈量距离时,可以采用平拉法,亦可以沿坡面取( D )再进行改正以求得平距。A .平距 B .距离 C.垂距 D.斜距58在地形图上确定某点高程依据是( C )。A.图上

12、比例尺 B.平面坐标值 C.图上等高线 D.水平距离59( B )即地面上具有明显轮廓线的固定物体。A .地貌 B . 地物 C.地点 D.目标60这些直接用于测图的控制点称为( A )。A .碎部点 B. 地形点 C.图根点 D.地物点61山脊等高线和山谷等高线都是一组凸曲线,但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而山谷等高线凸向( B )。A.低处 B.高处 C.上处 D.下处62施工图中,符号表示:( A )。A.2号轴线后附加的第一根轴线 B. 2号轴线前附加的第一根轴线 C.2图的第一根轴线 D.1轴线后附加的第二根轴线63本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的高度称为( A )。A.层高 B.进深 C. 开间 D.净高64控制网按性质可分为两类,即( D )和高程控制网。A.角度控制网 B.距离控制网 C.大地控制网 D.平面控制网65竖直角是指在同一个( D )内倾斜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A.水准面 B.水平面 C.倾斜面 D.竖直面66地貌即地表的( A )状态,用等高线表示。A.起伏 B.形状 C.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