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解析企业盈利的利润表分析[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9585030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单解析企业盈利的利润表分析[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简单解析企业盈利的利润表分析[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简单解析企业盈利的利润表分析[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简单解析企业盈利的利润表分析[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简单解析企业盈利的利润表分析[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单解析企业盈利的利润表分析[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解析企业盈利的利润表分析[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简单解析企业盈利的利润表分析会计实务优质文档企业盈利结构分析分析构成利润组合关系的各项收支因素的结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分析构成公司利润总额的各专业、地区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1、 收支结构分析从阅读利润表可以了解到,利润是由收入为起点,依次扣除营业税金、成本、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再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后计算得出。因此,构成利润总额的各项要素都会对利润总额产生影响,所以在分析时要进行不同内容的结构分析,以便分析对利润影响较大的积极或消极因素及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关于通信企业收支结构分析,通常进行收支系数、成本项目结构

2、比例、EBITDA率指标分析。收支系数其计算公式为:收支系数=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费用(成本+期间费用)这个公式表示,每支出一元成本费用可以获得多少收入。只要当收支系数大于1时,假设其他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支为零时,表示每支出1元成本费用可以获得利润。说明成本费用与收入的理想结构,应当成本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越低,获利能力越大。由于分析角度不同,还可以用“收支系数=成本费用(成本+期间费用)/主营业务收入”公式进行分析,它从另一角度说明每实现一元收入需要支付多少成本费用。成本项目结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成本项目结构比例=构成项目支出额/成本总额通过分析各成本项目(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低值易

3、耗品摊销、业务费、租赁费、网间结算成本)所占比重,可以重点控制、调节和关注比重较大的成本项目的支出。通过与历史比较和同行业进行成本项目结构比例的比较,可以找出差距,进行改善。EBITDA率其计算公式为:EBITDA率= EBITDA/营业收入公式中:EBITDA=营业利润+折价及摊销营业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EBITDA指标,相当于经营活动取得的净现金流通过对该项指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实现每百元营业收入取得了多少净现金流。通过对这项指标的观察,可以分析、判断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资金循环能力。2、 利润结构分析公司的利润结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从构成利润总额的要素分

4、析利润总额由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构成。其构成关系式为: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作为企业,无论是通信企业还是其他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水平和比重代表着企业的创利能力,它是公司经营的核心目的。由于期间费用都是企业为了主营业务的营销、管理、融资活动发生的,所以在具体分析时,可以将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和期间费用相抵后作为主营业务实际利润进行结构分析更具有实际意义。由此我们可以应用“比重=构成项目/总体指标”分析主营业务实际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各构成项目

5、分别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从创造效益的业务分部、地区分部进行结构分析大家知道,公司的利润总额是由不同业务、不同地区分别实现的,因此可以按不同专业、按各分公司为分部进行结构分析。其分析方法仍可以适用比重分析法的公式:比重=构成项目/总体指标即:各专业利润比重=某专业利润/利润总额各地区利润比重=某地区利润/利润总额通过分析各专业或各地区实现利润对公司利润总额构成的结构分析,可以比较不同专业或不同地区的重要地位。通过分析结构比例的变化,还可以观察导致结构变化的因素和影响程度。构成项目的贡献分析若某项被分析指标,假设它的构成项目在基期的结构比例是一定的情况下,因其各自结构比重不同和发展速度不同,各构成项

6、目的增长变动对总体指标的增长贡献也就不同。其应用公司如下:某项业务增长对总体指标的增长贡献(百分点)=基期结构比重某项业务增长率3、多因素变动分析多因素变动分析,是指以某项指标为对象,从分析各相关因素变动对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连环替代法,也称因素替代法。所谓连环替代法,是通过顺次逐个替代影响因素,计算各相关因素变动对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因素分析方法。具体分析方法应用如下:假定某项财务指标P受a、b、c三个因素的影响,存在的计算关系为P=abc,设基期指标P0=a0b0c0,报告期指标P1=a1b1c1,则P1- P0=指标差异。报告期与基期数的差异P1- P0即为分析

7、对象。应用连环替代法顺次逐个地计算即可得出a、b、c三个因素变动分别对指标P变动的影响。需要说明,当分析某一个因素时,需将其余因素暂时当做不变的因素。已知,基数指标: P0=a0b0c0 第一次替代:假设a因素变动,用a1替代a0,则b、c因素保持基数不变。P2= a1b0c0 -= P2- P0,其差额表示为a因素变动的影响。第二次替代:假定b因素又变动,用b1替代b0后只有c因素保持基期不变。P3= a1b1c 0 -= P3- P2的差额,则表示为b因素变动的影响。第三次替代:假定c因素又变动,用c1替代c0后已经成为报告期指标。即:P1=a1b1c1 -= P1- P3的差额,则表示为

8、c因素变动的影响。将a、b、c三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相加,应当恰好等于报告期与基期数的差异。即:( P2- P0)+( P3- P2)+ (P1- P3)= P1- P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指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带来的现金流入量越多,则给予股东的回报越高,偿债能力越强,企业价值越大。结语:学习财务会计,要注意两个不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编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