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一堂必修课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58407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的一堂必修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生的一堂必修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生的一堂必修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生的一堂必修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生的一堂必修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的一堂必修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的一堂必修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生入学教育上的讲话人生的一堂必修课:学会与人相处严为全亲爱的同学们,对于你们而言,如何与人相处,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许有同 学说,我们一直在与人相处啊!我认为,来到职业学校,你们才真正开始学习这 一堂人生的必修课。理由有二:第一、真正的与人相处,是从集体生活开始的。所以我一直主张职校生应该住校, 即使家在本地的同学,如果有可能,还是住校为好。第二,在就业前经历一段集体生活,对职校生来说,有着多重意义。可以说,许 多同学正是从集体生活逐步走向成熟的。 不住校的集体生活算不上真正的集体生 活,我想大部分同学们都会同意我的看法。当然,并不是说只要住校就可以逐渐成熟,正如穿上了军装也未必是一名真 正

2、的军人一样。但住校的确是职校生成长的一个契机。只有抓住了这个契机,体 会它、感悟它、利用它,才能让住校成为自己成长的助推器。集体生活当然还包括学习、生活的其他方面,我这里只是举例说明罢了。现在让 我们回到“学会与人相处”的话题。在职业学校的几年,同学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来乍到,各自依着自己的惯性处理人际关系。同学们尚处于未成年人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会本能地依靠自己的惯性来处理 和周围人的关系。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作“移情”。比如,一个同学在家里 是宝贝疙瘩,长期被家里人宠着惯着,到了职业学校,这位同学的惯性就是:周 围的人理所当然地要对自己好。再比如,另一个同学从小生活在被歧视、

3、 忽略的环境中,进入集体生活后,这位同学的惯性就会表现为比较自卑和内向。还有的 同学从小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恨家庭、恨家长,这样的同学来到职业学校后,其“移情”就表现为:不信任任何人,甚至敌视周围的人。这么多的“惯性”在一起碰撞,没有矛盾才怪呢!因此,当最初几天的新鲜劲过 去后,各种矛盾就会自然产生。有的老师往往理想化地设想:最好我班的同学一点矛盾都没有。其实这是根本不 可能的。第二阶段:相互熟悉,各自按照自己的做人原则调整着人际关系。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同学们之间相互熟悉了,各自都现出了 “本来的面 目”,产生矛盾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矛盾出现以后,绝大多数同学都会自觉 地调整自己与周围

4、同学的关系。这个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从“个体化”向“社 会化”过渡的过程。由于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同桌、同班、同宿舍的组合也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同学的调整过程是不一样的:有的相对顺利,即使有一些小摩擦也不影响团结的 大局;有的比较困难、困惑,相互之间无法融合,对方不能改变自己,自己做出 了让步也没有效果,只好处于僵持状态;有的则充满了痛苦与无奈,集体生活给 这些同学带来了伤害,很自然地,这些同学产生了逃离的想法。客观地说,无论是摩擦、困难、困惑,还是痛苦、无奈与伤害,都是同学们自己的事情,除了优秀的班主任以外,通常情况下,老师对这些事情是不会投入精力 的。在许多老师眼里,这些问题都是鸡毛蒜皮

5、的小事,摆不上班级工作的议事日 程。而对同学们来说并非如此,有的同学因此痛苦地度过几年的职校生涯,还有 个别同学因此而离开学校。这难道是小事吗?第三阶段:关系定型,相互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亲是疏,基本稳定下来。经过第二阶段的调整,同学之间的关系趋于稳定。同学们有了各自的朋友圈,也 有了各自的对立面。说得通俗一点,大家相互摸透了脾气性格,有的成为很好的 朋友,有的成为一般朋友,还有的成为自己不喜欢交往乃至厌烦的人。因此,第 二阶段调整的情况如何,会直接影响到第三阶段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格局。而且,由于这种格局比较稳定,所以直到毕业,很难有机会再去改变它。以上是我对职校学生人际关系的简单概括。但是,做

6、出这样的概括我有点忐忑不 安,也许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根本就不是我说的那样。尽管我从事职业教育已经三 十多年了,但“老革命”遇到“新问题”是常有的事。同学们都是90后人,我毕竟是50后的,相差了 40岁左右的年龄,很有可能我的概括是一种经验总结 而不是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如果是那样的话,也请同学们原谅,我绝非故意 这样做的。不管我的结论是否符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 利用职业学校这几年宝贵的时间, 学会与人相处这堂人生必修课,对你们来说,既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影 响你们一生的深远意义。因为社会是大学校,而学校是小社会。在小社会里学会 与人相处,才会比较快地适应大社会,这个道理是十分简单明了的。

7、很显然,与人相处是属于每一个生命个体自己的实践活动,别人无法替代,因而也就很难由别人来“教会”。但作为你们的老师,作为一个过来人,作为一个老 职教人,我可以谈点“经验性”的观点,供你们参考。如果对你们有一点点帮助, 我将万分荣幸。第一,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人是具有多样性的。这不仅是人的本性使然,也是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 下,如果所有的人都和自己是一样的性格,那么,我们的生活不仅单调,还会非 常糟糕。因此,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在一起工作或学习, 将是你们一生要面对的 问题,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多样性,不仅是我们人类世界的需要,也 是整个生物界的必须。我不懂生物科学

8、,但我知道,生物链的完整才是各种生物 共生共存共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任何企图以自己的好恶来对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 界“重新洗牌”的,最终必将使自己走向绝境。我建议,同学们可以把接受多样性作为自己一生的信条。第二,要管理好自己的弱点。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是有优缺点的,都是有好恶的,再往大处说,就人的本性 而言,每个人都有好的、善的一面,也都有坏的、恶的一面,管理好自己的弱点, 就是要把自己的缺点、坏的、恶的一面管理控制起来,把好的、善的一面弘扬出 来。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做,处理好人际关系还有何难? 我当然知道,在一个集体里会有这样的情况:我们自己非常注意管理好自己的弱 点,可别人依然故我,我行我素。遇

9、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就感到自己吃亏了, 凭什么我要控制自己,而别人可以为所欲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我们管理好自己的弱点,仅仅是为了别人的感受吗?显然不是。 管理好自己的弱点,是 学会与人相处的过程,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第三,对别人的弱点要给予最大限度的包容。人与人相处,相互包容特别重要。不要说同学、朋友了,即使是相爱的双方,相 互包容也是重要的基础。有人给幸福的婚姻列了一个公式:60%的爱慕+40%的 包容。我以为,这个公式是对相爱双方最好的忠告。其实从另一个方面说,相互包容也是我们无奈的选择。因为如果不能包容,就无 法相处。美国作家斯科特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一书

10、说:“求助 于心理医生的大多数人,不是有神经官能症,就是患有人格失调。它们都是责任 感出现问题所致,起表现症状却恰恰相反: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患 有人格失调的人却不愿承担责任。 与外界发生冲突和矛盾,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 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却把错误归咎于旁人。”我读了这段话后深受震动。联系我们周围的人来思考斯科特派克的话, 的确很有道理。遇到困难和矛盾,人 们往往自然地分为这两种情况,如果从正常的心理反应多走一步,就构成了心理 疾病: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由斯科特派克的话我作一个设想:既然多数人都分别属于这两种情况,如果不能相互包容,这世界还不乱套了?第四,人与人之间的优缺点常

11、常可以互补,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人的弱点和优点相距非常近,就 像我们常说的,真理跨出去半步就是谬误。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也像是硬币的两 面:从这一面看上去是优点,从另一面看上去可能就是缺点。比如,我们通常认 为,某个同学为人大方是优点,但大方的人往往容易铺张浪费,不会理财;反之, 一个人小气抠门我们认为是缺点,但让这样的人做保管、理财,可能就是一把好 手。一个人性格外向好还是内向好,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呢?显然没有。因此,在 一个集体中,多种性格的人学习生活在一起,可以互补的作用。事实上,当我们 要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往往也需要多种性格的人组合在一起才行。

12、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师长、团长、厂长、总经理等都是一些开拓型、敢打敢拼的人,而政委、参谋长、党委书记等都是一些比较稳健、思维缜密的人, 这两种类型的人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互补。同样的道理,在一个班集体或一 个宿舍中,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我们才会觉得丰富多彩。以上是我对如何与人相处的几点看法。可能有同学会问,老师,你在与人相处方面是怎么做的?有哪些体会?我也许 会这样回答:1. 悦纳自己。悦纳自己,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这句话,知易行难。每个人都是不 完美的,接受他人的不完美不容易,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更加困难。但能否悦纳 自己,对一个人来说,的确非常重要。在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原谅

13、了他人的不 完美,却跟自己的不完美过不去,甚至十分纠结(包括我自己,也常常陷入这种 痛苦)。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样纠结毫无意义,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沮丧的心情。2. 尊重他人。孟子中有这样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论语中 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前读到过这些句子就过目不忘,铭刻于心。尊重 他人,也等于尊重自己。我常常对学生讲:我们对待生活、对待他人的态度犹如 我们照镜子,当你微笑着看着镜子的时候,你得到的一定是微笑。简单地说,你给予生活什么,生活就给予你什么。有的同学也许认为,我平日做到了尊重他人啊!其实,看一个人是否尊重他人, 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寒暄问好,而是当对方与自己的利

14、益相冲突、 与自己的意见 相左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做到尊重对方?像法国作家伏尔泰那样“我不同意你说 的话,但我愿意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利”,你做得到吗?我国有两句成语值得我们再三品味。 一句是忍辱负重,另一句是任劳任怨。这 两句成语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你是否琢磨过,你真的能做到吗?据我的体会, 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原因在于,负重容易,忍辱较难;任劳容易,任怨较难。 当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时候,要想保持一颗平常心,的确是比较困难的。能否尊重他人,是对一个人有没有涵养的最好的检验。涵养指的是一个人在待 人处世方面的修养,特制控制个人情绪的能力。有涵养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表 现出一种从容不迫、宠辱不惊的心

15、态来。所谓“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3. 不怕吃亏。俗话说“吃亏人常在”,这是老百姓生活经验的总结,意思是说,吃点亏没有 什么大了不起的,不要斤斤计较。我非常同意这句话,这也是我做人的信条之一。 我上学许多年,参加工作几十年,遇到了很多吃亏的事情,但我从来没有在乎过。 我不怕吃亏,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第一,把好处让给别人,自己心里觉得特 别踏实。这纯属自我的心理体验,不存在什么高尚的道德标准。如果非要从道德 的层面说,我只能说,名与利在我看来都是身外之物,本来就不是自己的,为什 么要去争呢?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我不是圣人,但我认同孔 圣人的这一观点。从

16、参加工作开始,如有些人遇到评先评优之类的事情就尽量往 后退,大家以为他谦虚,其实他是为了自己心里踏实。第二,别人认为是吃亏的事情,我往往认为理应如此,换言之,我不认为多干一点、少享受一点就是吃亏。 比如,大家同在一个宿舍,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打打水,扫扫地,既节约了大 家的时间,也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了方便、舒适的环境,这能叫吃亏吗?当然,这 样的事情大家都应该做,不能总让一个人做,但我相信,只要你毫无私心地去做, 总会影响到周围的人的。第三,吃亏和占便宜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有时候, 吃亏也是有回报的。假如,在一个科室内部,遇到写材料这样的“苦差事”许多 人避之唯恐不及,任务总是落在你的头上。看起来你熬夜写材料是吃亏了, 但通 过写材料,你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成为单位的“笔杆子”,你说你是吃亏了还 是得到了?总之,学会与人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