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观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58145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主义教学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构主义教学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构主义教学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构主义教学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构主义教学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教学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教学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构主义教学观10初等教育顾沁5号一建构主义内容摘录教学,由“教”与“学”两部分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教学,这与当代教育学的主流是一致的。传统的教学观是建立在客观主义或归纳主义的基础上的。在这 种教育观下,教师的职责就是把科学家们获得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是灌输者,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科学 知识必须由每个认知者主动建构。 教师的讲授看似是在传递知识,实 际上是在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冯格拉塞斯菲尔德这样解释“讲授”的意义:对听众演讲时,我并没有给予人们任何新概念,但 我可以促使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把他们所联想到的概念与我所用的词 汇结合起来。

2、我可以提出一些他们以前未曾想到的或以前没有机会使 用的结合方式。或许我还可以引起他们对某些一直使用的但却未加思 考的概念结构产生不安的感觉,仅仅因为他们熟悉那些概念结构。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在20世纪末的进一步发展,弘扬学生的 主体性、主动性、发展性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主旨。教学过程的重心 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这是学生的学习。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而 教师在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担任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在知识讲授时,教师变成一个合作者,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的主动建构,并鼓励学生探究复杂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师必须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情境, 并对课程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

3、 可能费时较多的建构学习活动。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的输入、存储和 提取,而是学生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丰富和改造已有的知识经 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重视合作学习的方式。由于个人的原有知 识经验不同,造成了他们对新事物的理解的差异,通过合作学习,使 他们获得更全面的理解,更接近真理,同时,这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 能力、表达能力。而且,在合作中,学生会不断进行反思,对意义反 复组织,这有利于其建构能力的提高。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由学生、教师、教材、教学媒体四要素组 成。学生和教师两要素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了解了,现在就来说 说教材和教学媒体。教材可以说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知识储备系 统,充当知识的载体,

4、教学媒体则是创设情境、进行学习交流的工具。 两者对“学习”起支持作用,最终完成意义建构。发挥各要素的能动 作用,促进学生与教师双向的意义建构的形成。中国古代教育家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法、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 法,无一不体现了建构主义的精髓。 凡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为目的 的教学方式或方法都是以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为基础的。新一代的教师 必须树立起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这既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也是紧跟教 育的主流。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师生角色的定位)(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 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 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

5、实问题。 他们不仅必须开 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 激励学生 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 合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 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 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心 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 理解的心理模式。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 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

6、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 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 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 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 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3)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 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 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 建构主义教 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当注 意使机会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 学生最近发

7、展区”,并为学生提供 一定的辅导。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 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 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 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 的关键。它最好的效果是与协商过程结合起来。二我的所思所想整个教育过程就是主要从老师授课转换成学生主动学习。1我认为的建构主义教育观是能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 了解并且能因此建立起一个知识体系。就如同我们高中学习的政治哲 学一样,我们会有一个哲学体系使得比较分散凌乱的知识结成一体, 更加方便我们去记忆。先让学

8、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再从部分着手也许 能更有助于记忆。2在讲课的时候要运用多种手段使得学生进入讲课的环境中,跟着你的思路走,跟着你的主题走,我们要减少讲课,多提出问题让学生回 答,主要是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3在学习完每个单元以后要需要学生找出这个单元讲的共同点和联 系。整个单元讲的主要内容,主要是需要学生懂得找出联系点。4也是发展学生的协作,交流,在各种讨论中刺激出新的思维。我们 可以在上作文课的时候,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批阅修改作文, 像一名小老师一样。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互相促进作文水平。然后老师再批阅也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出一个课题以小组单 位进行讨论,实地考察等等。5可以配合课文进行一些配乐朗诵或者可以看一些短片。也可以让学 生进行朗诵比赛。6在预习的时候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中进行提点式的回答,主 要还是要学生自主回答问题。7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懂得去换位思考,教学相长是很重要的。8在每堂课结束的时候要去点播和评论。还要给一些发散性的题目, 学生能发挥创造力。三参考文献http:/blog.s in .c n/s/blog_4fb8042b01008qn h.htmlRDELL博客 http:/ n/225113126.html建构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