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技术策略与技术资源管理之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技术策略与技术资源管理之探讨.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企業技術策略與技術資源管理之探討-以建準電機為研究對象劉常勇 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壹、中小型科技企業之技術創新一、大企業還是小企業的創新能力較強? 企業規模大比較好還是小比較好,這是爭論多年的焦點話題。有人說小企業體型輕巧、反應靈敏、內部溝通順暢、人員精簡,最適合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發展。世界經濟發達地區如美國、日本,甚至港台等地,都是由眾多中小企業撐起一片天空。但也有人持完全不同的觀點,認為小企業體質單薄,僅能在大市場的邊緣求活,大企業才是主導市場發展的龍頭,唯有大企業才有能力從事技術創新,建立全球品牌,進軍國際市場【1】。 持評而論,大象有它的雄偉氣勢,蝴蝶也有它的靈巧美麗,兩者各有長短,
2、是無法比較其優劣。不可否認的,小企業雖然靈活輕巧,但企業資源規模不足,確實也嚴重影響其技術創新之競爭力。一般認為,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所面臨的困難有:1. 企業研發資源投入不足;2. 高素質科技人力不足;3. 產能規模與市場影響力不足;4. 創新成果容易被跟進大廠所奪取;5. 核心能力的累積程度不足;6. 產品技術的完整性不足。二、中小企業在創新上也有優點 雖然大型企業在資源擁有上屬於優勢,但許多重大創新卻非由相關產業領導大廠所推動的;例如,鐵路公司未能進入汽車事業,汽車製造商也無一能夠主導飛機工業的發展,大型電器電機廠商如GE也未能進入計算機事業.等等,不勝枚舉。有人認為大企業的官僚組織阻礙創業
3、精神的發揮,因此有能力的人紛紛跳槽自創企業。像美國矽谷與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眾多的科技企業,許多都是因有志難伸,才帶著技術與創意離開原公司自行創業,因而造就了蘋果、王安、英特爾、惠普、宏碁等著名科技企業。但我們若因此認為大就無法創新,無法發揮創業精神,也是不盡然客觀的看法。世界知名的3M是極具創新歷史的公司,Johnson & Johnson也是創新導向的公司,GE公司至今已有一百年以上的壽命,原因是他始終在求新求變。 事實上規模大小不是創新的主要障礙,組織作業方式以及經營層觀念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一般認為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優於大型企業,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的包袱較少,組織制度較彈性,可以有很大的創新發
4、展空間。大企業則因過於制度化,並過於依賴制度管理,所以彈性較小;再加上大企業內部資源雄厚,成員多將眼光放在內部資源的分配與爭奪,因此忽略外部顧客需求的變化。更何況許多創新都是由小地方開始,而這些機會相較大企業現有的事業利潤實不成比例,以致大企業主管多不屑一顧。所以,資源弱勢與市場競爭力不足,有時反而成為驅使中小型企業致力於創新的一大動力。 就過去許多個案經驗來看,成功的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活動上大都具有以下的特質:1. 比較具有冒險犯難之創業精神;2. 比較專注於目標市場與技術之開發與創新;3. 組織團隊對於創新的共識性強;4. 創新的速度與彈性均相對較高;5. 企業對於創新發展之前瞻性較高;6
5、. 企業對於策略聯盟之排斥性較低。三、台灣的中小企業也能像JVC一樣的創新嗎? 所有經營者都知道,成熟市場一般均為大型企業所佔有,因此大企業慣於採取市場防禦的策略。而中小企業若要生存,最佳經營之道就是採取創新競爭的攻擊策略,並以持續不斷的創新來追求企業成長。JVC在1950年還是日本一家極不起眼的小型科技公司,但在家用錄影機之研究與開發上,始終堅持採取領先創新的策略,歷經近20年的努力,終於成功開發出VHS型家用錄影機,並成為業界的領導規格。當時參與家用錄影機開發競爭的有Ampex、RCA、新力、松下、東芝等國際知名大廠,但最後的創新勝利者竟然是其中規模最小的JVC,這個案例充分證明中小企業也
6、是可以從事重大的技術創新【2】。 JVC能夠為一項產品創新的夢想持續20年的投入研發,能夠忍受無數的失敗與虧損而不放棄,最後又能夠與競爭者分享技術研發成果,以形成產業共同規格,這樣的策略遠見與堅持創新態度,台灣的中小型科技企業也能做到嗎?四、台灣中小企業應該採用怎樣的技術策略在知識經濟時代,技術成為企業競爭的重要資源能力,而所謂科技型企業更以技術資源與核心技術能力來決定競爭成敗的唯一關鍵因素,因此對於技術有關的策略規劃就躍居經營策略的核心地位。一般研究對於企業之技術策略大致分為以下五類:1. 領先創新型:企業採取技術領先與領導創新的策略態度,企圖建立領導產業技術創新的地位與形象。採取領先創新策
7、略的廠商,將極為重視技術研發,無論在資源的投入、人力的發展、風險承擔的意願、主動與自主研發的態度、技術的完整性、以及策略焦點的選擇均相對較高。2. 發展防禦型:企業採取重視產品創新發展,並極力維護其產品創新的市場領先地位的策略態度。採取發展防禦策略的廠商,也不吝於投入研發資源,並保持技術的具體性與完整性,但研發的目的是為維持產品在市場的優勢地位。因此這類策略的廠商,將會採取各種手段來保護其研發成果,並以追求最大利益為技術策略的目標。3. 應用改良型:採取這類策略的企業並不在意技術或產品領先地位的建立,而重視是否有明確的產品市場與市場機會,研發投資主要考量在產品應用發展與功能提昇,並追求擴大產品
8、的市場佔有率與重要市場地位。應用改良型之技術策略對於研發績效評估與技術的具體性均十分重視,研發重點以產品改進、工程設計、製程創新為主。4. 跟隨模仿型:採取這類策略的企業較不重視技術研發功能,也不尋求建立技術領先或市場領先的地位,技術取得主要來自外部,技術策略上的考量以最低成本方式快速獲得立即可用的技術,本身技術能力建立也僅以移轉外部技術為目的。許多後進地區中小企業多採此類策略,風險雖小但市場獲益也極為有限。5. 機會主義型:採取這類策略的廠商完全沒有策略焦點,技術投入主要受市場機會驅動,只要有獲利機會,就設法取得所需之技術資源。因採短線之游擊戰略,因此在技術發展上毫無積累的動機,並將技術視為
9、一種可以立即交易的商品,購併也經常是這類廠商獲取技術的手段。進地區中小企業因為資源與市場競爭力都不足,因此較多的是採取跟隨模仿或機會主義的技術策略。跟隨模仿策略雖然研發與經營風險均較低,但產品技術競爭力不高,能夠創造的附加價值與利潤空間都極為有限,這樣的策略是很難成為像JVC一般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科技企業。 而採取應用改良型技術策略的廠商,一般以具有資源規模與市場地位的先進地區大中型企業較具有競爭優勢,他們憑藉優勢的周邊配套資源,能夠在創新活動上後發先至,迎頭趕上,以分享成長市場的創新利潤。 在台灣中小型科技企業之所以無法像JVC一般長期投入大量研究資源於新產品技術的開發,主要是擔心無法保障
10、創新成果,創新利潤很容易為其他跟進者與模仿者所分刮,所以寧願在創新發展上身居老二。因此如何採用發展防禦的技術策略,保障研發成果所帶來的豐厚利潤,是台灣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所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 台灣的中小企業大多屬於家族創業型態,在專業經營人才與研究人才的延攬與運用上必然受到許多侷限。因此是如何將有限資源在技術創新上做出最佳的槓桿發揮,以發展出具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將是另一項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面臨的挑戰。五、建準經驗具有參考價值 在南台灣高雄有一家全球生產量最大的微型風扇馬達廠家,他不但做出世界上最薄最小的風扇,供應全台灣筆記型電腦所需的散熱風扇,同時也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無刷單相直流馬達的技術
11、專利。在台灣中小企業能以研發起家,依靠技術創新來創造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運用專利與與智慧財產權來保障創新的市場利潤,建準電機恐怕是其中的翹楚。而建準的創業家族成員並不具備高學歷背景,企業背後也無任何財團資源的支援,經營者能夠成功運用發展防禦的技術創新策略,帶領公司進入高科技產業領域,其經驗確實有值得台灣其他中小企業學習參考之處。 建準與JVC是兩家企業背景與成長歷程完全不一樣的中小型科技企業,他們雖然採取不同的技術發展策略,但都是依據研發與技術創新來創造市場的領導地位。他們的成功證明,無論何種背景型態的中小企業都能以技術創新做為經營策略最核心的部份,並且為中小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 以下我們首先敘
12、述建準電機在技術創新、技術策略、以及技術資源管理上的作為,然後我們再比較分析建準與JVC在技術策略與技術管理運用上的差異,以及這些策略作為在理論與實務上的意涵,以提供我國其他中小企業研擬技術策略與推動技術資源管理之參考。貳、個案公司的背景與經營現況一、產業背景與市場地位建準為台灣散熱風扇最大之製造廠,自創品牌已有16年之久,“SUNON”品牌在國際散熱風扇及資訊業界已享有盛名,年產量達四千萬台,產品目前行銷全世界,銷售量及銷售金額不斷成長,已躍居成為全球小型風扇的最大供應商。風扇馬達產品的應用範圍極為廣泛,包括(1) 筆記型、桌上型個人電腦、印表機、掃描器、伺服器、CPU冷卻器、電源供應器等資
13、訊設備;(2) 影印機、傳真機、投影機等辦公室設備;(3) 冰箱、空氣濾清器、冷暖氣機等家電設備;(4) 實驗室設備、生產設備、醫療設備、電信設備.等等。為因應資訊產業快速變化及企業國際化之需求,建準電機近年來積極推動產品多元化及設立全球各地分支機構,橫向擴展產品線,生產各類相關馬達應用產品以跨足家電、電子及資訊產業。並持續研發超小、超薄、省電馬達及風扇產品,以配合資訊產業之需求。全世界直流與交流散熱風扇之生產數量在1996年約有二億三千萬台,主要廠商分佈於日本、台灣、德國、美國、法國及韓國等地。日本及台灣產品主宰世界市場,總共約佔八成,然而基於降低生產成本的考量,大部份廠商目前均外移到大陸及
14、東南亞生產。圖一、 世界散熱風扇產量分佈資料來源:工研院光電所整理世界上主要生產散熱風扇的廠商除了日商之外,早期以德國之“PAPST”最有名,由於技術領先又擁有專利,因此在80年代其產量高居世界第一。90年代以後,日本廠商積極擴大散熱風扇市場版圖,終於佔據大半散熱風扇市場。建準電機公司由於技術獨到,也擁有產品專利,競爭能力強,市場佔有率也逐年擴大,並於1996年一舉追上日商“NMB”,成為世界第一。 圖二、 1996年世界主要散熱風扇廠商的市場佔有率建準電機之散熱風扇產品區分為直流無刷散熱扇及交流無刷散熱扇兩大類,自民國77年起,建準電機研發成功新型直流無刷散熱風扇馬達後,產品銷售逐漸以直流無
15、刷散熱扇為主力,並全力研發相關系列產品,目前直流無刷散熱風扇佔建準總銷售金額已達80%以上。就市場發展而言,直流無刷散熱風扇發展至今才僅十餘年而已,交流散熱風扇發展至今已有三十餘年的歷史,然而目前整體市場的需求卻著重於直流無刷散熱風扇,尤其從80年代中期起,大部份儀器、儀表之設計導向為使用直流電(DC),加以直流散熱風扇可以配合資訊產品規格需求,故其市場正隨資訊產業的蓬勃發展而大幅成長。據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資料顯示,目前直流散熱風扇與交流散熱風扇市場比例已達85%比15%。 近年來由於電子資訊產品的發展朝向外型輕、薄、短、小,內部多功能及高速化,使得產品的構裝更密集,發熱密度更高,不僅在設計構裝時難度更高,零件的散熱問題亦較以往嚴重。就個人電腦而言,母板上的多重熱源包括處理器(CPU)、記憶體(Memory)、調節器(Regulator)以及晶片組。通常在運作的16M byte記憶體的耗熱大約是5W,晶片的耗熱是1至2W,微處理器的耗熱上升的尤其厲害,200MHz Pentium的尖峰耗熱高達16.6W。據研究顯示,電子零件的操作溫度每上升10 ,產品的可靠度就會下降50%,為了解決耗散熱度的問題,微處理器大都要裝散熱片及散熱風扇,以4m/s的空氣吹過處理器,把溫度下降至60左右,使機器能正常運作。 直流無刷散熱風扇業未來成長性仍將看好,其原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