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教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578577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某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某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某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某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教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前言一、规划的目的目录 3#二、规划的重点 4三、规划的范围、期限和依据 4四、规划编制的原则 5第一章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背景和优劣势 7一、发展背景 7二、优劣势分析 11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6一、指导思想 16二、发展目标 16第三章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总体构想 19一、总体布局 20二、分级规划 23三、分业态发展思路 27第四章城区商贸流通业布局和业态规划 30一、商贸流通业布局 30(一)市级(区域)商业中心建设 30(二)社区商业中心建设 34(三)商业街 (区)建设35(四)农贸市场 38二、主要发展业态 39(一)零售业 39(二)物流配送业 40(三)宾馆饭店、餐饮

2、业 41(四)专业市场 41第五章 杜桥镇商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布局规划 44一、基本思路、业态定位和发展目标 44二、商业布局 46三、主要发展业态 47第六章 白水洋镇商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布局规划 50一、基本思路、业态定位和发展目标 50二、商业布局 52三、主要业态发展 54第七章 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 56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实施发展规划 56二、深化体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 58三、创新商贸业态,培育重点企业 60四、建设标准化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62五、加快信息化进程,培养经营管理人才 63一、规划的目的商贸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窗

3、口,也是促进生产、引导消费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工 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科技进步、经济市场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商贸流通业正由国民经济的从属产业转向先导产业,成为经济 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以加入 WTO 为标志的新时期,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成为地区经济 增长的重心及组织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等宏观发展背景以及临海周边区域经济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 需要重新思考和认真探索今后一个时期临海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思路, 科学制定临海市 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为此,临海市人民政府委托杭州商学院浙江经济 社会发展

4、研究中心承担了临海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20032020年)课题,旨在为临海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二、规划的重点在分析临海市商贸流通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新背景、 新机遇和把握经 济发展新阶段的基础上, 提出临海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思路、 发展目标、 战略重点及相应的保障措施,规划业态结构和网点布局。三、规划的范围、期限和依据规划编制区域范围:临海市全境,重点是临海市区 4 个街道办事处 (特别是古城街道和大洋街道,即临海的新老城区) 。同时,对杜桥、 白水洋两镇商贸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业态选择进行必要的论述。规划编制年限:近期实施规划为 2003 年至 2007 年;远期控制规 划至 2020

5、 年。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纲要的通知(浙政发 200166 号);(2)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 3)临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2-2020 );(4)临海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999-2020 );其它有关法规和相关规划。四、规划编制的原则1、统筹考虑原则商贸流通业是区域经济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功能定位、 业态结构与总体布局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城市功能定位及布 局相结合,特别是要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密 切衔接。2、适度超前原则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既要从实际出发,更要着眼于长远,充分

6、考虑 外部市场环境、城市建设和交通设施条件的变化,本地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消费群体分布和购买力水平的变化趋势,从满足消费、引导 消费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度, 适度超前和较高标准地规划网点 分布、业态设置、购物环境和新的经营服务领域等。3、结构合理原则发展规划与结构调整、 业态创新相结合。 根据不同商业区域的特点, 确定不同业态商业网点的规模和数量,做到总量适度、结构合理,注重 大中型与小型、新建与改造、集中与分散、综合与专业相结合,避免贪 大求洋和重复建设,形成合理的布局结构,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 境。4、各具特色原则 按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居住区)商业、郊区城镇

7、 商业和商业特色街的不同要求设置商业网点,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 要,努力形成层次清晰、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提高各层次、各区域商 业的协同效应。5、以人为本原则商业网点规划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要与满足城乡居民生活 和生产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切实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创造 良好的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位。6、可操作性原则规划力求高标准、高起点,产业规划与设施规划相结合,注重可操 作性和务实性。五、规划编制的方法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和讨论切磋,对临海的 区位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特点、城镇 体系及城市布局等因素有了具体了解,对临海的商业

8、网点数量、规模、 业种、业态和服务区域的现状有了比较充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结合 临海商贸业发展的新背景、城市商贸业发展规律和各地商贸业发展经 验,运用商业经济学、区域规划学、商业地理学和现代经济学等学科的 理论与方法,对临海商贸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规划。第一章 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背景和优劣势一、发展背景认清临海商贸流通业的背景, 必须把握国内外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 势和临海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两个大层面。1、国内外商贸流通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临海必须把握商贸流通 业发展的趋势。从上个世纪末以来全球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看,国际化经营、业态 结构转变、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兴起成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潮

9、流。商贸流通企业的全球化、规模化经营和连锁经营发展强劲,国际大型连锁企业已形成全球采购网络,不断发展组合式经营。随着中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大型商贸流通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 通过开设新店、兼并和联合等形式迅速开拓市场。商贸流通业态发展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专业商店、便利店的 专业化、小型化趋势与综合商店的大型化趋势同时出现,批零结合和电 子商务发展很快。折扣商店、仓储式商店继续生机勃勃,大型购物中心 发展成熟,大型专业店后来居上,传统百货公司地位下降。以大型购物 中心和连锁超市为代表的超大型和小型便利商店并存发展的势头迅猛, 超大型商贸业态囊括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诸多方面。不同

10、商贸 业态出现混合发展的趋向,无店铺销售与店铺销售融合发展。社区商业 发展较快,以日本“711”为代表的连锁便利店大量运用综合店铺信息系 统,经营活动深入社区,在过去 20年里急剧成长。商贸业电子信息化步伐空前加快, 科学管理与控制不断得到加 强。通过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电子采购和现代物流手段,大型商贸连 锁企业强化了服务、订货、物流、交易和资本管理,促进了大规模经营 和全球化扩张,大大降低了商业成本。顺应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国内商贸流通业利用后发优势,目 前正进入以规模化、连锁化、信息化和跨区域低成本扩张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商贸流通企业纷纷实行集团化规模经营,致力于建立融商流、 物流、信

11、息流于一体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大型综 合超市、连锁店和社区便利店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 批零一体化和“农改 超”趋势明显,传统的百货商店和纯批发企业走向萎缩; 连锁、代理、专 卖、配送和物流等现代流通方式正在迅速兴起;商贸流通业网络化、信 息化步伐空前加快,优秀商业企业借助内外部网络和 ERP (企业资源计 划)、MRP等技术手段实现网上采购、辅助管理决策、优化供应链管理, 以减少库存, 降低成本, 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并以此支持跨区域连锁化、 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面对上述发展趋势, 临海本地中小商贸企业正在受到严峻的生存威 胁。但是,临海如果能抓住商贸流通业发展契机,

12、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和相对优势,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积极走学习适应创新、 适应加盟融合的道路,把本地企业改造、提升、创新与外部企业的 引进、加盟、融合有机结合起来,则可以促进商贸流通业的结构调整, 提升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2、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使临海商贸流通业发 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格局。进入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国际资本流动、技术扩散与转让、国际产业转移 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继续向亚太地区转移。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层面看,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区域之间 对有限生产要素竞争和市场空间的

13、争夺更趋激烈, 区域产业发展和空间 布局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强劲崛 起,有望成为世界工厂和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浙江作为长三角的金南翼,正进入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化水平和 服务业比重快速提高的新阶段。与此同时,省内各地围绕资源、市场和 投资环境的竞争更加激烈,以规模和功能为基础的城市竞争十分明显, 城市对区域经济的极化效应进一步增强。 作为城市重要功能的商贸流通 业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重要筹码。临海是千年府城、 浙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和台州市域副中心城 市。临海虽然经历了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台州行政中心迁移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但通过过去几年的努力,社会

14、经济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全市经济增长已经走出低谷,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各项社会事业欣 欣向荣,商贸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 台州中心城市在综合性商贸服务和专业化特色服务等方面均对临海商贸发展构成挑战。凭借组团式中心城市的优势,特别是路桥、黄岩等地悠久的商贸历史和业已形成的广阔商圈,临海商贸业发展 无法回避来自台州中心城市,特别是与路桥、椒江的竞争。尤其是路桥 这个全国性大型批发市场对临海有形市场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临海 区域物流中心、会展业的发展也必须考虑与路桥存在的分工与竞争关 系。二、优劣势分析(一)优势 从区域经济角度分析,临海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在区位交通条件、综

15、合经济实力、旅游资源禀赋、 城市功能、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1、区位交通条件优越 。临海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北上杭绍甬,南 去温州,西接金华,处于台州市区域几何中心,与三门、仙居、天台和 台州市三区均属 1 小时交通圈内,是台州的陆路交通枢纽。随着甬台温 高速公路的通车、台缙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以及中期金椒铁路、甬台 温铁路的建成,将形成二纵二横的交通干线网,临海的区位优势会进一 步得到强化。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给发展区域性商贸业奠定了基础。2、综合经济实力较强 。历史上,临海一直是台州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中心,经济辐射范围波及整个台州市域。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临海在台州市域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了,但在台州北部地区仍是龙头老大。2002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06.4 亿元,比同年台州北部的仙居、天台、 三门三县的 GDP 总和还多 3.5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台州市北部四 县(市)总和的近 50%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四县(市)总和的 48.05% ( 2001 年)。因历史和区位优势等原因,临海对天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