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核”定点以“学”定教.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569770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核”定点以“学”定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依“核”定点以“学”定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依“核”定点以“学”定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依“核”定点以“学”定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依“核”定点以“学”定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核”定点以“学”定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核”定点以“学”定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核”定点 以“学”定教以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为例谈长篇课文教学李斩棘一般来讲,我们把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二学段在800字以上、第三学段在1000字以上的现代文,称作长篇课文。这些课文,文字较多、内容丰富、信息繁冗,客观上导致了教师怕教、学生厌学的现象。如何解决长文教学内容长与教学时间短的矛盾,实现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难点。余映潮老师曾经针对此类课文教学说:“它的成功探索,将影响所有文章的教学处理。”如何突破长篇课文的教学瓶颈,实现长文短教,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依“核”定点,以“学”定教就能实现。这里以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长篇课文教学的具体做法。一、解读文本,依

2、“核”定“点”王荣生教授说:“语文教师优先要解决的是教学内容问题,或者说,要解决教学方法问题,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入手处在教学内容的调整。”长文文本内容的丰富和隐秘决定了长文教学价值的多重性,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选其核心内容,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有效的目的。所谓核心教学内容,就是文本中最突出的部分、重点内容、学生学习难点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一步就是做好文本解读工作,确定长文的教学核心价值,体会编者的编写意图,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2011年版课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长文,且在教材中所占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多。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六年级上册中以“地球家园”为话题的第一篇

3、长篇课文。课文交错叙述了父亲死后雷棣成长经历中的五件事情,重点记叙了雷棣发愤读书学习及决心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两件事。全文1000多字,篇幅较长,且文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有距离,情感上除能理解失去父亲的伤痛之外,其他所折射出的内容学生很难理解。 针对这类事件较多的长文,解读文本时可以依据词语特点,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及时情、文情、学情等,选取核心教学内容,定好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长文教学的难题。(一)与课标对话,精选核心字词,定词点2011年版课标第三学段对识字写字的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可见,高年

4、级的阅读教学,依旧不能忽略识字与写字,更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识字、独立学习。确定核心词语进行内容教学有利于直指中心、以点带面,因此选取最能表达中心内容的词语为学习点是解决长文短教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在学习“企盼”一词时,可以结合教材课文中“我的视角”的内容来教学。“我的视角”:词典里,“企盼”就是“盼望”的意思,文章题目中的“企盼”不能换成“盼望”。依据这一点,教学时可以从题目入手,让学生首先给“企盼”换词语。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企盼”表达的程度之深之切,从而感悟雷棣的情感。这样,抓住核心词语,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揭示了文本内容,教学效果显著。课堂上怎样才能体现出与众不同且有个性的亮点之处呢

5、?要依据学情和本课生字特点来进行教学。如可以选择“鉴”字进行古今字体的对比学习,通过对“鉴”古代金文的认识到演变至今的字形对比,这样既从认知的角度形象地学习了词语,又通过字形理解了字意,同时也给学生渗透了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的思想感情。进行字词教学时,书写的设计较为费时间,但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把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二)与编者对话,选取核心内容,定练点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如何运用学生已有的能力,在最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进行文本解读时,

6、除了解文本意义、作者背景资料外,还要充分关注编者在文中设计的课后思考题、资料袋、插图等,这些资源很好地体现了编者的编写意图。因此,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做到与教科书编者有效对话,这样能充分把握编者意图,实现有效教学,尤其长篇类课文与编者对话更有利于核心教学内容的选取。编者精心编写的课后习题一般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揭示了文章的思路,体现了重点训练项目,不同程度地渗透了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课后习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此文课后思考题有两道:“1.激励雷棣成长的动力是什么?2.课文交错记叙了哪些事?你能说说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吗?”第一题是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学完这篇课文后学生必须理解

7、的内容。第二题则是难点,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这篇文章介绍了很多事情,必须理清;二是这些事件是通过插叙或倒叙的方法来介绍的,体现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备课时,可以将内容的重点放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上。因为只有梳理清楚了几个事件,才能很好地理解本文写作的方法倒叙和插叙,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三)与学生对话,确定核心目标,定学点分析、了解学情是教师在备课中确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真正清楚学生已经具备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把握学生学习起点,与学生真正对话,才能让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学生是否拥有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已经了解了课文中的有关

8、内容,达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等等。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自学和合作等能力。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这类叙述事件较多的文章,学生读懂文章内容,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对事件的梳理是第一课时必须完成的。在备课时,可以依据文本特点、教学时间、学生学情等选择核心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制定如下核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鉴”“沉浸”“殉难”等生字新词。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雷棣成长经历中的五件事。3.了解倒叙、插叙的写作特点,知道作者是如何安排材料的。二、确定策略,以“学”定教选取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后,就需要确

9、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上河南选手马娜老师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一课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策略。(一)依据已知,从课题中找核心,直奔主题师: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世界上一些国家的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中,所以企盼世界和平是所有人的企盼,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这篇课文。 (生齐读课题)师:你能给“企盼”换个词吗?生:期待。生:期望。生:盼望。师:为什么作者不用这些词,而用“企盼”呢?生:“企盼”所表达的程度更深一些。师:理解得真好,请你试着读出这样的程度。(二)了解学情,精学核心词语,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还可以读读老师发

10、的小资料。(出示)自学提示: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小资料来理解,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自由读文)师:这些词语是文中比较难读的词语,你会读吗?(出示字词,生读词)蓝盔 雷棣 维和部队 辛普森案件 资治通鉴 师:再看这些词语。(出示,生读词)企盼 沉浸 回眸 维护继承 未竟 殉难 凯旋泣不成声 了如指掌师:注意“眸”“棣”两个字的读音容易读错,一起读。(生读)师:词语是有感情,谁能读出词语背后的情感?(生再读词)师:把这些词语放回句子中,谁会读?(出示)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回眸。

11、(指名读,生齐读)师:“回眸”一般用来写女子,这里写爸爸,而且还是“深情的”。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读句子)(出示)文章刚读一半,雷棣就放声大哭那上面登着爸爸一年前殉难的消息。 (生读句子)师:在这里,爸爸是遇难吗?生:不是,是殉难。师:有什么区别吗?生:我觉得遇难是遭遇灾祸而丧生,为国家的危难而献出生命才叫殉难。(出示)雷棣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泣不成声地说:“妈妈,我会记住的。”(生读句子)师:什么叫“泣不成声”?生:哭得很痛,出不来声音。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这句话。(生再读句子)师:看这个,是什么字?(出示)师:猜不出来吧,是“鉴”字。“鉴”字最初是这样的(出示)师:

12、人俯首在一盆静止的水面上反观自己的样子。古代没有镜子,所以用盆子里的水来当镜子。随着演变,皿字底变成了“金”,表示铜镜的意思。谁来给“鉴”字组词?(生组词)师:这个字怎样才能写好呢?来,跟老师一起写。(范写)上面收紧,中间伸展,下面再收紧,注意横要长短有致,间距匀称。还有一个字特别容易写错。(出示:凯)看老师写,“凯”字的右边是竖弯钩,左边的竖撇要注意穿插。(范写)拿出写字纸,来写一下。(生写字,师评价)师:字词学会了,我们来交流第二个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生:课文主要写了男孩雷棣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所以他企盼世界和平。生:课文主要写了男孩雷棣企盼世界和平,为世界

13、和平做了很多事情。(三)把握兴趣点,梳理核心事件,学习写作师:这篇课文是写人类文章。一般写人的文章是抓住什么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的?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师:这篇课文与以往的写人类文章有什么不同?生:这是一封信。生:写了很多事。师:课文中写了很多事,要想学好课文,我们先要理清这些事,请看“学习导航”。(出示)学习导航:请大家边读课文边做标注,看看课文记叙了哪些事?你能说说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吗? (生自学课文,交流、汇报)生:雷棣宣读了他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师:简单地说,就是读信。(板书:读信)接着呢?生:谢绝帮助。生:扔西瓜皮。生:听到父亲去世的事后,很痛苦。生:送别。师:其实,

14、这还是在写读信。还有吗?生:关心妈妈。师:他关心妈妈,关心政治。(一一板书)这么多事,你能说说先后顺序吗?生:先是得知遇难。师:有不同的意见吗?生:先是扔西瓜皮。师:为什么?生:雷棣原来也很淘气。师:你关注到了“原来”。(标注)生:关心妈妈、努力学习、谢绝帮助。(师相机标注 )师:通过梳理,这篇课文写的事就很清楚了。课文在前两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事件的结果,那么老师把前两个自然段放在最后,你觉得怎样?(出示课件,动画演示,将前两段移到后面。生读文)生:文章读着有点儿不太顺。生:我觉得把结果放在前面,更吸引人。生:结果在前增加了阅读课文的欲望。生:结果挪到后面,感觉作者的痛苦之情就不那么强烈了。师

15、:这是一篇报道。把后面的内容放在前面,这样报道的目的是什么?生:吸引人。生:突出主题。师:什么主题?生:企盼世界和平。师:对,这样就与世界和平这个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写法叫作倒叙。(板书:倒叙)以后写作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倒叙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主题。课文还有什么表达特点?生:雷棣回忆小时候事的语言描写很精彩。师:你找到了哪些?生:第5自然段中说:“像许多孩子一样,雷棣原来也很淘气。上小学时,有一天他把一块西瓜皮涂了泥扔在马路上,想让过路的人不留神滑上一跤。”我觉得这与后边雷棣的变化形成了对比。生:记得一次在和小朋友玩扑克牌输了之后,爸爸对他说:“记住,没有人总会让着你的,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成功。”师:是的,这些事都是雷棣回忆的。生:我认为,这些事都是穿插在文章中来叙述的。师:老师很欣赏你思维的角度与别人不同。这种穿插在文章中叙述事件的写法,就是插叙。(板书:插叙)这就是课文最突出的两种写作方法倒叙和插叙。像这种写法的文章我们以后还会学到,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篇,课后请同学们试着学习一下。总之,重视研究文本的体式特点,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语文本体性的核心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