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浅谈 刘莹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567750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浅谈 刘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浅谈 刘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浅谈 刘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浅谈 刘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浅谈 刘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浅谈 刘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浅谈 刘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浅谈开县竹溪中心幼儿园 刘莹摘要:游戏是幼儿园里集中教育活动,户外活动,区角活动等的最有效的实施方式和教育途径,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课程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游戏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幼儿游戏又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指导,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游戏化教学进行科学的组织与有效的指导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研究的理论意义与时间价值、游戏的概念与特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2、希望能够对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关键字:游戏游戏化教学有效指导科学观察一、问题的提出1996年实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教育原则,并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把游戏作为基本教育活动,意味着幼儿园要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并把游戏融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玩)中了

3、解生活、获得知识,在学习中游戏(玩),将教育因素与游戏形式最佳融合,在整合中凸现教育的价值,这也成为现代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之一。在新形势下,为了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更好的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才,实现对儿童游戏的科学实施及指导,就成为教育界特别是幼教界普遍关注的课题。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理论意义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同时也只有游戏,才能使

4、儿童在其现有发展水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和生活。幼儿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看似平常的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是一片大大的生活空间,在这片空间中他们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不断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教育心里专家们经过不断试验,表明游戏是含有许多认知成分的复杂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使自己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是开发人的各种能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是游戏铸造出来的.维果茨基说;“儿童在游戏中的水平高于其他活动中的水平”充分肯定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种不同的游戏,既有全身动,也有局部运动,使得幼儿的动作灵活性、手眼协调、平衡能力等得

5、到锻炼和发展。同时,在进行游戏时,幼儿总是伴随着非常愉快的情绪,这种愉快的心情,又保证着孩子身体的健康,保证着机体的正常发育。可见游戏在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2、实践价值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由于传统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孩子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的广

6、大教育者已经充分认识到游戏对幼儿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如何实施游戏化教学以及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指导依然困惑着我们。本文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加上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将从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幼儿园目前开展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幼儿园游戏组织存在的问题、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四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对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三、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1、游戏的概念与特点(1)游戏的概念迄今为止,游戏概念问题的讨论仍没有获得一个为大家一致认同的操作性定义,因而对于什么是游戏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构成人们对于游戏概念的不同解释。然而,从主观上而言,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和把握的不同,是导致游戏概念解释不同的根本原

7、因之一。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德国的福禄贝尔四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四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额发展神的本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把游戏活动的本质概括为主体性活动,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这使人们对游戏的看法和认识的再一次深化和提升.它为我们重新认识和讨论游戏的属性、价值、构成提供了科协的基础与前提,并指导着游戏在教育中的实施和运用。(2)游戏的特点游戏作为儿童活动的一种模式,具有自身所固有的基本特征,

8、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自主性是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游戏是适应儿童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在幼儿游戏的选择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并且是恶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是可以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化,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又可以自由的活动,所以儿童乐于从事游戏,并容易在游戏总受教育。第二,游戏是在假象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儿童游戏中反映的不死周围生活的翻版,她们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充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游戏中,儿童可以不收实际环境和具体条件的限制,通过想象,创造新情境.

9、第三、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适应儿童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因此使儿童感到满足和愉悦。在游戏中,儿童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并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再者,在游戏中没有强制的既定目标,儿童不会产生紧张的情绪,因此整个游戏过程中感到轻松和愉悦。2、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关于“游戏”与“教学有许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用游戏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教学就是游戏;或认为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其之间的关系。四、幼

10、儿园目前游戏化教学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教育功能已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并努力在实践中尽可能为幼儿的游戏的开展创造条件,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包括晨间游戏、区角游戏、角色游戏还有户外体育游戏,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老师都致力于将游戏贯穿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当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却并不尽如人意,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游戏环境的创设追求精致而忽视其可操作性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自己亲身参与过环境的创设,也去过很多幼儿园参观学习过,发现很多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都非常的精致美观,一眼看去觉得有那么多游戏区角有那么丰富的游戏材料

11、,幼儿真的很幸福,但是当深入的去观察和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多是表面现象,其中可以看出幼儿参与的很少,幼儿真正可以操作的东西也很少.这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这个环境创设出来能发挥什么作用,仅仅只是为了美观吗?有没有真正对儿童的成长有所帮助?2、游戏的组织追求功利而忽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观察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会发现我们的教师确实在一日教学活动安排中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认为在这样的推动下幼儿就会得到发展,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儿童是不是真正喜欢这些游戏,是不是真正需要。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很少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是否对该游戏感兴趣,很少做到真正的尊重幼儿.我们的教师总是习惯于以成人的水平去衡

12、量游戏的趣味性,是否能达到教育目标、去判断游戏的价值,过多的考虑游戏的教育价值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情感的获得。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应以为使幼儿获得愉快情感为宗旨、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选择幼儿真正喜欢的游戏材料和感兴趣的游戏开展方式真正的寓教育于游戏中。3、教师的指导过于高控而缺乏自由和创造性幼儿游戏是一种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自愿的、不同寻常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体验,他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而对于游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在乎。然而国内幼儿园受许多现实条件限制,如一个班幼儿比较多,教师在开展游戏的时候常常为了保证游戏有序而不乱的进行,对幼儿诸多控制与要求。幼儿本

13、是游戏的主人,有充分的自由,如游戏的选择,游戏的玩法甚至游戏的规则,教师都应充分的尊重幼儿.但是现实情况是游戏过程中教师经常处于支配地位,为了游戏而游戏,严格控制幼儿游戏的内容、时间以及游戏的规则与玩法,对幼儿过分干预,使幼儿丧失了自由,失去了主体性地位和自由选择的权利。严重阻碍了幼儿参加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剥夺了儿童自我经验的建构的机会,使游戏不能真正发挥出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与促进作用.五、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

14、.幼儿的游戏又离不开教师组织和指导,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活动中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更好地去展示自己呢?针对游戏组织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以下提出几点策略与建议:1、尊重与支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应成为游戏的主人而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我们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决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平时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在尊重的前提下,教师要做的是为幼儿提供支持与帮助,

15、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与操作材料.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等;2、兴趣与需要,真正从幼儿角度出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需要是教育的最佳契机。首先,教师应注意仔细观察幼儿,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需要所在.其次,材料投放、游戏的情节、内容、甚至游戏的规则都要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也应该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

16、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3、自由与创造教师适时参与其中游戏是美丽的梦想,是可以让每一个孩子兴味盎然的活动,没有功利,没有强加的任务,有的是孩子全身心的放松与参与因此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是必要的。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与想法去约束和控制幼儿,这样只会让幼儿感到压抑,而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更会打击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在自由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参与性,教师也应该抓住契机适时参与游戏。而作为一名好教师,不但是幼儿的老师,同时也要学会如何去成为幼儿的朋友、游戏的伙伴。这不仅会使幼儿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亲近,把自己的想法、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告诉老师,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幼儿的个性、性格及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适合本班幼儿的游戏内容,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4、观察与指导科学观察与有效指导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因此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观察非常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