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巧用导学案着力打造高效课堂.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56196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巧用导学案着力打造高效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编巧用导学案着力打造高效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编巧用导学案着力打造高效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巧用导学案着力打造高效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巧用导学案着力打造高效课堂.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编巧用导学案,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随着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深入开展,导学案的使用逐渐普及,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的确,只有精心编写好导学案,并合理使用,才能使导学案发挥最大的效力。那么怎样才能编写好导学案?笔者在前一阶段的学习实践当中,有一些体会和做法,现整理如下,并以之就教于各位同仁。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1、由易到难的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学生也要有个适应过程。开始的时候,

2、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简单一些,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解决或者经小组讨论后能够解决。那种学生讨论后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不要出现在导学案上。2、简明扼要的原则。导学案是给学生用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杖”,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习题。因此,导学案的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3、可重复使用的原则。导学案并不是一次性的,我们要把它利用起来,可以成为学生随时自我检测的题签,也可以是课后复习的导线。4、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导学案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设计时不要还是站在以传授知识为本的角度,老是考虑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得成。学生学得会,掌握得住,才是教学任务的真正完成。二、导学案

3、的编写流程及要求经过近半年的学习,摸索,我们基本形成了一套编制导学案的程序:即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二次备课,课后优化。导学案编写应以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为主。每一份导学案的设计,每一个题目的设置,每个问题的提出,应由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讨论,由一人执笔定稿。如我校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在进行每单元的导学案编写时,由每个老师分别承担一课导学案的设计,初稿完成后由备课组老师集体讨论后再定稿,最后交备课组长审核过关,送文印室印制。既分工又合作,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各备课组每周应有半天左右的时间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要解决以下问题:下一周的导学案定稿,下下周的导学案编写任务分工,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导学案

4、编写,必须提前一周完成。同时导学案的编写还要注意以下要求(1)一课一案,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建议一份导学案,可用一张8K纸为宜,可两面都用,也可以只用一面。(2)知识问题化。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把知识点设计成具体的问题。问题应该明确,学生一看就懂,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一定要有层次,不能过于笼统。问题设计要明确分为多个层次,并在每个题目后面注明,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可分为:课本再现型,即学生只要看课本,不需要任何其他帮助,就可以

5、解决问题;课本延伸型,即学生看课本的同时,只要适当地看一看工具书或其他课外资料,就可以解决问题;模仿应用型,即学生只要简单模仿课本上的例题就可以完成,这类题,可以直接使用课本上的例题,也可以是例题的变形;独立应用型,即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后,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类题,可以是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是课外同一难度的题目。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导学案中每类题所占比重是不相同的。在实验起步阶段,应注意:每份导学案中,课本再现型题和课本延伸型题所占比重,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另外导学案格式一定要规范。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开头部分,要包括题目、设计人姓名、审核人姓名、使用时间、学生姓名及

6、组别、组名等;主体部分,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当堂检测等;结尾部分,包括教(学)后记或者课后反思等。三、导学案的使用方法1、课前: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预习过程中要求勾画出课本的知识点并写上标注,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并将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基础知识检测”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老师针对“导学案”了解学清,进行补充完善。2、课堂:课堂一般分四个部分:基础知识记忆及检测、知识链接、合作探究、当堂检测。首先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记忆预

7、习过的教材基础知识。记忆结束进行“记忆检测”和“知识链接”。以上属于基础知识部分。基础知识完成后,课堂的下半部分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先将合作探究题目的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形成组内共识;然后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答案展示,由同学和老师给予点评。最后完成“当堂检测”,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3、课后:(1)上完课后,老师和学生分别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课后反思和学后反思。(2)、每隔一周,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四、导学案使用的误区导学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新鲜产物,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的误区,笔者认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以教案定导学案教师在处理导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

8、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导学案。2导学案就是练习题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是在他们预设导学案时或拿到导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3导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内容。只有克服了以上误区,才能形成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各种层次的学生才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课堂效益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成功的,是富有创新教育气息和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精心编写它,在使用的过程中怎样让其充分发挥作用,让导学案真正帮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之,任何一份导学案的设计都要在备课组教师的共同商量下定稿,在集体备课中完成,把集体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来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