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产品特征鱿鱼原条 胴体、头足、尾基本完整的鱿鱼鱿鱼分割品鱿鱼胴体 鱿鱼原条去头足、内脏(肠、墨),去(或不去)鳍和去(或不去)表皮的鱿鱼部位鱿鱼头足 去胴体、去尾的鱿鱼部位鱿鱼片 胴体剖割开片,去(或不去)头足、去内脏、去(或不去)鳍的鱿鱼部位鱿鱼尾 去头足、去胴体的鱿鱼部位SC/T 3122—2022鱿鱼等级规格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鱿鱼的产品分类、规格、质量等级及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OtTiiIiDiS本文件适用于 柔 鱼 ( mmasrephesorbigny)、太 平 洋 褶 柔 鱼 (odarodespacfcus)、阿 根 廷 滑 柔 鱼(lexargentnus)、茎柔鱼(osdicusgigas)、鸢 乌 贼(thenoteuthisoualanienss)等 鲜、冻 鱿 鱼 的 生 产、销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 件;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 (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 )适 用 于 本文件.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30891 水产品抽样规范SC/T3035 水产品包装、标识通则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产品分类主要产品分类见表1.表1 主要产品分类5 鱿鱼规格将柔鱼、太平洋褶柔鱼、阿根廷滑柔鱼、茎柔鱼和鸢乌贼等鱿鱼的原条由大到小分别分为5个规格,具体规格划分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6 鱿鱼质量等级及要求61 鱿鱼原条鱿鱼原条根据质量分为3个等级,具体等级及要求见表2.1分割品项目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头足外观 头足完整,肉体无残缺 头 足 基 本 完 整,肉 体 有 1 处 ~4处损伤 头足不够 完 整,肉 体 有 超 过 4 处损伤色泽 呈该类鱿 鱼 固 有 色 泽,异 常 着 色率小于5% 基本呈该 类 鱿 鱼 固 有 色 泽,少 部分发 生 轻 微 变 色,异 常 着 色 率 占5%~10% 不具有该 类 鱿 鱼 正 常 体 色,变 色较为严重,异常着色率大于10%滋气味 呈鱿鱼固有的气味,无异味;水煮后品尝滋味鲜美 基本呈鱿 鱼 固 有 的 气 味,部 分 有轻微的异味;水 煮 后 品 尝 有 鱿 鱼 固有鲜味 鱿鱼固有 的 气 味 较 少,同 时 伴 有明显的异味;水煮后品尝鲜味较淡杂质 无肉眼清晰可辨杂质 允许存在 少 量 杂 质,肉 眼 清 晰 可辨外来杂质不超过3例(处) 存在较多 杂 质,肉 眼 清 晰 可 辨 杂质超过3例(处)胴体、片、尾外观 外观完整,无残缺 肉体有1处~4处损伤 肉体有超过4处损伤色泽 外壁呈该 类 鱿 鱼 固 有 色 泽;内 壁表面异常着色率小于5% 外壁基 本 呈 该 类 鱿 鱼 固 有 色 泽,少部分发生 轻 微 变 色;内 壁 表 面 较洁净,受 轻 微 污 染,异 常 着 色 率 占5%~10% 外壁 不 具 有 该 类 鱿 鱼 正 常 的 体色,变色较为严重;内壁表面发生较严重污染,异常着色率大于10%滋气味 呈鱿鱼固有的气味,无异味;水煮后品尝滋味鲜美 基本呈鱿 鱼 固 有 的 气 味,部 分 有轻微的异味;水 煮 后 品 尝 有 鱿 鱼 固有鲜味 鱿鱼固有 的 气 味 较 少,同 时 伴 有明显的异味;水煮后品尝鲜味较淡杂质 无肉眼清晰可辨杂质 允许存在 少 量 杂 质,肉 眼 清 晰 可辨杂质不超过3例(处) 存在较多 杂 质,肉 眼 清 晰 可 辨 杂质超过3例(处)项目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外观 胴体、头足、尾等完整,体形匀称、无变形,肉腕、胴体无残缺,较洁净 胴体、头 足、尾 等 基 本 完 整,体 形 较匀称、呈 轻 微 扁 平 变 形,肉 体 处 有 1处~4处损伤 胴体、头 足、尾 等 不 够 完 整,体 形 不匀称、呈较严重的扁平变形,肉体处有超过4处损伤体表色泽 呈该类鱿 鱼 固 有 色 泽,异 常 着 色 率小于5% 基本呈该 类 鱿 鱼 固 有 色 泽,少 部 分发生 轻 微 变 色,异 常 着 色 率 为 5% ~10% 不具有该 类 鱿 鱼 正 常 体 色,变 色 较为严重,异常着色率大于10%内壁色泽 解剖后内脏完整、无破损,胴体内表面洁净,异常着色率小于5% 解剖后内 脏 有 轻 微 破 损,胴 体 内 表面较洁净、受轻微污染,异常着色率占5%~10% 解剖后内 脏 破 损 较 严 重,胴 体 内 表面发生较严 重 污 染,异 常 着 色 率 大 于10%滋气味 呈鱿鱼固有的气味,无异味;水煮后品尝滋味鲜美 基本呈鱿 鱼 固 有 的 气 味,部 分 有 轻微的异味;水 煮 后 品 尝 有 鱿 鱼 固 有 鲜味 鱿鱼固有 的 气 味 较 少,同 时 伴 有 明显的异味;水煮后品尝鲜味较淡杂质 无肉眼清晰可辨杂质 允许存在 少 量 杂 质,肉 眼 清 晰 可 辨杂质不超过3例(处) 存在较多 外 来 杂 质,肉 眼 清 晰 可 辨杂质超过3例(处)SC/T 3122—2022表2 鱿鱼原条质量等级及要求62 鱿鱼分割品鱿鱼分割品根据质量分为3个等级,具体等级及要求见表3.表3 鱿鱼分割品质量等级及要求7 检验方法71 规格检验用天平称取各鱿鱼原条的重量,冻品应解冻后再称重.72 感官检验721 常规方法在光线充足、无异味的环境中,将试样放在白色搪瓷盘或不锈钢工作台上,按第6章的规定逐项检验,2 A ×100 ()SC/T 3122—2022冻品需解冻后进行逐项检验.722 水煮试验取100g试样,洗净,切成2cm×2cm 块状备用.在容器中加入500 mL 饮用水煮沸,将上述试样置于容器中,加盖,煮3 min~5 min,开盖嗅蒸汽气味,再品尝滋味和肉质.73 异常着色率计算A用软尺测量异常着色斑点的长和宽,单位样品异常着色面积( 0)用长 × 宽来计算;单位样品总面 积 1A( )根据鱿鱼样品实际形状来计算.单位样品的异常着色率按公式()计算.S=A0 1式中:S ———异常着色率的数值,单位为百分号(%);ccA0 ———单位样品异常着色面积的数值,单位为平方厘米(m2);A ———单位样品总面积的数值,单位为平方厘米(m2).8 检验规则81 组批规则同品种、同规格等级、同批次生产的产品为一检验批,按批号抽样.82 抽样方法所抽检样品在同一产品批中随机抽取,样本 以 袋(箱)为 单 位.若 大 于 1500 袋 抽 取 4 袋,小 于 1500袋抽取2袋,再从每袋中随机抽取3条(个)进行检验.若每袋中样本数少于3条(个),则抽取袋中所有样本数.其他包装形式样品抽样方法按 GB/T30891的规定执行.83 判定规则831 单个产品:各项指标全部符合相应等级规定时,判定该产品为该等级;若综合各项指标判定同时符合多个等级规格时,按最低等级判定.832 整批样品:按抽取样品90%以上判定的等级规格作为该批次的等级规格.833 检验项目如出现不合格时,应重新自同批产品中抽取2倍量 样 品 进 行 复 检,以 复 检 结 果 为 准.若仍有1项不合格,判定该批产品不符合本文件的规定.9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储存91 标签911 预包装产品的标签应符合 GB7718的规定.912 非预包装产品的标签应标示鱿鱼的种类、捕获区域、捕获 时 间、规 格、等 级、生 产 日 期、保 质 期 和 生产者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等基本信息.92 标志921 包装储运标志应符合 GB/T191的规定.922 实施可追溯的水产品应有可追溯标识.93 包装应符合 SC/T3035 的规定.94 运输941 运输工具应清洁,无异味,不应接触有腐蚀性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942 在运输过程中,产品应防止受潮、日晒、虫害、有害物质的污染和其他损害,不应与气味浓郁的物品混运.943 应采用冷冻或保温车(船)运输,冻品应保持产品温度不高于-15 ℃.3SC/T 3122—202295 储存951 产品应储存于清洁、无异味的库房内,防止日晒、虫害、有害物质的污染和其他损害.952 不同品种、规格、等级、批次 的 产 品 应 分 垛 存 放,标 示 清 楚,并 用 垫 板 垫 起,与 地 面 距 离 不 少 于 10cm,与墙壁距离不少于30cm,堆放高度以纸箱受压不变形为宜.953 冷冻储存时,应保持产品温度在-18 ℃以下.4规格单个原条重量范围,g特大原条≥1500大原条≥1000且<1500中原条≥500且<1000小原条≥300且<500特小原条<300规格单个原条重量范围,g特大原条≥1500大原条≥1000且<1500中原条≥500且<1000小原条≥300且<500特小原条<300规格单个原条重量范围,g特大原条≥600大原条≥400且<600中原条≥200且<400小原条≥150且<200特小原条<150SC/T 3122—2022附 录 A(规范性)柔鱼、太平洋褶柔鱼、阿根廷滑柔鱼、茎柔鱼、鸢乌贼原条规格划分 A1 柔鱼原条规格划分根据重量将柔鱼原条由大到小分为5个规格,应符合表 A1的规定.表 A1 柔鱼原条规格划分A2 太平洋褶柔鱼原条规格划分根据重量将太平洋褶柔鱼原条由大到小分为5个规格,应符合表 A2的规定.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