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542830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总结根据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第二批立项通知(教高司函2001193号、200238号),本项目编号为II215,其具体课题名称确定为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任务书的主要内容为:1开展机电类专业社会调研和国内外比较研究。 2按机电类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并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3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 4突出应用性、实践

2、性原则,重建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5提出师资、实验、实训基地、教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规划。 6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项目主要成果及形式:1社会调研报告和国内外比较研究报告。 2人才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3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编写出一批高质量教材(含电子教材)。 4结题报告。根据以上课题要求,分析以往课题工作中传统的“平台”模式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与教训,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项目开发策略,采用了“案例导航”模式,使本成果在推广过程中便于其他学校“借鉴”。项目由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戴勇主持,课题理论研究部分由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负责,顺德职业

3、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派出教师参与;与课题相关的实践部分则全部由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实施。三年多来,在主持人的带领下,经过项目成员单位教师的共同配合和努力,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课题已于2004年3月结题)。目前,与课题相关的实践内容仍由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继续进行探索与完善。一、课题工作思路 课题组着眼于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实现转变观念、锻炼教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社会的目的;以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制造业发展为背景,从分析并解决高职工科专业教改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处着手,

4、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载体,借鉴国外同类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开发经验,汲取课题组成员的智慧,将课程理论应用于课程开发和实践活动。本课题属应用性研究,其重点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推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课题组认为,作为一项教育部课题,应本着站位高、理念新,并力求出成果、出经验、为全国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改革和建设作贡献。为此,课程组紧扣主题,把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边研究、边实践、边出成果,并设计了课题模型。企 业毕业生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模式人 才 培 养 方 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主线创新课程模式国内

5、外经 验人 才 培 养 过 程创 新项 目教 学模 式教 材建 设校 企合 作自 制教 具实践检验方案落实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模型根据课题模型和工作思路,课题组提出了如下工作要求:1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工作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企业及毕业生对专业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当前高职生源特点等进行广泛调研并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制造业背景、行业背景、国外机电类课程特点、高职工科专业教改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机电一体化技术内涵、专业特点等,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归纳并提出适合机电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能

6、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评价模式、“双赢”的产学合作模式和创新教育体系。2课题研究要站高望远 本课题属教育部课题,所以课题研究要源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但又要超越机电一体化专业。要从高职教育的功能与所承担的责任、从终身教育的理念上、从学校教改层面上、从用人单位的视角上、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上、从借鉴国外成功的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方法上、从课程理论应用上、从课题成果的推广等诸方面进行综合设计。3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要协调国家、用人单位、学生和学校四方利益,做到切实可行 总结以往的课题研究经验,其课题成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 “好大喜功”或“就事论事”;或者照搬国外发达国家同类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或

7、者“纸上谈兵”研究与实践脱节;或者东拼西凑,没有课题特色。本课题研究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要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的深广度和学业标准;将“产学合作”纳入其中并进行了实践;以学校现有教学保障条件为起点并适当增加经费投入,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来设计与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稳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贡献。4课题研究工作应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助推剂 高职高专院校的内涵建设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作为教学型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与实践是院校兴衰的重要因素。课题研究对学

8、校教改的辐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的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其课程开发能力,进而营造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氛围、创建学校内涵建设的新机制则是教改实践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机制的创新来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自制高级教具和编写综合性教材来丰富教学工作的内涵,使课题研究与实践发挥出内强素质的作用。5课题研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纵观一些同类课题研究,或是因为课题负责人对各方意见照顾、妥协太多,难以搞出一个具有特色的教改方案;或是由于课题研究的意图与内容不能与院校的工作重点相一致,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或是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太少等原因,使课题研究难以真正落地生根,难以形成特色。为此,在本课题研究过程

9、中,以无锡职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研究对象,以江苏制造业和以无锡机电行业发展为背景,综合课题成员学校的研究成果,集中精力在一所学校一个大类专业进行综合性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使项目研究成果呈现“案例”特色,并在今后几年的教改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巩固和扩大研究成果。二、课题主要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它是课题研究的核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妥善处理好适应性与针对性矛盾,从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多元化方向(含两个专门化的技术型人才,多个高级工工种的技能型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综合、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的逻辑结构及学业要求);工科机电类专业适用的

10、教学模式;创新教育体系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式等。第二部分是以现有机电一体化专业为基础,根据课题研究所确定的改革与建设方案进行教学保障条件的规划。第三部分介绍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中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含11门综合课程)。第四部分是为课题研究奠定比较厚实的研究基础而安排的,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相关的九个专题研究报告。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本着边研究、边实践、边建设、边出成果的思路进行课题研究。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校生规模为989人,专业教师34人。在三年多时间内参与课题工作的许多老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顾京老师的数控编程课程被教育

11、部评为2003年度精品课程(省内高职院校唯一获奖者),倪森寿老师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2002年度优秀课程;孙燕华老师的机械制图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2004年度优秀课程;教师们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利用学院拨给的330万元资金,教师自己动手开发了11套高级教具,其中“产教结合型柔性制造系统”经江苏省科委鉴定,确认为填补了国内空白;课题研究工作也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不但在校生的“双证书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而且结合专业教育的科技活动、创新活动受到了学生的重视和积极参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2002 2004连续3年机电一体化专业

12、的学生作为全国高职高专唯一的代表队参加了由科技部、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CCTV机器人大赛”并获优胜奖;2003年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作为省内唯一的高职高专院校代表队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江苏省高校创新制作大赛”并获一等奖;课题研究与实践使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实证,培养目标多元化方向中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试点得到了初步的收获,机电一体化专业所有毕业生都获得了中级工证书,其中32位获得了高级工证书,这在学院办学历史上是一个突破;由于课题研究与实践的互动,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认可,近几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全部就业,新生入学分数,位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

13、之首。课题工作的开展带动了无锡职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和其它专业的现代化建设,丰富了学院课程建设内涵,产生了综合效应。2002年课题组组长戴勇又争取到了教育部课题“数控产学合作”项目,并获得了项目资金20万元; 2003年学校争取到了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的“制造技术训练中心”项目,并获得中央职业教育项目资金和省政府配套资金500万元;2004年学校争取到了教育部“数控技术职教实训基地”项目资金250万元及省配套资金150万元。课题研究工作促进了“产学合作”的深入开展,三年多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得到了完善,学生实习内容、时间安排、指导力量、经济利益协调等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专

14、业教师为企业培训职工上千人次,为中小企业开展了数控编程、三维以上零部件数控加工、零部件工艺规程编制、设备维修、小型生产流水线调试、机电设备采购咨询等几十项技术服务;合作企业优先引进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产学合作中心”的建立则是本课题的新亮点。通过与企业进行“双赢”合作,26家企业给学院投入了价值556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设立9个奖学金项目、8位企业专家任兼职教授,在国内首创了集广告、展示、实验、实训、培训、技术服务等为一身的“产学合作中心”;以“产学合作中心”为载体,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学校开展专业建设,从而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品牌中心专业”产学合作新模式。(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有报道)

15、。教育部高教司原副司长、现“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会长朱传礼同志和“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博士在访问了无锡职院的“产学合作中心”后认为“该中心的建设模式属全国首创”。参与项目工作的教师在3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公开发表了与课题相关的论文25篇;课题研究成果以专著的形式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开发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向全国发行;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在全国机械系统60多所高职院校中进行了介绍与推广,根据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职与中专教育分会的调查,许多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参考和借鉴课题成果;根据教育部规定,本课题成果从2004年4月起在全国高职高专网()共享,因为本课题比规定时间提前了一年结题,故课题成果也被兄弟课题组作为课题研究和实践的参考资料;上海教科院和华东师范大学职教所的部分博士论文将课题成果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借鉴高职工科课程的开发思路、开发过程和开发成果);从而课题成果起到了部级课题所要求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三、课题评价2004年3月8日,在教育部II215课题验收会上,专家组对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和教改实践两个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进行了归纳:1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高职学生差异的扩大,如何体现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又满足社会对人才规格的不同需求,研究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