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528898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篇一】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目标: 1、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联系和区分 2、了解学科的特点和高考的要求 3、了解语文学习的习惯和教师的学习要求 4、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 讲授要点: 一、开场白和自我介绍 二、理解“语文” 1、语文语言、文字 (1)听(会听课,听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用心听) (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 (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 (4)写(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到达表达的目的) 2、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联系与区分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初中语文学习的根底;高中语文学习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 (1)初中固定一

2、块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为固定局部叫“必修”,不固定局部叫“选修”,还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块构成; (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沟通,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3)初中学的文体不完全系统,高中完全系统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 (4)高中实行学分式学习。 三、语文学科的特点 1、最难学好,由于主要靠自学,教师的作用小; 2、积存要求高,记忆的东西要求多,了解的东西要求多,要记性; 3、语言文字的领悟力难以形成,要悟性; 4、好作文难写,要灵性; 5、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进步缓慢,不

3、能快速达成; 6、高考三桩之一,成绩160200分。 四、学好语文需要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的习惯你养成了吗?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学问信息量大,自修实践性强。这就告知我们:第一学好它不简单,其次依靠于学习者自身努力。语文考试在五个层级上考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赏析评价。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说究竟,就是考学生的记性和悟性。而记性和悟性绝不能在短时间内速成,需要长时期的积存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怕记怕背,懒于动手,是学语文的大忌。要学、会学、坚持学,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这个主体的一个根本性的要求。“一切皆从习惯开头”没有良好的习惯,语文教学必无效率;

4、没有良好的习惯,何谈记性、悟性的生成和进展?没有良好的习惯,哪来学问的积存和技能的形成? 那么,学好语文应当要有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放声朗读的习惯。这个习惯现在小学生还做得比拟好,中学生就差多了,而且随着年级的上升,习惯越差。高二、高三的学生你就很少听到他们自觉地放声朗读了。有早读课的地方,早读听到的根本是外语的朗读,而语文的朗读只在一种状况下消失,那就是有教师当面催促或是有课文背诵将要检查时,这种朗读带有明显的应付性。探其缘由,主要是学生以为考试不考有声朗读,不必费力地发出声音。 其实朗读自有好处。古人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这

5、里说的是文言文的学习,那么现代文呢?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朗读可以“从字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的情趣”,他还说即使是自己写的作文,也要拿出来读,“才见出声音是否洪亮,节奏是否流畅”。这就是说现代文的学习仍离不开朗读。朗读与默看比,更简单让人身心俱入,专注集中。避开学习这个功利层面,朗读还能从美学的感受上产生心理的愉悦,体验出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预习新课的习惯。教师教新课前,学生肯定要先预习,做到:1、能流畅地读出课文;2、围绕课后练习,做出根本思索;3、找出难懂的地方,预备质疑;4、可以依据课文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有了预习,才能提高听课效率,才能学得主动。 (三)记笔记的习惯。

6、首先做好课堂笔记,教师讲的要点,一时还弄不懂的问题答案都要先登记,这将有助于自己课后复习理解和总结积存。其次做好读书的笔记,可以写在书上(自己的书),也可以写到笔记本上。可以是抄录的词语运用或美言警句,也可以是自己的赏析点评。俗话说得好“好头脑子,不如懒笔头子”,有时听过、看过,却不如“记过”。笔记可以长自己的记性。 (四)勤用工具书的习惯。现代汉语辞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作为中学生这两本工具书应必备,条件好的还可以置办一些其他的工具书。遇到生疏的或模糊的字词,要勤查,不要想固然。例如高中语文课本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有一处:“荔枝壳外表有细小的块状裂片,似乎龟甲,特称龟裂片。”这里“龟”是个易

7、读字,“龟裂片”一词,结合实物,虽带模糊,似乎也能懂。假如放过去,错读产生了!查一下工具书就知道,这里“龟”有两个读音,前读“gu”后读“jn”,又熟悉了一个古地名“龟池”的读音。俗话说“平常学习懒一懒,考试分数减一减”,你简单错的,也是考试简单考的,为什么不勤用工具书呢? (五)思索和说话的习惯。课堂上,有的同学懒于思索,怕回答下列问题,总是等教师最终“真情告白”。有的同学虽然对答案有所知,却怕当众说话。口语训练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离不开交际,说话既可以训练自己的表达力量,又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力量。一个常常在公众场合说话的人,其口头表达力量肯定优于那些公众场合说话少的人,

8、这也是“用进废退”的道理。农村中学的学生多不爱讲话,有的即使说话声音也小,语文课常处于沉闷状态,这是肯定要转变的。 (六)课外阅读的习惯。要学好语文,仅靠语文书远远不够。像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规定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方规定一个高中生三年的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并开列了课外阅读的书目。高中语文教材还配备了语文读本给学生课外阅读。几年下来,我们发觉不少学校、不少同学并未好好利用,根本上是处于放任式、束之高搁式。可以说,缺少课外阅读,很难形成语文的悟性。 【篇二】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 3积存文言学问,把

9、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分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育虚心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气,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哄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士气可嘉。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的文章师说。 二、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

10、阳(今河南孟县)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提倡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着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很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概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题 “说”是一种谈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任凭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讲解,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讲解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讲解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依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

11、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详细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争论。 (2)学生相互争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四周同学,最终全班统一争论,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教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答复,或亲自答复。 (3)学生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识作家的根底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育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力量;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

12、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其次课时 一、研习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争论后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覆盖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2分析第一段: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争论后明确: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其次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说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践,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分析其次段: (1)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争论后明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

13、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2)这一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争论后明确:第一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为了论证分论点,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从哪三个方面进展了比照论证? 争论后明确: a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的谈论: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b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的谈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土大夫:群聚而笑之。 的观点: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分析第三段: (1)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争论后明确:用孔子的言和行

14、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最终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2)本段的分论点?所用的论证方法? 争论后明确:圣人无常师。举例论证。 5分析第四段: 提问: (1)为什么赞扬李蟠? (2)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争论后明确: (1)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确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提倡从师。 (2)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二、观赏品尝 问题: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争论后明确: (1)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敏捷的散句交叉运用,协作自然,错落有致。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其次段结语一句比一句重。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