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1121230_(定稿)10001121230_(定稿)杨阳的定稿123.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525018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01121230_(定稿)10001121230_(定稿)杨阳的定稿1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0001121230_(定稿)10001121230_(定稿)杨阳的定稿1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0001121230_(定稿)10001121230_(定稿)杨阳的定稿1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0001121230_(定稿)10001121230_(定稿)杨阳的定稿1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0001121230_(定稿)10001121230_(定稿)杨阳的定稿1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01121230_(定稿)10001121230_(定稿)杨阳的定稿1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01121230_(定稿)10001121230_(定稿)杨阳的定稿123.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村上春树作品中“追寻”的主题 作 者:杨阳 指导教师:王静 摘要:近年来,村上的作品逐渐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是读者对于村上叙述的认可和表达主题的肯定。孤独、失落、迷茫、追寻等主题都是村上春树作品经常表现的,村上对于“追寻”这一主题村上更是尤为关注,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一位独立思考的作家对于个体存在意义的追寻,也体现了作为特定社会的一员对于战后本国国民群体出路的追寻,海边的卡夫卡正是这样一部将两种“追寻”主题完美结合的作品。 关键词:村上春树;个体失落;群体失忆; 村上春树,日本当代作家,生于1949年,大学在校期间曾参加学潮运动,这一事件在村上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

2、象,毕业后为了生计经营了七八年的酒吧生意。做为日本人,本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早已沉积在村上灵魂深处,但做为出生在战后的一代,西方文学的熏染对村上也有着挥之不去的记忆,酒吧中积累的丰富社会阅历以及村上个人对于文学的独特感悟等种种因素都为日后他创作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学奠定了基础。正如张昕宇博士所言“作为一个不断反省的、自觉地创作主体,村上的文学一直在变化,而摸索到这一变化背后真实的脉动不仅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村上文学的特质,而且对于把握作家今后的创作方向意义深远,非常值得研究”1村上的作品之所以成功,也不外乎两个方面:形式和内容。形式方面,做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村上的作品的语言表达总是很简洁,文字中也常带

3、着模糊性、发散性、不确定性和多元性,这种特质恰符合了当代人们的思维和惯用的语言形式。内容方面,如果仔细阅读村上不同时期的作品便不难发现,村上本人有着大多数文人所具有的内在使命感,这正是通过其作品反映出来的,他热衷于为自己不同作品中的主人公设定所处时代赋予的不同使命,诸如痛苦的思考、竭力的追寻等主题一直都是他的作品中不断探求的。正如美国哈佛教授杰鲁宾(Jayrubin)所说:“追寻是村上作品的核心。”2(p27)“追寻”这一主题是村上小说的中十分常见的,他个人对于“追寻”本身也经历了艰难的探索过程。其最初的探索是从处女作且听风吟开始的,之后的寻羊历险记、挪威的森林、舞!舞!舞!、海边的卡夫卡、天

4、黑以后以及2009年发表的1Q84等长篇小说都是村上时代中重要的里程碑式作品,当然这些长篇小说也是我们了解村上艺术世界及其作品中“追寻”意义的重要的依据,其中以二元叙述角度创作而成的作品海边的卡夫卡对于追寻“主题”的探讨尤为深刻,以下便以此作品为切入口进行分析。 一、个体面临自身内部恐慌下的追寻小说的奇数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是一位十五岁少年,然而他却在父亲的预言下背负了一个类似于俄狄浦斯王悲剧的诅咒弑父娶母。他在自我内心无以承受的困境中选择了离家出走,寻找逃脱命运局限的出路,并在寻找过程中先后遇到了樱花、大岛和佐伯,并最终在失落伴随的追寻中成为了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总体来

5、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却包含了村上对于个体人生的无限倾诉,其中的“追寻”主题也十分明确。村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任何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但能够找到的人并不多,即使幸运的找到了,实际找到的东西却已经受到了致命的损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继续寻找不止,因为如不这样做,生之意义本身便不复存在。”3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似乎正是对这句话的详细阐释,小说的奇数章向我们讲述的正是个体生命面临心灵恐慌时选择追寻的故事,对于个体“追寻”的探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首先,命运的悲剧和个体的“追寻”小说的中心安排的是类似于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王这一具有悲剧命运的人物田村卡夫卡,故事也是在主人公卡夫卡类似于俄

6、狄浦斯王逃离命运悲剧的过程中发展的。俄狄浦斯是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他从出生便背负着命运的诅咒,在得知自己今后会“弑父娶母”的行为后他便做出种种试图挣脱命运的尝试,然而积极地尝试反而使他最终兑现了这个命运的悲剧。自以为用自身力量摆脱了命运桎梏的俄狄浦斯,在浑然不觉之中,从一个征服世界的王者悲剧性地沦为一个人伦触犯者,受到了命运的惩训和嘲弄,俄狄浦斯的悲剧属于命运的悲剧,这种命运悲剧最大的作用便是引起人们对于自身命运的思考。对于命运本身的局限性我们似乎无能为力,小说中田村卡夫卡初衷便是离家出走逃避命运,他希望自己成为最勇敢的十五岁少年,然而这一切都于改变命运本身的局限毫无意义,他

7、先后遇到了樱花、佐伯,也在某种意识下杀死自己的父亲,这种命运的悲剧未能避免。小说中“森林”这一意象与悲剧命运有着密切的关联,卡夫卡也是在进入和返回森林的过程中最终明白自己追寻的意义。森林里没有时间和空间,甚至没有存在这一概念,这样似乎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他想到了父亲想到了姐姐樱花和母亲佐伯,想到了抹杀自我的存在,然而最终却在佐伯的安慰下走出森林的庇护。森林似乎是一个避难所,它庇护者所有想逃离命运局限的人们,然而这种逃避却要以时间的消失为代价,然而寻找本身不需要庇护所,命运的局限需呀追寻而不是逃避。其次、偶然因素导致的悲剧与个体“追寻” 村上春树对于个体生命稍纵即逝及宇宙间存在的偶然因素的把握也

8、是十分敏感的,如果田村卡夫是处于对命运局限的反抗而踏上追寻历程的,那么小说中出现的大岛和佐伯却因为命运局限因素之外而背负了追寻的使命。小说中的大岛是一个极为友善态度温文尔雅的人,他管理的图书馆井井有条,对于人生的见解深刻独到,然而他却是一名不男不女的血友病患者,这种偶然因素致使他无法同正常人一样生活,他只能生活在属于他特定的图书馆和高知的山中,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冲撞可想而知。小说中的佐伯也同样是遭遇偶然因素破坏的人,她本有拥有属于自己难得的幸福,她与男友身心合一无法分离,然而男友却在一次学潮中被当场反动头目杀死,佐伯的人生也从此不再完整。像大岛和佐伯这种对于整个世界毫无影响的偶然却导致他们个体

9、人生的非常态,当存在变得不再正常那么他们对人生的反应是什么呢?小说中有这样的描述,大岛开车时速总加到最大码,他似乎已将生死抛到脑后,甚至有追求死亡的解脱之意,也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让自己活得尽量轻松,不至于被偶然束缚的毫无反抗之力。佐伯对于偶然带来的伤害持无视态度,她的临界点早已过去人生对她已没什么意义,她选择生活在记忆里。村上在这里讲述的正是世界上存在的偶然因素的破坏对人的影响,这种超越个人控制的偶然使得生命的“追寻”看起来似乎近于自我伤害,甚至趋于选择死亡,然而村上想表达的似乎更是一种反抗,一种对于自身偶然的反抗,小说中的大岛在改变个体人生的偶然因素中坚强生活,佐伯也无视偶然的存在选择活在记

10、忆中的爱情里,做为渺小的无力改变任何结局的个体,追寻这种非常态存在的本身便是一种伟大的反抗。再次、个体“追寻”本身的意义村上曾在海边的卡夫卡序言中写道:“我们领教了世界何等凶顽,同时又得知了世界可以变得温柔美好。”4(p2)这便是追寻本身的意义,也是村上对世界本质清醒的认识。这里的追寻可以一分为二,一是小说中追寻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二是村上春树对于追寻本身所要表达的意义。古希腊那句“人啊,认识你自己”的名言与小说中的追寻本质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自己的过程便是追寻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残忍也充满了温暖。个体追寻本身这一行为便是对自我心历路程的探索。这种过程首先要面对的便是命运本身的真实性和

11、无常性,田村卡夫卡首先要面对的便是命运本身的真实,他选择承认它并追寻他的根源。我想着并非如小森阳一所言的与政治挂钩,如果加以政治角度似乎带有欲加之罪中的强权思想,村上想要传递给我们的是关于心灵归宿中更深层次的东西。小说中田村卡夫卡在森林中的那段描写更能表达出追寻本身的意义,他在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甚至没有自我存在的森林中想到了父亲佐伯和樱花,他想到了要抹杀自己的存在来实现自我的拯救,追寻在此也达到了高潮,然而卡夫卡最终在佐伯的规劝下重归现实世界,结尾处的描写更是给人希望的,卡夫卡成为顽强的十五岁少年,尽管他在追寻的过程中失去很多,然而这种失落与得到便是追寻本身的意义。大连大学人文学院阎保平教授指出

12、“海边的卡夫卡可以看作村上一部帮助个体生命走出心灵死亡阴影的作品”5。村上借追寻想要表达的除了上述以外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做为一个时刻倾听时代呼吸的作家,村上更清楚的看到当今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生活在都市的年轻人。小说中田村卡夫卡的离家出走,似乎也映衬了当今日本普遍存在的“逃离蒸发”的社会现象。人们处在极度发达但精神极度孤独迷茫的都市,有种东西的存在致使他们背井离乡选择逃离,踏入到追寻的行列里,追寻到的是残忍和失去,然而追寻本身却充满希望,在跌跌撞撞的追寻中争取灵魂的自由这也正是追寻本身的意义。村上春树始终深切的关注着自由人如何与自己的命运抗争,自由意志与终极失落

13、的诠释与思考,在高度发达的物质世界里,异化人性的力量无处不在,为了给人类的精神安置一个避难所,村上义无返顾的踏上了追寻的道路,这种追寻就是对异化人性力量的反抗,是为迷茫、焦虑、绝望的人们找寻的出口。世界是无常的,也有太多不可知的偶然和必然,而追寻的过程正是救赎的过程,这也是村上文本所具有感动的根源所在。小说最后写道“一觉醒来时,你已经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4(p275)这时村上表达的寻找似乎已经超出了其本身的意义,追寻本身的意义便是追寻本身。二、 群体面临外部环境恐慌下的追寻 小说的偶数章向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六十岁智障老人中田的故事:中田是原本是一个正常人,他生于美军占领日本的年代,在一次学校

14、组织的采蘑菇事件中被老师抽打,之后在集体性昏睡中失忆,继而丧失了读书识字的能力成为一名残障人士,之后在一次偶然事件中杀死虐猫人后无意识的离开中野区到达四国,并开始了寻找入口石的过程,并最终在年轻人中野的帮助下找到、打开并关闭入口石。中田无论是做为“寻猫人”还是“寻石人”,总之都被村上安排了“寻找”的任务。村上在这这个故事里提到了战争也提到了来自日本群体的对战争的反应,做为群体中的一员,作品中也暗含了他竭力试图为恐慌中的群体寻找出路的意愿,作品的“追寻”主题主要通过老人中田和年轻人中野表现出来。首先、对于群体性失忆后历史真相的“追寻” 小说本是以中田为叙述对象的,村上春树却将亲身经历战争的中田安

15、排成一名残障人,也并未通他对当时的战争进行过多的描述,但有意思的是在小说第十二章中村上借抽打过中田的那位智力正常、思路明晰、表达清楚的女老师之口,向我们讲述了当年战争中日本群体的生存状态以及隐藏在战争阴云下的群体面临的残酷事实:战争致使大量男人参军,战争的恐惧无处不在,人们在恐慌中选择麻木,对于战争导致的死亡已不再悲痛,思想管制的压抑使真实的表达变得不再现实,生理上压抑的欲望导致人们时刻会出现过激反应,中田被疯狂的抽打,孩子们荒诞的集体失忆。由此可以看出,战争的带给日本人精神上的巨大的痛苦致使他们群体性的选择忘记,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将本已发生的战争遗忘,但隐藏在集体失忆背后的是什么呢?首先不可否

16、认政治因素的存在,结合当今现实社会,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政府通过各种形式赋予日本国民遗忘的权利,甚至肆意篡改历史真实,抹杀历史。其次战争的痛苦超过了群体的忍耐极限,人们群体性的遗忘,似乎更多的是出于摆脱历史责任和超重的精神重担,然而这两种表现显然都是对自身及历史事实的背叛。做为一个敢于追寻历史真相的揭露历史本质的作家,村上曾多次公开承认日本人对于战争的反省远远不够,这部作品并非如日本评论家小森阳一所说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中的拒认历史、否定历史、割断记忆的不同寻常的恶意。”6(p287)相反小说中所表达出的对于历史真实的“追寻”不仅让我们看到一个文人走出自我心灵的狭小腹地,公正的面对固有意识背后的黑暗以及表现出来的社会良知文人关怀和担当意识,而且这种勇于追寻历史本身真实的行为是正确的、值得我们肯定的。小说中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