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悔》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51893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久的悔》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久的悔》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久的悔4语文版八年级下期第2课永久的悔教学目标一、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二、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三、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教学难点: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永久的悔”,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么,让这位九十岁的老人永生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二、探究课文第1、2自然段1、让学生齐

2、读课文第1、2自然段。2、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3、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三、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1、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3、具体有哪些吃的呢?白的黄的红的。4、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6、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四、小结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1、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3、和我对母亲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阅读理解3、4自然段1.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3、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4、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5、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组织学生讨论。二、分析阅读5-8自然段1、让学生细读58段,掌握其内容。2、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3、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4、让学生齐读第7段,注意读出感情。5、讨论:文

4、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行为的描写,语言极其朴实,却让人感触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三、重点研读9一ll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1、饱含深情地朗读我在她身边呆到六岁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2、抽一个学生朗读第10自然段。3、这两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次读来都让人有一种辛酸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年少时对母亲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这里面包含了作者多少无奈啊!指导学生领悟这两段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四、小结这节课主要按段落顺序对课文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使学生对文中质朴语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有了深入体会,明白了文章之

5、所以动人应在于情而非文。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认识到父母及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思索探寻与他们相处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空悲切。五、布置作业永久的悔教案4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10诗三首【教学构想】这是三首语言风格极为相近的外国诗歌,诗人都把大海作为寄托自身理想的意象。大海的神秘,大海的宽广,大海的气象万千,带给人的是美丽的享受,心灵的释放,更是情感的共鸣与寄托。因此,教学中,我把联想和想象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文字在头脑中变成活生生的画面,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意境。同时,我把象征的含义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

6、生通过对象征含义的挖掘来走进作者的心灵,理解诗歌的主题。并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诗歌是最凝练的语言的精华,富含音韵美、.节奏感,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朗读中探讨诗歌的内涵,更让学生在自由创造性的朗读中展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诗歌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1 .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意境。2 .借助与作者、诗歌相关的资料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的情感。3 .通过反复的朗读,感悟诗歌语言的凝练美、音韵美、节奏美。二、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并从中感受诗歌各自的特色。三、让学生在对诗歌的品析中,感受作者人格的

7、魅力,并从中受到熏陶和启迪。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象征意义的挖掘,带动学生体会诗歌情感,理解诗歌主题。难点:通过对这三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学习的一般方法。教学安排两课时1 .学生查阅三位作者的相关资料。2 .学生温习巩固以前所学的三首现代诗歌,并回忆.总结一些学习现代诗的方法。3 .多媒体.课件:大海的各种画面。大海上可以有船夫划船和船乘风破浪、扬帆航行的画面。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聆听着大海的涛声,深蓝的大海像一个神秘的梦,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思和向往。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站在大海边的体验吗?同学们自由发言。见过大海的,描绘自己见到的大海的样子和见到大海的感受;没有见过大海的

8、,描绘自己心中的大海的样子,并抒发自己对未见过的大海的情感。播放大海的相关画面,并配上音乐。请几个同学再述见到的大海的特点和感受,特别引导同学们领悟到大海的美不仅在大海本身,狂风巨浪中勇敢拼搏的船夫、孤独航行的船帆更是大海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语文课堂是艺术,而艺术往往通过细节展示其魅力,导入便是体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的细节。一个好的导入重在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并激起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为解读课文找到突破口、切入点。学生根据已有的体验进入课堂,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然后在聆听多个学生的不同描绘中,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对大海的向往。最后让学生在多媒体优美的视听画面中走进对新课

9、内容的感知,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相应的情感和走进文本的热情。)二、朗读三首诗歌,感受诗歌所抒发的情感1 .教师配多媒体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三首诗歌分别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基调?2 .学生根据朗读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发表任何指向性意见,以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3 .让学生根据学习诗歌(既有现代诗,也包括古代诗)的经验,自由说说领会诗人情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阅读诗歌的一般方法:读懂诗人的情感,不仅要多读,读懂诗歌本身,更要联系诗人的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这首诗歌的特定背景。)4 .学生四人一组交流所查阅的相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再读诗歌,讨论每首诗歌的作者的情感。注重第三首

10、诗歌和前两首诗歌的情感的差别。5 .根据各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讨论各首诗歌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圈出重音。)6 .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前两首诗歌。(诗歌是最好的朗读材料,朗读又是学习诗歌的最好的方法。因此,我的整体感知是由探讨如何朗读开始的。这时候的朗读是浅层次的。是引起学生们更深入地探讨的前提,同时,把握诗歌的情感,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因此,通过讨论朗读,引出讨论诗歌的情感,再回到诗歌的朗读是这一环节的思路,在这样的思路中最终达到了了解并掌握诗歌阅读的步骤和方法。)三、想象前两首诗歌的画面,走进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中1 .学生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两首诗

11、歌中作者情感的不同载体。提示:引导学生回忆冰心的纸船中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的。小结:情感因为有了载体而形象,景物和画面则因为有了诗人的情感而有了永恒的生命。2 .我们会永远记得冰心对母亲的思念,因为深蓝的大海上的一只一只洁白的纸船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这就是将作者情感具体化的优美意境。把学生分成两组,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创造出来的画面,并准备用优美动情的语言加以描绘。提示学生根据诗中的文字,结合作者的相关资料及诗歌的写作背景,融人自己的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诗歌在头脑中变成一幅一幅的画面。3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交流,然后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在各自的大组里交流,最后各大组选派两人在全班交流。

12、4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首诗歌中意境的异同。(侧重于相同之处)5 .师生共同探讨意境相同之处的原因。提示:从作者的情感方面来探讨,并补充介绍两位作者经历的相似之处。6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想象是填补诗句与诗句之间的空白的有效方式,因而,调动学生的想像力,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是这一环节的重点。在对画面的想象和描绘中,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比较阅读的能力。同时,本课在不同形式的分组交流中,保证了每个孩子在不同层面上的参与,同时又大大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三、揣摩象征手法,和诗人的心灵对话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因而诗歌中活跃着诗人自身的形象。1 .学生讨论诗歌中诗人的形象

13、。(提示学生结合诗歌的意境,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句子,然后再根据作者的资料介绍加以整合。)2 .全班交流对诗人形象的理解,并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如此理解诗人形象的原因。3 .教师小结出诗人的形象是借助象征的方法活跃起来的,然后和学生一起温习所学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重点是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利用对重点句子的揣摩理解象征意义的方法。)4 .学生四人一组揣摩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提示学生结合诗歌的象征意义来体会,并通过品味重点句子的言外之意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重点句子揣摩举例如下: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讨论、明确:孤独的帆表明是孤独的船,当然这里的船是有所指的,它

14、实际上是指人生的经历,人在生活的苍茫大海里漂泊、前进,会遇到不少的风浪、曲折,可也有风平浪静清澈的碧流”和金色的阳光”伴随。然而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事实上是赞美了奋斗的人生,有作为的人总是追求理想,在追求理想中顽强拼搏,完善自己的人格,完成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从这两句诗中我们体会到作者追求着一种拼搏向上、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5 .学生自由谈谈学了这两首诗歌后对作者的认识和理解,或者谈谈从中受到的人生启迪。(诗歌的内涵或者言外之意本就没有固定、唯一、标准的答案,读诗、品诗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融入主体体验和个性见解的过程。因而,在这个环节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充分调动学生

15、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融入读诗、品诗的过程。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通过交流合作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切忌用所谓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结合诵读时的感受和与诗人相关的背景资料的理解进行诗歌品读,防止出现架空分析和胡乱联系的情况。)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再现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情感美1 .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为两首诗歌选择配乐朗诵的音乐。2 .配乐朗诵诗歌。3 .比较和刚上课时的朗读的区别,并以此.总结出读好诗歌的一般方法,从而小结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学一”的目的是为了学百”。因而,这一环节的小结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总结,教师不要包办,硬塞进学生头脑中的东西是短暂的,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探讨出来的深刻体会才是永久的记忆,也才能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六、拓展延伸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第二课时一、讨论.总结前两首诗歌学习的步骤和方法二、学生按这样的方法分学习小组学习第三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