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49972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医生用“B超”观察身体是否有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大冶中心城区4月30日实施“禁鞭令”,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A2个B3个C4个D5个2(3分)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

2、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ABCD3(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4(3分)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变化正确的是()A一铁块加热后质量和密度都不变B向轮胎里充气的过程中,轮胎里的气体质量和密度均增大C对一零件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零件的质量和密度都不变D一粒种子从地球带入月球,质量和密度均变小5(3分)如图所示A、B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两物体的边长之比是LA:LB2:1,重力之比为GA:GB3:2,则A地面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3、A3:8B3:1C2:3D3:46(3分)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7(3分)为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某中学课外学习如图所示,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8(3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別为FA、FB则()Ap甲p

4、乙,FAFBBp甲p乙,FAFBCp甲p乙,FAFBDp甲p乙,FAFB9(3分)如图所示,小物块A和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向左移动物块A并压缩弹簧至B处,静止释放物块A,此后物块的动能()A一直变大B一直不变C先变大后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10(3分)一个孩子从滑梯上匀速滑下,其臀部有灼热的感觉,这一过程中,小孩子的()A动能增大,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B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C动能增大,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内能增大D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5.0分)11(3分)如图,用6N的力握住总重为1.5N的水杯静止不动,手

5、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 N;若握力增大到8N,则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3分)投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做曲线运动。分析原因:一方面实心球具有 ,继续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实心球由于受到 作用而下落。假如小球在下落过程中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它将 。13(3分)已知c铝c铁c铜,将质量相等的铝、铁、铜三种金属吸收相同的热量后, 的温度升高得最多。若它们降低相同的温度, 放出的热量最多。14(3分)将重为6N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8N,放开物体,物体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N。15(3分)如图所示,一装满水

6、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其倒置后,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6(3分)在水平桌面上,将重为20N的木块沿直线匀速向前推了5m,所用的推力为4N,撤去推力后,木块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m,则推力所做的功是 J,重力所做的功为 J。17(3分)将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81g水从大烧杯中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2g酒精从大烧杯中溢出,已知酒精0.8103kg/m3,则可判断物块在水中处于 状态(选填“漂浮”、“悬浮”、“沉底”),物块的密度是 kg/m3。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18

7、有一个木球静止在水面上,在图中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19如图所示,将一个单摆小球拉至A点放手后,经最低点B荡至另一侧的C点,若不考虑能量损失,请在图中画出C点所在位置和小球在C点时所受重力示意图。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20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 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1)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关系(2)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 (选填“A”或“B”)的动能,该动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的。(3)该实验中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 (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 (选填“高度”或“

8、质量”)来改变的。(4)若在实验中,由于木板较短,物体B碰后滑出木板,在不改变原有器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碰后物体B能始终在木板上滑行?方法是 。(5)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理由是: 。(6)在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时,小明认为物体B应该尽量靠近斜面底部,小华认为不需要,你认为说的有理,理由是: 。(7)此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 。21如图甲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示意图。(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步骤C和 可以测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 N,步骤B和 可以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G排;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结论是 。(2)图乙

9、是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得关于浮力大小的初步结论:物块浸没前, ,物块所受的浮力越大;物块浸没后,所受的浮力大小与 无关。(3)此物块的密度是 g/cm3。22在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时;(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两侧液柱的高度差来反映 。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漏气/不漏气)。(2)增大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时,可以观察到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不变/减小)(3)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

10、与液体密度关系时,小明根据乙、丙两图所示情形, (能/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理由是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2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1.5102m2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水深40cm,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通过一裉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细线受到的拉力为4N(g取10N/kg)求:(1)此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2)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和物块的质量。(3)细线剪断后,物块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24如图甲所示,重500N的小车受到80N的水平推力,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其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1)小车运动的速度多大?(

11、2)10s内重力对小车做多少功?(3)10s内人对小车做多少功?功率是多大?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医生用“B超”观察身体是否有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大冶中心城区4月30日实施“禁鞭令”,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A2个B3个C4个D5个【分析】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

12、度是340m/s;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医生利用B超诊病,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不一定听到声音。【解答】解: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错误;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正确;用B超诊病,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正确。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故错误;“禁鞭”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正确;耳朵能够听到的声音频

13、率范围为2020000Hz,所以物体振动时,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错误。故有3个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特点以及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一道综合题。2(3分)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ABCD【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反射光线,然后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根据法线和镜面之间的关系确定平面镜的位置。【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使用平面镜是为了让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即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作图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

14、的反射光线;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正好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所以第二步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由于法线垂直于镜面,所以第三步作出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故选:B。【点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解决有关光的反射内容的基础,由关计算及作图都要用到光的反射定律,要熟练掌握。3(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解答】解:A、“两岸青山相对出”是相对于船来说的,以船为参照物,故A错误;B、“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故B错误;C、“看山恰似走来迎”选择的参照物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故C错误;D、“轻舟已过万重山”,舟的运动应是相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