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浅说(王凤仪善人).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484509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浅说(王凤仪善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道德浅说(王凤仪善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道德浅说(王凤仪善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道德浅说(王凤仪善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道德浅说(王凤仪善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浅说(王凤仪善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浅说(王凤仪善人).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浅说第一章 三界来踪3性界3心界3身界3三界诗3三界韵语3性界浅说3性有三品说4心界浅说4三心浅说5心性合一说5身界浅说5心身一致浅说6清先天的三界6关于精神活动方面的7天性要快活7心地要平静7身体要端庄7三界讲义8身界8心界8性界9第二章 四界去路19四界诗19四界韵语19志界浅说19意界浅说19心界浅说19身界浅说20四季讲义20第三章 五行性理总论22阳木性理浅说22阴木性理浅说22阳火性理浅说22阴火性理浅说22阳金性理浅说23阴金性理浅说23阳水性理浅说23阴水性理浅说23阳土性理浅说23阴土性理浅说24五行性理相生相克浅说内附五伦道24木性之生克24火性之生克24金性之生克24

2、水性之生克24土性之生克25五行胜七情疗病浅说25性理疗病浅说25性理疗病要道须知25五行各种定位浅说28家庭五行定位28社会五行定位28学校五行定位28商界五行定位28嫡庶五行定位28五行浅说28第四章 伦理29三纲浅说29五常讲义29八 德30父慈之义30子孝之义30兄友之义31弟恭之义31夫义之义31妇顺之义31君仁之义32臣忠之义32朋友有信之义32姑娘道(做女学媳)32媳妇道33老太太道34夫妇道36第五章 社会的正轨36崇俭结婚以戒奢华36道德家庭以去物累37道德夫妇以正人伦37后天夫妇反先天38第一章 三界来踪性界人性赋自天,是谓天性。性光如太阳:圆陀陀、光灼灼、活泼泼的,虚灵不

3、昧。后为禀性所拘,习性所染,则天性失掉。禀性是父母的遗传性,兼前生的习惯性。又名癖气,即恨、怨、恼、怒、烦、是也。习性是受世俗潮流所感化,既男子之吃、喝、嫖、赌、吸。女子之吃、喝、穿、戴、阔是也。人有此禀性习性,遮蔽天性。如双斧伐孤树。势必倾覆。若能化禀性、去习性,自然返回天性,则不犯天律,而无天灾。是谓得天权,可以超出天界。心界人心受命于地府。所谓命也。心有二:曰道心;曰人心。道心即竖心,有善无恶书曰:道心为微,惟精惟一是也。人心即是横心,乃三点卧钩心,有恶无善。多加一点,就是贪心。书曰:人心为危是也。换句俗话道心即是良心人心即是私心,人自私心发生, 良心昧去,天理便不能复存,若能遏止私心,

4、生出良心。自然不遭冥罚。而无地狱灾。是谓得地权,可以超出地界。身界人身生于父母,四大假合而成。然而人当借假修真,立身行道,进德修业。迨功果圆满,可以上超九祖,下荫七玄,显亲扬名。为有功于世,有德于民之身。万不可沾染嗜好,以声色货利。骄奢淫佚,为此身之累。人若能正心修身,不争不贪,自然不违国法,而无人灾。是谓得人权,可以超出人界。注:依此看来,人性界若清,作事必合天理;心界若清,作事必合道理;身界若清,作事必合情理。自然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诗心性通天地,人身有电台。念头刚一发,无线电收来。三界韵语自古以来,三界生人。天降下民,赋性最灵。仁义礼智,与信俱存。去习化禀,天性独尊。命受于地,即

5、是此心。心有二体:曰道曰人。人心弗克,道心弗明。人心为鬼,道心为神。身生于人,性肉有分。性身不省,肉身沉沦。除去嗜好,道本诸身。能清三界,不入转轮。性界浅说或有问于余曰:天生一人,即赋一性,有是理乎?曰:然。或又曰:世界人类多矣,何天之不惮烦若是乎。余曰:“人之有性光,犹天之有日光。日月有明,容光必照。无一人不得日光,即无一人不有性光。但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天性昏暗。如日光被云雾遮盖,不能发现光明,即谓天为无日不可也。”又曰:先天性譬如玻璃。能透光明,清莹澈亮, 无微不入。后天性如铺水银的玻璃。万物皆照入境内,而有人相、有我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岂知色相皆空,本幻假不真。非原有之真面目也。

6、若能人欲尽净,天理深行,然后复回先天性。如拭去玻璃上之水银,而后光明透澈,隔阂矣。又曰:性如玻璃。外受阴寒,内生温热,始生汽水,渐上霜雪。又加灯烟薰蒸,更黑暗不明。必用热度适宜之拭布,由外边熨之,渐渐霜雪溶化,全体退掉, 可显出玻璃之光明。人之天性,内受五毒、外染六尘, 则虚灵不昧之能力失矣。如欲反回天性,必化禀性, 去习性。化禀去习,直养勿害。如用热度适宜之拭布,熨玻璃上之霜雪然。若用热烈之铁烙之,则玻璃碎破矣。天性亦然。又曰:性如一碗水,安放平正而勿动。移时则混浊在下,清明在上。足以见须眉而照物体;若微风过之,混浊动乎下,清明乱于上,则不可得形体之正。性亦如是也。故存之以理,养之以静。存养

7、到着落处,性便清明高远。又曰:人之天性,如鸡卵中之一点真阳(俗名鸡蛋荣。卵黄如禀性,卵白如习性。人之灵明天理,便是真阳种子。被卵黄卵白包围,其生生不息之机,遂伏藏,不现。母鸡有涵养抱孵工夫,将卵黄卵白化为雏鸡骨肉,方抱得成。如人须用全体精神,化禀性,去习性,方养成灵明天性。性有三品说孟子道性善,言人性有善而无恶;告子言人性有善有不善;荀子言人性皆恶。盖三子所言虽异,其所指之性不同也。孟子所谓人性皆善,指天性而言也; 告子所谓人性有善有不善,指习性而言也;荀子所谓人性皆恶。指禀性而言也。孟子所言之性,即释家所谓众生皆有佛性是也,即美之杜威博士所谓群性 是也。心界浅说古语有云: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8、又曰:栽培心上地。是以心比地。古人历历言之,譬如半亩地中, 种一大树。雨露之滋,土脉之力,但能涵养之树根。四旁纵要种些嘉谷,上被此树遮覆下被此树盘结,那能生得成。人心所发之恶念,如大树,善念,如嘉谷。善念敌不住恶念,既天理胜不过人欲。更加,争贪心为滋养斯料。斯人愈有见识,则趋避愈巧、掩盖愈密,一切圆融柔滑恶心,愈不可遏止。欲去此恶根,必须伐此大树、细根不留!方可种植嘉谷。不然任汝耕耘培壅,永久不得善果。陆象山曰:心地不洁净,若读书則是假寇兵,资盗粮也 又曰:吾人求道,同此一心。未得道以前,吾心迷而不觉。得道以后,吾心觉而不迷。当其觉时,即迷心为觉。当其迷时,亦既觉心为迷。试为之譬喻,莫如冰之与

9、水。盖吾人闲居放肆、利欲愁苦、一切累心,即是心迷。譬如水之遇寒,冻而凝结成冰。固滞蒙昧,势所必然。及闻师友讲道,胸次豁然、是心开朗。亦如冰得暧气消融、解释成水、清莹活动,亦势所必然也,是冰虽凝,而水体无殊。迷而觉,则心体具在。吾心觉悟的光明,亦复如是。 又曰:心地光明六尘不染。昔日五祖将传衣钵,令及门自言得力。首座神秀说偈曰:心似菩提树, 意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未契。六祖乃说偈云:菩提原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遂受衣钵。似此心无一物、不染六尘,任天下之大。行所无事。真能无挂碍、为恐怖。可谓:一念不生全体现,万缘放下等身闲。 又曰: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气

10、禀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又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薰之而暗矣,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惟有内起之贼,由意根受者不易除。更加气与之拘、物与之蔽,则表里夹攻,更无生意可留,明体可见矣。惟有去习化禀善反之,则天命之性焉。三心浅说孚圣帝君曰:人有三心。一在脑府,一在绛宫,一在丹田。而血肉之心不与焉。上心性居之,以为主宰; 中心神居之,以为运用;下心气居之,以为培养。涵育之久,三心合用。故志于道则心合,诱于物则心分。分合之机,危微之所由判也。由此言之,则心合于道,即是道心;则心分于物,即是人心。道心上达,则存天理,遏人欲。存天理,就能修德,就能强恕。遏人欲,就能寡欲,就能慎独。人心下达,则徇私欲

11、,放良心。徇私欲,就能贪淫,就能怠惰;放良心,就能纵律,就能奸伪。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古来帝王,传受心法,也不外乎这个道理呀! 其二,朱子有云:人只一个心。向外是情,向内是性。心也者,人性所流出之穴也。性存于内,情现于外,皆以心为枢纽。心若平定,则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饮甘泉,足踏火鼎,有说不尽之奥妙。设如心不平定,而生恨,恨则伤心。心伤则不能养脾火不生土),故不嗜饮食。脾虚则肺气必亏(土不生金),故致发嗽。嗽久则水气枯竭。(金不生水),故肝气不充(水不生木,以致四肢麻木、筋骨酸痛,五脏传遍而死矣。今人不察,竟有恨、怨、恼、怒、烦、一时俱发者。当此妄想萌动之时,既疾病

12、发生之时。古来十大名医,能治人身病,不能治人心病。盖心病生于妄想,而妄想之心有三,即佛学所谓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是也。何谓过去心?如追想数十年前,某事胜,某事败; 谁为恩,谁为怨。各种闲是闲非,是过去之妄想。何谓现在心?如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偏谬执己见、犹豫不决,是现在之妄想。何谓未来心?如期必后来荣华富贵,或盼望子孙及时发科,与那些不可必成不可必得的事,是未来之妄想。学道之人,若能扫去三心,则心火不至上炎,可以下交于肾。水火既济,自然却病延年矣。诗曰:自家有病自家知,扫却三心病自医。倘若三心终不扫,无常来到悔犹迟。心性合一说子思曰:天命之谓性。是人性受于天,依心而存。其明如镜,其清如水。

13、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心空一分,则性见一分。心空十分,则性见十分。如欲见性,必先明心。盖先天之心既性。先天之性,即虚无元气。是以心无性无主,性无心无依。(性是心的主人翁。心是性的有司官)心所以载性,性所以统心,所以心之高明广大,皆性之量也。世人能明得这个心,既明性矣。但性未落人身,是为元神。既落人身,则为元气。神动则气动,神静则气静。如能以性摄心、以心归性,则举止坐卧,不知有物、不知有身,当是时也,万虑俱寂、心性合一。将此心放得活活泼泼。托诸于穆之天,久而久之,觉天地清和之气,流行一身。永无止息。如此方谓之性命双修。儒曰明德,释曰真如。道曰谷神,耶曰圣灵,回曰麻尼,其修养之名词虽不同,其心性合一

14、之工夫则一也!身界浅说人之肉身。本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又赖有三宝以生存。三宝为何?精、气、神、是也。全身如灯。精如油,气如捻,神如火。设使油枯捻尽,火何能存?人无三宝。身即灭矣。因为精是人身至宝。多则寿长而智大,少则寿短而智少。先天元精。流注周身。后天阴精,注于肾脏。气为人身之根,气存则生,气绝则死。先天之气,至大至刚,藏在气海。后天之气米谷所化,藏在肺脏。神为人身之主,与性命相合,能知觉一切。灵魂是也,魂在则生,魂去则死。所以去者,无精气以养之故也。丹经有云: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由此看来,人能先聚其精,后会其神。而后浩然正气,充塞于两大之间。此身便可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

15、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方不愧为父母所生之身。三宝养足,不但己身康健,且子孙兴旺矣。又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的身是父母所生的。既然是我的身,我就应当极力保存的。但是人们要知道这一切有形有色的,完全是空的、假的、终究还是要消灭的。就像人的身体,外而五官百骸,内有五脏六腑,形形色色、很是完备。由个人看来,人皆张大其词曰:是我的!是我的!赶到死了以后。这身体上的知觉没有了,还可以说是我的么?再过几天。皮肉都烂完了,还可以说是我的么?若真是我的。我自己就可作得主了。为什么这身体不教他生病,他偏生病?不教他死,他偏死呢?既是自己一毫也不能作主,怎么能说这身是我的呢?如此看来,身体我既不能自主,这身外的一切嗜好,更不成问题了。我何必争贪搅扰,为身界作打算,甘心沉落地狱万劫不复呢?语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请大家赶快猛省,行道超度此身,永久不入轮回才好啊!又曰人身好比一间房。口为门户、眼为窗,手脚好像房四柱,皮肉似泥、脊似梁。趁着房好勤修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