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8].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47680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8].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两首古诗元日和清明,同学们会背了吗?谁来背一背?(生背)。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又是一个万物凋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独特之处,所以古人特别得喜欢吟诵秋天。你还会吟诵其他有关秋天的古诗吗?(生可背,可拿卡片)同学们小小的年纪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有关秋天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诗题)。谁来读一读诗题?同学们一起来读!二、紧扣诗眼,从“心”出发1、师: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什么?(生能答出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即可)2、课件: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

2、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从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王维)课件:介绍王维:会写诗,会画画,据说还是一位音乐家,与孟浩然齐名,被人称为“王孟”。他的一生以田园诗最为著名,写作风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提示:不过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不是田园诗,而是和夜书所见一样是一首思乡诗。明白了这么多,我们再来齐读诗题。

3、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到诗中去发现。三、理解诗意,以“意”铺陈(出示课件)1、师: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放声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4、师:小声读,将自己未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重点引导:(1)“异”“异乡”“异客”推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2)“逢”推荐识字方法:换偏旁(峰、蜂、锋)学生口头组词:逢年过节、相逢师:联系

4、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师(范写):应先写里面,再写外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3)佳和倍都是单人旁-提醒右边上下两个土;倍是什么意思?(3)“遥”“遥知”师:诗人的家乡在华山以东而不是指今天的山东,但诗人此刻身处长安,离家乡近两百公里。这么远,他怎会知道兄弟登高处,还遍插茱萸呢?(4)“插”“遍插”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课件: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5)是的,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我们知道了-(课件)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遥知:

5、远远地推想;遍插:身上到处插满。我们课文中还有三个注释,我们在通过注释理解词语的时候不要生搬硬套,不能字字对译,做到总体把握就好了。7、师:好,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8、同学们带着理解再读读古诗,读的时候想一想要在哪里注意停顿、节奏以及快慢呢?(生读),谁来试试(一生读),你注意了停顿的地方和重音,很好!(课件出示带停顿的诗),好,同学们给你的同桌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吧!四、想象画面,由“意”入心(一)1、师:年仅17岁的王维远离家乡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谁来读一读第一句?(一生读)。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独”)2、师:“独”的背后隐藏着

6、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课件出示)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_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_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_3、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思亲”)4、再怎么想念亲人,他仍在“异乡”;再怎么孤独,他仍为“异客”。5、古诗的语言非常得精炼,学习时可以结合诗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画面。这样身临其境,自然能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二)1、师:反复地读一读,第二句诗让你看到怎样的画面?2、生:佳节,往往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势必会想起与家人团聚的情景。3、师:你知道有那些佳节?(春节

7、、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4、师:把你们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一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课件:每逢佳节,我便想起_)(让留守儿童多说,逢年过节时想起远方打工的父母,会想些什么?来读这句诗;远方的父母会想念家乡的谁?会说些什么?父母一定会吟诵什么?)5、平时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独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两年未归,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你能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生:“倍思亲”)。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6、一起读出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吧!(生齐读一二句)(三)1、师:读一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一幅怎

8、样的画面?2、他会对家乡的兄弟们说些什么?兄弟们会说些什么?(“少一人”)会祝愿些什么?茱萸是什么?你能借助注释,很好!对于茱萸的解释我再补充一些(课件:茱萸的介绍)3、静静地默读,这幅画面最令人遗憾的是什么?(“少一人”)4、“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诗人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5、师:诗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诗人,可见“兄弟情深”啊!)五、回扣诗眼,感悟诗“心”1、师:学完整首诗,再来看看“忆”,单单只是回忆吗?“忆”怎样解释才更为贴切?(思念)2、师:王维既然如此思念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学生讨论,

9、出示课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王维十七岁时所作。王维少年时就离开家乡蒲州到西京长安客游,在诗歌创作方面久负名。但久而久之,思乡怀亲之感不断袭扰他。特别是在他十七岁那年的“九九”重阳佳节之日,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突然在举目无亲的诗人心中爆发。)3、师: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思念如美酒越酿越深,才会写出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会诞生思乡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4、谁来再读一读全诗,能强烈表达出诗人思乡的情感。5、谁来背诵?六、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过这两首思乡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学习课文还是古诗,都有它固定的方法和步骤:读,熟读诗文;析,体会诗意;悟,感悟诗情;背,熟读成诵。希望你们在学习其他古诗的时候,也能学到用到。(注:特别是反复诵读来想象诗中蕴藏的画面,体会诗人情感,这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希望你们在学习其他古诗的时候能用到哦)3、课件:王维另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五、布置作业(课件)1、找一找王维写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2、尝试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自学一首古诗。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念家人 登高 插茱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