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于教学论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469502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于教学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课程于教学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课程于教学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课程于教学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课程于教学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于教学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于教学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第一节 课程论与教学论一、 课程和课程论(一) 课程中国古代:课程是工作或学习的范围和进程 根据:唐代 孔颖达毛氏小雅巧言正义:“奕奕寝庙,君子作之。” 南宋 朱熹朱子语类十卷:“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大抵看圣人语言,不需课程”外国:拉丁语中有“课程”原意是“跑道”,转译位“学习路线”引申为“有组织的知识体系”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第一次将“课程”用到教育学中课程概念:课程是位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即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二) 课程论1、 定义: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

2、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2、 当代课程论的三大流派(1) 学科中心理论:特点: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基本技能为目标(2) 人本主义课程论: 特点: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尊严和潜能,强调尊重儿童,研究儿童的心理特征,满足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为儿童的价值实现提供条件。(3)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特征:关心课程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关系,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重视道德教育的社会权威作用。二、 教学和教学论(一) 关于教

3、学的四种解释;1、 教学即学习 出自尚书商书兑命(说命):“教学半”,学记:“教学相长”2、 教学即教授 没有揭示教学的基本特征,全部活动,具有浓厚教师中心色彩3、 教学即教学生 接近教学的目的,但忽略了教师的作用,不全面4、 教学即教师和学生学 不具体,没有说明怎么教,怎么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包括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方式。(二) 教学论1、 定义: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的理论。是对教师行为方式进行的科学概括,对教师行为方式作出的一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定和解

4、释,是用来指导教师教学实践的理论。2、 教学论的形成和发展(1) 形成1) 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学理论专著是 中国 学记2) 第一个倡导教学理论并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 德国 拉特克 改革学校和社会的建议书主张让每个公民都获得教育的权利3) 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是 捷克 大教育家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4) 德国教育家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确定了以时间哲学与心理学位理论 构建了教育学和教学论的体系,教学理论形成(2) 发展:实际是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发展,实际意义是沿着两条基本理论发展1) 哲学取向:A. 理论根源 古希腊哲学家 苏格拉底 “知识即道德”B. 发展脉络 a赫尔巴特 “道德本为观”:

5、追求内心的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b前苏联“社会道德本位观”(马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c中国,照搬苏联理论并有所发展C. 理论特征:关注教学目的和手段,看重知识的传授,以哲学的思辨为研究方法来构建理论体系D. 代表作:前苏联 达尼洛夫 教学论 (1957) 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1982) 中国 王策三教学论稿(1985)2)心理取向 流派:A行为主义代表: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教学论的奠基者”基本主张:认为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学就是对这种联结的强化鼻祖:桑代克 迷箱实验教学模式:美国斯金纳 程序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自我教学单元 个别教学法(个别学习法) 视听教学 B认

6、知教学理论 基本观点:a否定行为主义教学论,批判行为主义教学论是在研究空洞的有机体 b主张在个体和环境的关系上是个体作用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的刺激,这些刺激是否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或者被学习者加工,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学习的 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和改变。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 心理结构:学习者知觉和概括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的一种方式 内部流派: 格式塔“完美教学理论” 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同化学习理论” C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美 罗杰斯“

7、非指导性教学” 基本观点:批评认知心理学,是把人作为冷血动物来进行研究。 主张心理学应该探讨和研究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割成认知、行为等从属方面,认为研究人的心理的真正方式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考察人的行为而是通过自己来考察自身,行为和学习都是知觉的产物,一个人大多数的行为都是他对自己看法的结果,真正地学习涉及到整个人,真正地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即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教学的本质)第二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一、 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现象(一)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的发展,(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至今存在的热点问题1、 教师观念

8、的转变2、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再认识 关系: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而服务3、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与教师、学生的关系4、 *三维教学目标中三个维度的位置和关系5、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现代性与创新性6、 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二)认识语文教学现象语文教学现象:就是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1、 教学的环境:校园的各部分及前结构,教学设备及其结构,学风,班风,校风2、 活动:教学活动(中心)、实践活动、个别教学活动3、 关系: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学与文化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三) 认识语文课程现象1、 物质性的现象:语文课程的计划、标准、学习材料

9、、补充资料、视听教材材料、电子教 学材料2、 活动性的现象:教学规划的设计、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和课程与教学的研制3、 关系型的现象:内容的选择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内容选择要为目的的实现而服务 内容的组织与文化结构,学生发展的关系 课程的研制与课程产品的关系二、 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一) 语文课程的规律1、 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承载内容,内容决定形式)2、 语文课程形式与内容的演变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本质联系(课程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决定课程内容给和形式)3、 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1)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趋于整合 2) 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趋于整合 3)行为主义、认知

10、主义、人本主义构建主义各种学习心理的研究趋于互补4、语文课程研制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文化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社会与学校、规划与实施、实施与评价、评价与规划之间的各种本质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变化趋势(二)语文教学的规律1、教学与适应社会发展和服务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2、教学的内在成分和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三、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1、语文课程与教学管理实践(1)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2)研制的实践:研制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材料,组织实施教学开展教学评价(3)应用实践第三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一、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的发展阶段(历史)19021918

11、初始阶段19181924国文教授法阶段19241939国文教学法国语教学阶段19391978语文教学教法阶段19781989语文教学法(论)阶段19891997语文教育学1997-现在,学位委员会确定硕士、博士科目中有课程与教学论二、(核心)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一)根据问题的归属来分类1、课程:课程标准,语文教学材料(教材、教参、课外读本)2、教学:教学环境与教学设备,语文实践活动(二)根据问题的来源分类1、来源于实践: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语文课学的实施2、来源于理论与实践相对立的问题: 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各种语文教学策略4、 理论内部对立问题:工具与人文、基础与创新、整体把握

12、与分析认识 科学性与艺术性5、 课程与教学的性质:课程目标系统,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语文教学与课程设计的程序、阅读引导和指导,语文的学法指导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与演变第一节古代的语文课程与教育一、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一) 原始社会课程与教学内容(教育)劳动教育:磨石器,用兽皮缝衣、人工取火、渔猎、农业种植、手工业生活教育:伦理教育、尊敬长辈照顾孤老、爱护幼小、团结互助、限制两性交往原始宗教教育: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巫师和巫术原始艺术教育:歌舞、绘饰、雕刻原始军事和体能训练:射、御(二) 奴隶社会课程与教学 课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三) 封建社会课程与

13、教学1、 启蒙读物:三百千千2、 经典读物:五经,四书3、 文选读本:南朝梁昭明文选 清古文观止三、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一) 识字教学经验1、 集中识字,为以后阅读写作打下基础2、 使用韵语和对偶的作品,便于朗读和背诵3、 正确处理文和道德关系(文是形式,道是形式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因文悟道,借道学文)4、 联系日常生活5、 激发儿童的兴趣(二) 阅读教学经验1、 熟读,精思,博览2、 评点(三) 写作教学经验1、 注重基本功训练,采用分解练习的方法2、 提倡多读,多写,多改3、 作文从模仿入手,先放后收四、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问题和弊端(一) 问题1、 以培养统治阶级的人才为目的2、 内容陈旧片面3、 方法死板单一(二) 弊端1、 脱离语言实际,只学习书面语言(文言文)不重视口语训练2、 脱离应用实际(读经作文只为功名,与社会实际生活脱离)3、 忽视文学教育4、 忽视知识教育,缺乏系统地知识体系(重道轻文)第二节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一、 单独设科:标志:以1903年清政府颁布由张之洞、张柏喜,荣庆合奏定学堂章程内容:改私塾为学堂,科目上引进自然科学开设外语二|“国文”名称的出现1912年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文件中学校令实行规则:中小学一律开设国文课(古文课)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