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466410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民族大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西民族大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西民族大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西民族大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西民族大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民族大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民族大学.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 西 民 族 大 学科研简报总10期 2007年第1期广西民族大学 科研处主办 2007年6月主 编:韦树关 副主编:包学雄 韦心援 目 录文件精神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工作的意见1成果评奖广西民族大学在第九次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喜获丰收3项目立项我校6个项目喜获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4我校38个项目获得2006年度广西社科规划项目立项5我校11个项目获得2007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6我校2个项目获得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 7我校8个项目获得2007年度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立项 7我校2006年度广西教育厅项目立项情况

2、8我校2007年度第一批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名单9我校接管一项2006年度自治区社科规划课题24课题结项我校2个项目被评为广西科学基金和应用基础研究优秀项目1228项学校科研课题结项13项目结题所需材料及份数 24学术活动我校2007年学术活动计划14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工作的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古籍办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为切实做好我区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工作,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510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一、高度重视新时期

3、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工作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每个民族都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和口碑古籍,这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我区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资源丰富,种类很多,内容涵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分散在我区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有数万种。这些古籍是我区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多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经过全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区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

4、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成立了机构,制定了规划,建立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专业队伍;搜集整理出版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古籍,为我区各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为各族人民奉献了难得的传统文化精品。但由于我区大部分世居少数民族没有文字,少数民族古籍大多是通过民间文化艺人口传心授代代传承下来,用民族古文字撰写的少数民族古籍也均为手抄本,这些少数民族古籍大部分散在民间,流失严重。同时,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出版工作还面临人才、经费缺乏问题。少数民族中,通晓少数民族古籍的人不多,而且大都年事已高,汉族通晓少数民族古籍的人也不多。我区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我区正处在加快建设富裕文

5、明和谐广西,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加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各民族传统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有利于凝聚各民族的力量,引导各族人民共同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各级有关部门要从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高度,增强抢救搜集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新时期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工作。二、突出重点,抓紧抢救搜集整理少数民族古籍抓紧抢救搜集整理少数民族古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继续做好各少数民族古籍资源的调查摸底工作。

6、这是抢救搜集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基础性工作,是做好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工作的前提。各级人民政府要以“救书救人救学科”为宗旨,抓紧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普查,基本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少数民族古籍存量和流传情况。各市、县(市、区)民委(民族局)要认真编制本地区少数民族古籍简目,加强对散存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的征集工作,并将少数民族古籍简目和已经集中保存的少数民族古籍报送自治区民族古籍办。各级公安、海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将收缴的民族古籍资料移交自治区民族古籍办。自治区民族古籍办要加强与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全区少数民族古籍资源情况,并及时征集少数民族古籍。(二)按

7、时保质完成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广西各民族卷的编纂任务。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是国家民委部署的重要文化工程,已列入国家“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按照国家民委的要求,我区负责完成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壮族卷、瑶族卷、苗族卷、侗族卷、仫佬族卷、毛南族卷、京族卷、回族卷、彝族卷、仡佬族卷、水族卷等全卷或部分的编纂工作,并在2006年年底基本完成编纂任务,2008年正式出版,任务重,时间紧。此项工作由自治区民族古籍办负责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本地区民族、文化、文博、修志、挡案、图书馆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这项工作,落实经费,并根据自治区民族古籍办的安排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编纂工作的培训

8、、简目编制、卡片登陆等工作,确保2008年完成所有编纂任务,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献礼。(三)全面落实广西民族事业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十一五(20062010)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区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加以落实,全面完成该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抢救我区各少数民族古籍经典和民族古文字传承人,搜集整理出版一批有重要价值的古籍,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业务骨干。三、加强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工作的领导(一)明确职责,健

9、全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工作纳入本地区民族工作规划,列入民族工作部门职责。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联络、指导全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工作,自治区文化厅、新闻出版局、文联、社科院、方志办、档案馆、博物馆等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健全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为牵头,民族工作部门为依托,文化、社科院所、高等院校及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的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市、区)要建立联络员机制,在相关部门设立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联络员,负责协调本地区民族、文

10、化、修志、挡案等单位做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二)筹措经费,确保所需。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大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广开渠道,通过争取国家支持、发动社会捐献等途径,筹措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经费。(三)加强队伍,提高素质。培养造就一支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热爱民族文化事业,具有良好汉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根底和扎实工作作风的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人才队伍,是做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有关部门要把培养和建设少数民族古籍专业队伍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切实加强教育培训,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培

11、养骨干,善于培育后备人才,全面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要从政治上爱护、生活上关心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干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广西民族大学在第九次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喜获丰收广西民族大学在第九次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喜获丰收,共有27项成果获奖,其中著作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论文类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第九次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于2006年上半年由自治区社科联组织进行。广西民族大学科研处、社科联接到评奖通知后,立即向全校各单位转发了评奖通知及相关事项。在科研处和各相关单位的积极宣传组织下,我校教师积极响应本次评奖工作。校科研处

12、在本次评奖中共收到81项参评成果;经各学院、科研处审核,上报了79项符合参评条件的成果,其中专著32部,系列论文2项,调研报告1 项,论文44篇。广西民族大学最终获奖的27项成果分别是: 著作类一等奖:徐杰舜的汉族风俗史;著作类二等奖:何龙群的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史论、袁鼎生的生态视域中的比较美学、韦树关的汉越语关系词声母系统研究;著作类三等奖:玉时阶的瑶族文化变迁、蒋新平的出版预测学、王柏中的神灵世界:秩序的构建与仪式的象征两汉国家祭祀制度研究、唐贤秋的道德的基石先秦儒家诚信思想论、陈金文的孔子传说的文化审美研究、徐治平等的广西散文百年(上、下)、李珍刚的当代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关系研究、

13、黄世杰的蛊毒:财富和权力的幻觉、吕书宝的满眼风物入卜书;论文类二等奖:郑维宽的近六百年来广西气候变化研究、易嘉勋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纹饰的比较研究、刘国彬等的台湾对东盟国家和大陆投资比较分析、谢崇安的略论西南地区早期平底双耳罐的源流及其族属问题、程林辉儒学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麻新纯的电子文件对中国档案事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翟鹏玉的“那”生态文化资本的历史运演及其对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作用;论文类三等奖:高剑平等的论转轨变型时期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肖宏发的史学社会功能的探索历程述评(系列之一、二)、秦红增的乡村社会两类知识体系的冲突、谢崇安等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与民族地区科技人才政策调整、邓艳葵的

14、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估模式研究(系列之一、二、三)、李启军的英雄崇拜与电影叙事中的“英雄情结”、 何致武的对档案鉴定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2006年12月26日,第九次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在南宁饭店举行,我校获奖教师参加了大会并领奖。据了解,第九次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奖共评出240项,其中著作类79项,论文类115项,调研报告类46项。第九次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奖金数额比第八次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著作类一等奖奖金为一万元。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为自治区一级奖,每两年举办一次。该奖项的设置充分调动和发挥了社会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大力推进、繁荣发展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广西具有重要意义。 (石天飞)我校6个项目喜获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日前已下达,我校何龙群教授等申报的6个课题获得立项资助。何龙群教授获课题资助经费10万元,居区内最高。具体立项名单如下:姓 名项 目 名 称项 目类别何龙群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考察一般项目高 歌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越边贸研究一般项目邱仁富文化共生与民族地区和谐文化的构建研究青年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