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462535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教学案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教学案例 吕梁高级实验中学 刘锁艳【案例背景】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和往常一样我怀着激动愉悦的心情走进了这个极具灵性的班级,在我所代的所有班级中,这个班级表现最为活跃,所以在课堂中产生的化学效应也最多,而作为教师总是对他们的反馈有所期待。按照教学计划,前两节课讲了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这节课应该轮到深入剖析比较让人头疼的抽象艺术了。高一年级,美术鉴赏教材,第5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为什么让人头疼呢?其实按照学生现有的传统审美观念看来,这种非传统的创作模式真的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因为其创作者本身,我们伟大的艺术家对自己创作的符号解释有时也

2、会模棱两可。抽象艺术作为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它是学生了解世界文化艺术的一扇窗户。【案例主题】 启发学生理解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如何偶然发现产生的,以及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和抽象冲动都要让学生明白,并且思考谁都可以创作抽象艺术吗?提出为什么。【案例细节】 上课铃声响了之后,我快步轻盈走上三尺讲台,环视四周,突然发现教师后面的白墙上有着一些不规则的墨水污渍,心想又不知是哪个捣蛋鬼所为,一点也不爱护公共卫生跟设施,但是我灵机一动创设情境,就问:“这是哪一位同学在墙上绣的花呀?”这时气氛骚动不安,只见几位同学在打趣着旁边一位红着脸低着头的男同学,一目了然,但是我没

3、有批评他的行为有何不妥,直接提问他让他说出在墙上的图案看起来像什么,这时就听其他的同学嚷嚷道:“好似一个人戴着礼帽!”、“哦,不对,我看着像一些蝌蚪。”同学们都对这个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极力说着自己的答案,生怕自己跟别人的观点相同,争先恐后地表达着自己的与众不同。是啊,看似简单的一个思维过程,激发学生想象力是初衷。 随后,我又举了些生活中类似的活动,问他们闲来无事躺在床上的时候,有没有盯着天花板发呆?又或是直视阳光,然后闭起眼睛会不会看到七彩缤纷的光晕;又或是听到一段旋律想手舞足蹈?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都曾遐想,并且有些学生很可爱,说还以为就她自己一个人会这样做,以为自己是上天

4、派来跟大众不一样的神一般的存在,为自己超级无敌的想象力暗自窃喜呢!但是我抛出问题“为什么呢”,用小沈阳的语调,博大家一笑,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这句我们用来设问的很是普遍的话一夕间就传遍大江南北千家万户变成了经典。但笑声过后,那么“为什么呢?”,我也忍不住想问上一句。 归纳总结之后,不难发现其实就是因为人类在一种与生俱来的“抽象冲动”的支配下产生的一些举动,现实世界变幻不定,五光十色的景象引起了人类心灵强烈的骚动不安。“抽象冲动”是人由外界引起的巨大内心不安的产物。由此引出了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有两种基本形态:热抽象和冷抽象。 抽象艺术是在艺术家康定斯基一次很偶然的发现中诞生的,玩的是纯粹的艺术语

5、言。他发现色彩本身就极具魅力,他舍弃了绘画的内容去单纯的强调形式,又把色彩和音乐中的音符联系起来,在创作的过程中追求色彩的流动感,所以就有了一系列让人不知所以然的作品X号、N号。而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艺术家们用点线面组合成看似和谐均衡的一些几何图形,再以平涂的方法配上纯色,如红黄蓝黑,这就构成一幅画面,标题通常为“无题”。有的甚至像小孩子在黑板上乱涂鸦过一般,带着很浓的原始意味,但这些在艺术家眼里却是纯粹的至上艺术。 面对这一幅幅没头没脑的作品,看着学生困惑的眼神,我只能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引领他们进入艺术家的思想世界,传达着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思想,抛开内容只准其欣赏色彩的流动感和点线面的几何感,但

6、我努力过后的结果还是差强人意,站在艺术这个大门外的学子们并不买帐,除了对其摇头并致以看起来并不简单的微笑外,还声称自己也可以创作这样的作品,有一位同学不以为然地说:抽象艺术就是闭着眼睛乱画一通。我听到这样的评价,责任重大,为了不让这样去亵渎艺术,当然要履行起一个老师的职责,非但要耐心地继续剖析艺术家的思想使其深得精髓,而且还要去教育,勒令制止他们的这种不屑行为,告诉他们抽象艺术如何伟大,如何帮助现代艺术飞速发展云云. .但是,我真正的内心何尝又不是像学生们一样充满着困惑疑问:虽然我知道学生们的评价不成熟,但却不无道理。当然也许这一切都来源于人类的抽象冲动,我们都有想表达的一种思想意识,加上外界

7、的刺激,笔下很自然地就会出现一些符号色彩,有很多偶然的成分在创作里面。在自己持怀疑态度的时候又被怀疑自己的想法推翻,究竟我这样去解释抽象艺术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通过接下来仔细的研究品味抽象艺术作品,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以及其在艺术美有哪些表现中突然发现了它自己的魅力,恍然大悟,“存在即是合理”。引导着学生随着我的思维,让他们走进抽象的世界,以具体作品为例,时而冷静,时而活泼,都不再是模仿和再现,而是艺术家内心的需要和表现,有“纯感觉至上”的马列维奇,有类似于中国书法狂草的创作方式的克兰,还有美国现代艺术的先驱波洛克的喷洒绘画,以及西方抽象艺术与中国水墨画相结合,第一位进入西方主流艺术界的华裔

8、艺术家赵无极,都为我们详细地阐述了抽象艺术的特点,通过这样引导欣赏,学生们纷纷点头以示肯定,看着学生的脸上渐渐有了舒心的笑容,我终于也能舒上一口气,但暗地里仍然为自己、为学生捏了一把汗。最后总结出了艺术为何走向抽象:作为视觉艺术,美术的形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有时比内容更为重要,因为往往是形式而不是内容决定了美术家的风格上的差异,尤其19世纪中叶照相机的出现更加速了人们对美术本质的思考,内容的地位进一步降低,这样,到20世纪初,抽象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基本确立。为了让学生能更进一步去理解抽象艺术的音乐性,播放一段时下极为火热流行的江南style和古典音乐梁祝,让学生去对比,随着音乐即兴创作一幅色彩

9、抽象画,从而设问:美术为什么就不能像音乐的音符一样,用纯粹的色彩和形式来组成具有审美意义的画面?双重否定是肯定,完全可以啊,康定斯基就是感受到了这一点,才“发现”了我们的抽象艺术!从疑惑到释然,学生在老师的引领讲解下去认真感受并自己动手创作学习,在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良好中圆满完成了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有同学表示她爱上了纯感觉至上的抽象艺术,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高深莫测,它有它自身的法则存在,看似无法却有法,我很欣慰,有思考有收获总是好样的!这也很好地解释了接下来的总结思考:谁都可以创作抽象艺术吗?当我这样提问的时候,我听到的答案不再是刚上课的那句:我也会画,不就是闭着眼睛乱画一通么!而是:又能

10、,又不能!总之学生是明白了抽象艺术具有自己独立的组织规范和语言方式,而不是任意的涂抹乱画,说自己能画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情感观念的欲望,也就是一种“抽象冲动”。【案例反思】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给我留下了以下深刻的启示: 1、注重学习方法,用学生感兴趣的、熟知的但不常留意的小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巧妙且通俗易懂,警醒学生平时就多观察留意生活,因为美就近在眼前,积累就是财富,长此以往,自己的审美素养就会发生质的飞跃与转变。 2、“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一名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最高无上的肯定。在上课之前,学生会对抽象艺术产生疑惑跟困惑,面对一些毫无头绪的作品,就随便命名作品N号、X号,这样负责任吗?不就是胡乱涂画吗?有什么内涵可言?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走进课堂,而通过对“抽象冲动”、“冷抽象”、“热抽象”等名词的深入了解,以及抽象艺术的艺术美表现在了哪里地方,学生们渐渐明了,并喜欢上了这种纯感觉至上、纯粹运用艺术语言去表现得艺术形式,我很欣慰! 3、勇敢地去向传统挑战,提出质疑,不跟风人云亦云,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经常问“为什么呢?”持怀疑的态度总是可行可爱的! 4、肯定自己,建立自信,认真学习,好好工作,只有自己拥有了满分,才能培养出满分的学生,师生互相探讨交流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提高,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