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用教育技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44024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应用教育技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合理应用教育技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合理应用教育技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合理应用教育技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合理应用教育技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理应用教育技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应用教育技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理应用教育技术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高塘乡杨新中学2013-5-16合理应用教育技术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摘 要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思,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是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新课标在重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学习数学呢?王策三认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李秉德认为“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积极的

2、学习数学,一方面是要注意“教”的方法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慢慢有自学本领。关键词 积极主动 学习 数学 培养 数学学习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思,充份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是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新课标在重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学习数学呢?王策三认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李秉德认为“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

3、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数学,一方面是要注意“教”的方法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慢慢有自学本领。一、“教”的方法问题: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1915-)“教学是通过引导学习者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习者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开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各种问题,制造悬念,使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让学生处于一种好奇的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下面就

4、数学的教学与学习经验来谈谈我的看法。(一)将知识的重点通过疑问展现出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激起学习欲望。如在教“圆的面积的含义”时,可以巧妙的利用“井底之蛙”的故事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井里的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非常大?”利用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再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试用新课解释这一现象。这样通过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倒主动探索的位置上。(二)善于将“问题”渗透在学习中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而且能够对所学知识

5、有很好的理解,记忆得也很深刻。(三)将学生易错的类型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比较,掌握知识教学时有意收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的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式。实践证明,有目的的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展示错误,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四)在新旧知识间搭建桥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如在学习“坐标平移”时,出示两道题:1、做出的图像;2、做出的图像。学生会很快做出的图像,但学生会发现很费劲。“怎

6、样画出其图像呢?难道没有简便、准确的方法?”学生心中就出现一种与旧知识的不同,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此处,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坐标平移”时有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五)将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发散思维就是对同样的条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使学生学习始终感到新鲜、有趣,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函数的性质”时可给出:;三个函数,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由此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使学生能从自己的思维点出发,多角度的想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一个重要作用。(六)在教学中留下“悬念”为以后学生学习作好

7、铺垫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学生对新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如果在课堂结束时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设置悬念,则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新知识的能力。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若“”时、将分别变换为什么?再进一步追问:变形后公式会不会还有其他变形?这样,在提问中制造悬念,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七)学着去尊重学生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做到:1、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2、欣赏学生表示出的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 3、多夸奖学生提出的问题; 4、避免对学生所做的事情给予肯定的价值判断;

8、5、对学生的意见有所批评时应解释理由。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一般指学生为了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它既包含了行为习惯,又包含了思维习惯;既有认识方面的习惯,又有情感方面的习惯。学习习惯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老师上课教授,让学生自己看书、复习、做作业、考试这些手段的目的都不是让孩子非得知道这些知识,而是让孩子亲自体会接受知识、学习本领的一个过程,让孩子慢慢有自学的本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重要的,是教育本质的目的,也

9、是孩子将来最最受用终身的。”下面就数学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教育史上倍受重视的教育思想,但长期以来,大量研究集中在“德育”领域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发面,随着对“学习发法”的研究,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正在试图把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习惯“沉淀” 在学生素质中,从而终生受益。“学习习惯”是一个内涵十分庞大复杂的概念,这里只谈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虽然笔者查阅不少资料,然才疏学浅,徒贻笑于大方之家,见者勿笑。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非常重视思维的培养,思维习惯的培养是其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部分。数学学科学习的过程包括:课堂学习、课外学习、测试检查等环

10、节。初高中数学应该从课堂学习、课外学习、测试检查等方面着手培养学习数学的习惯。(一)课堂学习的习惯课堂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的习惯是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内容。数学学科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会思考、会提问、会笔记、会“发现”。1、会思考会思考就是要求在理解数学各种定义、定理基础上,对于比较类似的概念加以类比、区分。如“半径”和“直径”,“圆心距”和“连心线”等概念。通过区别,类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运用自如,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思考。 2、会提问发现和寻找思维上的困难、疑惑,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课堂里向教师发问,这就是提问。“学者须要会疑”“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积极提

11、问是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学习习惯。3、会笔记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将在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做笔记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4、会“发现”这里的“发现”指是寻找规律,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由“试算归纳猜想论证”学习模式。还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拓展思路,学会和运用“

12、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思维方式,养成“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习惯。(二)课外作业的习惯课外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复习、口头、书面作业、预习等。1、复习习惯阅读课本、整理笔记,及时的复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当天获得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复习可以保持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后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地进行复习,知识保持效果最好,学习后相隔时间越长进行复习,保持的效果越差。2、作业习惯课外口头和书面的作业是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来体验学得的知识,使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一定量的练习能强化这种内化作用。好的作业习惯应该是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先复习课文,再进行作业,不依赖别

13、人独立完成,对作业能自我检查,能订正、改正作业的错误,书写整洁、有条理。3、预习习惯预习,是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这是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学习过程。不仅对以后的学习内容、所要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住重点、难点和关键,重要的是这种自学的过程锻炼了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得到了加强。(三)测试、检查的习惯学校的测试、检查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习起到评价、诊断、反馈、激励作用。在测试、检查中都有一个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问题。高水平发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是以良好的应对测试、检查习惯作为必要条件。良好的应对测试、检查习惯主要有认

14、真复习、认真审题、认真思索、认真总结。1、认真复习测试、检查前的复习,能把一阶段的知识加以系统化、深化,弥补知识的缺陷,进一步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2、认真审题认真审题是指在测试、检查时要先弄清楚题目给出各种信息有关的条件和要求解答的问题,并把题目形象化、具体化。不仅要弄清楚显露的已知条件,还要努力发觉隐含的已知条件;不仅是弄清楚要求解的显露的问题,还要弄清楚要求解的隐含的问题。只有弄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才能正确解题。3、认真思索在解题过程中,要依据题目中题设和结论,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由题设探求结论,即“顺藤摸瓜”。或从题设入手,根据问题的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追根溯源”。或将两种方法结

15、合起来,得到解题的全过程。4、认真总结测试、检查后的总结,主要是对就测后的回顾与分析。通过回顾和分析,能查清缺陷的知识和薄弱的环节,使数学知识更加巩固和完整;对失误原因的寻找,能改进学习方法,明确努力方向,使以后的测试、检查取得成功。习惯的形成需要通过长时期不断反复练习的过程,它与一个人的意志密切相关。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不仅要有起始时的决心和信心,而且还要有坚持不懈贯彻这个决心和信心的意志。 同时还应该学会控制、克服惰性、懒散、拖沓等不良的学习行为。不控制、克服数学学习中的不良行为,就不可能有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总之,我们应该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初中阶段良好的数学素质。此外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问题,及时疏导解决,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心自己,对自己寄以希望。经常询问学生学习时是否遇到问题;关心一下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一起面对问题。比如“和学生一起面对家庭变故”等。我认为只要做到以上,就能使学生接受教师,接受数学教学。使学习数学被动变为主动,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参考文献:1 王策三.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2 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3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上)M.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