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企业事故.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9426533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炼企业事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冶炼企业事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冶炼企业事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冶炼企业事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冶炼企业事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炼企业事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炼企业事故.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21”重大燃爆事故2000年8月21日零时10分,国内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厂1号1 500 m3 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伤24人,其中重伤7人,部分厂房坍塌,部分设备受损,直接财产损失320多万元。这是由于有关人员违反国家有关法规、规章酿成的重大责任事故。1事故经过该公司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环保“一控双达标”的要求,计划从8月21日零时起,进行为期45天的以炼钢转护除尘设备改造、连铸机高效化改造为中心的全面计划检修,安排制氧厂3台制氧机同步分别检修。8月10日下达了设备检修计划表,安排1号1 500 m3 制氧机于21日零时至21日16时检修,由制氧厂的二车间和维修车间负责;2号1

2、500 m3 制氧机于21日16时至23日8时检修;3 200 m3 制氧机于23日3时至24日8时检修。计划分别对3台制氧机依次进行大加温,并进行有关设备和阀门等的小修或更换。检修前,对参与检修的人员进行了一般的安全教育,要求在现场严禁吸烟和动火,要穿戴劳保用品。这次制氧机停机检修,由制氧厂分管设备的副厂长负责。检修前的准备工作,由制氧厂分管生产及安全的副厂长(在事故中受伤)负责并现场组织,生产安保科长(在事故中受伤)、安全员(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主任(在事故中死亡)、安全员(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主任副主任(在事故中受伤)、维修车间副主任(在事故中死亡)及维修人员参加。8月20日

3、23时40分,指挥人员安排停1号1 500 m3 机组并排放液氧。21日零时,公司扒珠光砂人员26人及检修人员10人陆续进入检修现场,加上已在现场当班的17人(因检修需要,空压机运行),现场共有53人。当时,制氧厂2名维修人员正在拆空分塔入孔螺丝(还剩6只没拆完),公司项目经理(在事故中受伤)指挥劳务人员对空分塔周边的缝用编织袋填塞。在1号制氧机操作室指挥的副厂长,打电话通知3 200 m3 制氧机停止使用外购液氧。21日零时10分,当维修人员拆入孔螺丝还剩2只时,突然火光一闪,随即一声巨响发生爆炸事故。爆炸使在场的53人中,死22人,伤24人,造成厂房6跨三面砖砌墙体及二楼混凝土楼板坍塌、厂

4、房柱子倾斜,房顶制板倒塌,主厂房外的偏跨也随之倒塌,配电室及主控室内电气、仪表设施损坏,1号空压机电机、膨胀机及油站等损坏,空分塔冷箱板骨架及上下塔支承部分断裂,冷箱板底部北面已凹进,塔内设备部分倾斜。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经专家组调查分析查明,公司1号1 500 m3 室内制氧机燃爆事故现场,因同时具备助燃物、可燃物及着火源燃爆三要素,酿成燃爆事故。其中,助燃物为排放液氧所造成的富氧空气;可燃物为膨胀机、空压机油箱的油雾及油;着火源为1号空压机电机油浸纸动力电缆端头爬电,在富氧环境中产生火花,引燃油浸纸。液氧排放操作不当。空分工(均在事故中死亡)排放液氧时操作不当,排放速度过快,造成检修现

5、场氧气浓度过大又来不及散发,形成富氧状态,直接为燃爆造成了一个要素(助燃物)。公司制氧厂工艺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排液氧时,“应做到液体均衡蒸发”,因为排氧过快,没有达到要求,而使氧气积聚,来不及蒸发和散发。(2)间接原因检修前,制氧厂没有按规定制订和报审检修安全报告书,致使安全措施不落实,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检修前,制氧厂仅于8月10日编制了设备检修计划表,对检修项目及时间作了安排,安全要求仅在表后的说明中写了一句:“具体检修的工作由检修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施工安全”。而检修安全报告书至8月21日上午事故发生后才由车间拟写,制氧厂副厂长签字,但没报公司审批。而按照要求,检修安全报告书应提前一天报公

6、司安环部、生产部。由于检修安全报告书没有及时制订,人员安排等就没有具体的技术和安全要求。检修现场组织指挥不严密,扒珠光砂人员进入现场过早,是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按照程序,扒珠光砂人员应在液氧排净,入孔螺丝拆完后才进入现场操作。这次检修,扒珠光砂人员于24日零时全部进入现场时,排液氧才进行20分钟(20日23时40分到21日零时),而入孔螺丝还有6只没有拆完。到21日零时10分燃爆发生时,还有2只入孔螺丝没拆完。如果扒珠光砂人员在入孔螺丝全部拆完后时入现场,时间在21日零时10分以后,事故发生时他们就在厂外,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伤亡。设备老化、超期服役,工艺装备落实是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KDON-

7、1500/1500型制氧机空分设备是由河南开封空分设备厂于1971年制造的。1973年安装。1977年11月投产至今,同类设备的使用寿命在1520年。该制氧机已使用23年,明显是超期服役。而室内空分,油箱设在膨胀机、空压机旁,油浸绝缘纸电缆和液氧排入方式,都是落后的装备和工艺,留下了事故隐患。这次事故,由于室内空分,明沟排液氧和油箱设在空压机旁,为形成富氧(助燃物)和润滑油蒸气(可燃物)提供了条件,而油浸绝缘纸电缆则为爬电现象的产生、爬电加激引起小火花,以致引燃电缆中的油浸绝缘纸形成明火提供了条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够落实,安全教育内容有欠缺,劳动力管理不够严格,是造成

8、事故的深层次原因。公司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虽然比较全,但到了车间班组就不够完善,例如,没有形成富氧区的防范和治理措施等。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够,如制氧厂设备管理和检修安全责任就没有落实到人。安全培训针对性较差。与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过于笼统。对劳务公司提供的劳动力没有明确的体能、技能要求,这次参加检修就有6人没有签订劳务协议,属“临时抓夫”。安全管理、培训和劳动力管理上存在漏洞。3事故教训和整改措施(1)事故教训1)抢修准备工作抢时间、赶进度,现场组织不够科学、严密。这次排放液氧时间过短,在现场安全条件未得到确认的情况下,维修前准备工作(扒珠光砂)人员过早进入现场,造成了事故死伤人员的增多。2)设

9、备陈旧老化、超期服役,工艺装备落后,埋下了事故隐患。(2)整改措施公司领导思想上要进一步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确保安全生产。1)应当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尽管任务重,压力大,但在设备不安全的情况下,一定要改善设备后再生产,否则适得其反。2)对全厂老旧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诊治”,登记造册,严格实行设备管理责任制,所有设备使用、维修的责任都要落实到人。3)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直到每一个人,加强劳动力管理,形成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网络,防患于未然。4)举一反三,在全厂各个环节全面加强安全管理,重点是设备管理和现场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清除事故隐患,无论是检

10、修现场还是生产现场,都要做到井然有序,严禁危险的“交叉作业”,以促进全公司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科学的操作规程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论生产、检修都应严守,决不能因为任务重、时间紧而不按科学规律办事。(3)警示“821”事故对大中型国有老企业是个普遍性的警示,应予高度关注。从严格的安全生产的意义上说,所有超期“服役”的设备都应坚决“退役”,及时更新;但由于生产需要和资金缺乏等方面的原因,一时做不到,那就必须对老旧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及时检修,监护使用,确保安全。对设计不合理处,及时进行科学的技术革新改造。布管道只布置不检查 漏煤气检修工中毒死1959年4月21日16时,

11、佳木斯木材加工厂的钢铁厂,在检修高炉时,发生16人煤气中毒重大事故,其中5人死亡,11人经抢救脱险。1 事故经过1958年佳木斯木材厂建起28m3的高炉两座。为了生产方便,高炉与高炉并立,使用一个鼓风室,两个热风室。自投产以来因钢砖质量不好,高炉经常停产检修,主要原因是热风室漏风,风量不足。厂领导研究决定,在2号高炉尚未恢复生产前,将2号热风室暂借给1号炉,以保证1号炉的正常生产。4月17日一个普通力工,在切断2号炉热风室通往2号炉煤气管道时,从除尘器的扒灰口处,用红砖、钢砖和泥土堆塞通往2号炉的煤气管道,堵好后没有详细检查,也没有进行试风。4月21日16时,2号炉热风室向1号炉送风后约20分

12、钟,由于切断的煤气和管道漏气,煤气窜入2号炉内,致使正在炉内检修炉衬的6名工人中毒。领导闻讯后组织抢救,因炉内煤气浓度太大,又加缺乏抢救知识和必要的防护设备,虽然采取了停风,用鼓风机向炉内吹风,以及送氧等一些紧急措施,但因抢救不力,时间过长,结果炉内工人除1名先被发现救出脱险外,其余5名工人因挤在炉内的脚手架上,堵住了出口,待吹散煤气救出人后,人已中毒死亡。在抢救中先后进炉抢救的10名工人也中了毒。2事故原因分析这次堵塞煤气管道中毒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采取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措施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估计不足,领导只是强调按期完成接通与堵塞管道的任务,而对安全工作没有具体布置,完工后又没有进行认真

13、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没有落在实处,结果导致多人煤气中毒重大伤亡事故。动明火油库爆炸死伤47人1976年6月19日14时35分,唐山钢铁公司中型轧钢厂地下油池发生爆炸事故。死亡24人,重伤2人,轻伤21人,直接经济损失22万多元。1 事故经过该厂加热炉,原来使用重油作原料,设有地下油池,容量为1600t,因重油供应不足,改为原油。为了缩短油罐列车的卸车时间,将原来30kW普通油泵改为75千瓦深井泵。在对地下油池改造之前,6月18日上午,公司消防队队长李兆俊到该厂油池现场查看。首先对副厂长张金荣和梁树栋提出“先别动,我们看看再说”。看后,对消防员杜文胜提出4条意见:灯要换成防爆灯;池顶上的电器设备搬

14、下来;取油样化验;向公司写报告,批准后再干。杜随即找到主管安全的副厂长岳宗义汇报。张、岳二位副厂长对消防队的意见均未加考虑。以至18日下午张某擅自批准机修人员在油池上焊吊泵体的钢架子。19日张请假回家。安泵工作由附近盖小房(为油池顶上搬下来的电器设备用)的岳某负责。上午由于油池内原油基本抽空,虽大量 动用明火,未发生事故。下午13时15分,油库进12节油车开始卸油,但岳某未采取果断措施,施工人员继续动用明火。14时35分引起爆炸。2事故原因分析(1) 该厂对改烧原油这种改变原燃料重要生产问题,没有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在资料不全,原油性能不清的情况下,既没有派人去学习、取资料,也没有向使用单位提出使用原油应注意的事项;更没有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2) 企业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严,岗位责任不明。对有的单位多次出现在油库区动用明火作业的现象,未能及时发现制止。(3) 在改换地下油池深井泵时,违反操作规程,在从火车油罐里向地下油池中卸原油的同时,在油池顶部动用电气焊明火作业引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