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形成齐全的地质年代表优质资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415063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的形成齐全的地质年代表优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煤的形成齐全的地质年代表优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煤的形成齐全的地质年代表优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煤的形成齐全的地质年代表优质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煤的形成齐全的地质年代表优质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的形成齐全的地质年代表优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的形成齐全的地质年代表优质资料(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的形成齐全的地质年代表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你目前的位置首页实用查询地质年代表宙 代 纪 世 代号 距今大约年代(百万年) 主要生物进化 动物 植物 显 生 宙 新 生 代 Kz 第四纪 全新世 Q 1 2.5 5 24 37 58 65 137 203 251 295 355 408 435 495 540 650 1000 1800 2500 2800 3200 3600 4600 人类出现 现代植物时代 更新世 新近纪 上新世 N 哺乳动物时代 古猿出现 灵长类出现 被子植物时代 草原面积扩大 被子植物繁殖 中新世 古近纪 渐新世 E 始新世 古新世 中

2、生 代 Mz 白垩纪 K 爬行动物时代 鸟类出现 恐龙繁殖 恐龙、哺乳类出现 裸子植物时代 被子植物出现 裸子植物繁殖 侏罗纪 J 三叠纪 T 古 生 代 Pz 二叠纪 P 两栖动物时代 爬行类出现 两栖类繁殖 孢子植物时代 裸子植物出现 大规模森林出现 小型森林出现 陆生维管植物 石炭纪 C 泥盆纪 D 鱼类时代 陆生无脊椎动物发展和 两栖类出现 志留纪 S 奥陶纪 O 海生无 脊椎动物时代 带壳动物爆发 寒武纪 元古宙 新元古 震旦纪 Z 软躯体动物爆发 Pt 低等无脊椎动物出现 高级藻类出现 海生藻类出现 中元古 古元古 太古宙 新太古 Ar 原核生物(细菌、蓝藻)出现 (原始生命蛋白质

3、出现) 中太古 古太古 始太古 煤的地质年代geological ages of coalmei de diz加niall(lai 煤的地质年代(geol呼eal ages诚coal) 指煤层形成的年代。它可根据含煤地层中的古生物化 石特征和成煤植物特征,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和 煤层、地层对比法等确定。附表为参照1989年国际地 质科学联合会(ICS)的地球地层表列出的煤的地质年 代表。表中给出了煤的年龄值、相应的生物演化过程、 形成的主要煤种以及中国主要成煤期。煤的生成受植 物演化、古气候、古地理、古地壳构造运动诸因素制 约。繁茂的植物、温暖潮湿的气候、低洼平坦的地形 煤的地质年代表 于

4、以及缓慢下沉的地壳运动对成煤有利。在晚古生代的 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里纪、新生代 中的第三纪均具备上述成煤条件,是世界重要成煤期。 而石炭纪和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则是中国重要成 煤期。在元古代地层中发现有菌藻植物形成的煤,这 种煤在中国南方的早古生代地层中分布较广,称为石 煤,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的主要 煤种是烟煤,其次是无烟煤。在此时期,中国南北方 都有重要煤层生成,特别是北方的石炭纪和二叠纪煤 田是中国重要的炼焦用煤基地。侏罗纪成煤的煤种主 要是揭煤和低煤化度烟煤,也有中煤化度烟煤,常含 有厚煤层或巨厚煤层。第三纪成煤的主要煤种是褐煤 和长焰煤。v地质年代表

5、v年代单位年代符号各纪年数(百万年)距今年数(百万年)主要现象新生代(哺乳类动物时代)第四纪全新世Qh10.025更新世Qp1冰川广布,黄土生成晚第三纪上新世N26212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中新世N1早第三纪渐新世E326哺乳类分化始新世E238蔬果繁盛,哺乳 类急速发展古新世E158(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白垩纪K43127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侏罗纪J45152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三叠纪T36182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上古生代(两栖动物与造煤植物时代)二叠纪P38203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石

6、炭纪C52255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中古生代(鱼类时代)泥盆纪D36313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志留纪S50350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时代)奥陶纪O34430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寒武纪88510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隐生代上元古代震旦纪Sn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加广下元古代前震旦纪滹沱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五台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太古代泰山1980(最古矿物)约3350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形成华南赋煤区二叠系含煤地层 在杭州

7、鹰潭赣州韶关北海一线以南的东南地层分区,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在闽西南、粤东、粤中称童子岩组,在浙西称礼贤组,在赣东一带称上绕组。在连云港合肥九江株州百色一线以南的江南地层分区,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的龙潭组,其次是以碳酸盐为主的合山组。在龙门山洱海哀牢山一线以东、秦岭大别山以南的扬子地层分区,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称吴家坪组,以海陆交互相为主的称龙潭组和汪家寨组,以玄武岩屑为主的陆相沉积称宣威组。上二叠统含煤地层存在明显的穿时现象,含煤层位由东向西抬高,在东南分区为下二叠统,在江南分区为下二叠统上部的茅口阶(龙潭组下部),在扬子分区为上二叠统龙潭阶和长兴阶

8、(均为龙潭组)。 华北赋煤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 华北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属典型的地台沉积,按沉积特征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在北纬41以北的阴山、大青山、燕山、辽西的阴山燕辽地层分区,石炭二叠系属陆缘山间盆地沉积,在阴山、大青山称为拴马桩组,在辽西地区称为红螺岘组。在北纬3541之间的华北地层分区,石炭二叠系由老至新划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在北纬35以南(豫西及两淮)的南华北地层分区,含煤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在鄂尔多斯西缘的贺兰山地层分区,石炭二叠系从下至上划分为红土洼组、羊虎沟组、太原

9、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其次为羊虎沟组。在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第三次煤田预测工作中(1997年),石炭系和二叠系均采用二分方法,上石炭统与下二叠统之间的分界位于太原组内马平阶与龙呤阶之间。华北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存在东西分异、南北分带现象,含煤层位由北向南逐渐抬高。 北方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我国北方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分属新疆地层分区、北山燕辽地层分区、柴达木秦祁地层分区和鄂尔多斯地层分区。在新疆分区的北疆地区,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为水西沟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在北山燕辽分区的西段,下中侏罗统自

10、下而上分为艿艿沟组和青土井群,后者为主要含煤地层;在中段的大青山一带,含煤地层主要为五当沟组和召沟组;在东段地区,主要含煤地层为海房沟组和红旗组。在柴达木秦祁地层分区,现有木里、阿干镇、窑街、靖远等主要矿区,中侏罗统木里组、阿干镇组和窑街组为主要含煤地层。鄂尔多斯分区包括陕、甘、宁、蒙诸省区的鄂尔多斯盆地和晋西、豫西等地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 下白垩统含煤地层 下白垩统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东北赋煤区,地层分区主要包括二连海拉尔分区、吉东分区和三江穆棱河分区。二连海拉尔分区位于内蒙东部锡林格勒、呼伦贝尔、哲里木等盟,包括百余个内陆断陷盆地,含煤地层为乐巴花群、霍林河群或扎赉诺尔群。松辽

11、吉东分区发育了阜新、铁法、康平、元宝山等含煤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为沙海组和阜新组,或沙河子组与营城组。三江穆棱河分区位于黑龙江佳木斯隆起以东,含煤地层为鸡西群,鸡西群是东北最主要的含煤地层,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城子河组和穆棱组。二连浩特地质发展历史二连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内蒙古东部华力西地槽,濒临华北地台北缘。早古生代本区地壳处于拉张状态,沉积一套浅变质岩,为海相沉积岩和火山岩;晚古生代主要沉积一套海相沉积岩,局部可见火山岩分布。地壳以拉张为主。本区中石炭统本巴图组为火山复理石建造,二叠纪早期为陆源碎屑碳酸盐建造及火山复理石建造,晚期为陆源碎屑建造,形成一个完整的海进至海退的沉积旋回。二叠纪末,本

12、区发生大面积的海退,陆壳不断向海洋增生,经过1600Ma的发展历程,西伯利来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终于在晚古生代末期对接,形成了统一的古亚洲大陆。中生代本区进入了二连浩特的发生发展阶段,这里所指盆地是狭义的二连浩特,是广义的二连浩特的一个小的坳陷盆地,仅包括二连浩特市北部晚白垩地层分布区。探讨二连浩特发展历史不能不涉及广义的二连浩特。广义的二连浩特是指二连浩特至东乌珠穆沁旗以南,苏尼特左旗毛登以北的北东、北北东向狭长带状盆地。盆地由区域性断裂控制由一系列北东或北北东向的凹陷和凸起构成。分地发育在晚华力西褶皱带的二叠系基底之上。进入燕山期,即中生代,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对亚洲大陆的俯冲和挤压作用,使整个

13、中国东部大陆边缘进入了另一个构造活跃时期,这一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强烈地褶皱、断裂和火山喷发活动,并造成了一系列北东、北东东向的隆起和坳陷。二连浩特群就是这个时期早、中侏罗世形成的北东向盆地。盆地中沉积了河流、湖泊相的碎屑岩、煤和油页岩,成为内蒙主要的煤和石油产地,早白垩世为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经历了一个持续稳定的沉积环境,沉积了一河湖相砂泥岩和深湖相的暗色泥页岩。可燃有机盐沉积,二连组沉积厚度达22003000米。这个时期,是恐龙最繁盛的时期,晚白垩世分地沉降速度和范围加大,沉积一套上白垩统粗的砾屑岩,称之类磨粒的建造。白垩纪末期,地壳整体上升,中生代沉积盆地的发展历史结束。新生代本区以升降运动为主,在中生代二连浩特的基础上形成了第三纪坳陷型沉积盆地,沉积了一套河流相的砂岩、砾岩和泥岩。盆地的早期(古新世晚期)阶段,沉积范围不大,北起二连浩特市,南至红格尔,西至额仁淖尔卫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